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逻辑遵循、价值定位与路径探赜
2023-08-07艾楚君何梦飞
艾楚君,何梦飞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P44)。时代新人是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类’特征的实践主体”[2],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符合历史方位需要,彰显时代精神,能够肩负时代责任与使命,并为之砥砺奋进的社会主体的现实性指向、“整体性指称和群体性写照”[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宏观叙事中,培养时代新人有着独特的价值内核、现实目标与具体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的属性指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而是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一代”[4]。因此,时代新人主要是指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当代中国青年[5]。现有文献对时代新人的主体结构、科学内涵、培育路径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究,但鲜有从时代新人形象塑造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事实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于人的发展理念都应当回答理想状态中人的主体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高校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形成了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论述。这充分表明党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促进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探讨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提供了认知理路。可以从理想、情怀、担当、奋斗、本领、品德六个维度整体把握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价值定位,深刻认知时代新人的群体性特征,从而在精神、价值、实践、能力、品格五个维度上对时代新人进行形象塑造,并找到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性向度。
一、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逻辑遵循
时代新人形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一定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支配,人们对接续未来事业“新人”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新人”在现实语境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精神风貌、本领技能、行为方式等及其在人们观念中的具体呈现与镜像描摹。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必须遵循客观要求与主体精神、理想期待与现实构建、历史继承与动态发展、个体面貌与群体风格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
(一)客观要求与主体精神相统一
时代新人形象是社会客观要求与“新人”主体精神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统一。时代新人是展示具体形象的主体,其形象需要根据自身角色的时代要求与职能定位有计划地开展自主构建[6],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欣赏。首先,时代新人是一种社会角色,要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获得存在感并体现其价值。任何社会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人格和精神等方面都有着普遍性和现实性的客观要求,这也是对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由此勾勒出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时代新人形象的基本轮廓。其次,时代新人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因其具有蓬勃朝气和开拓勇气等精神特质,往往被赋予事业的生力军、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多重维度的价值承载与未来期许,这是时代新人形象构建的特定要求,也刻画出时代新人的群体形象。因此,时代新人必须展现出立足历史方位、担当时代使命、符合人们期许的形象。最后,当代社会对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和特定要求仅仅是一种外在约束和硬性规制,时代新人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主体精神,调动内在驱动力,将各种要求通过认知接受、情感认同转化为自我意志,最终展现自身具体形象。也就是说,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必须经由主体的自我塑造,这是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现实要求。但是,在主体精神和自我驱动力支配下的形象塑造不能单凭主观臆想和自我感觉,必须遵循时代与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是客观要求与主体精神的有机统一。
(二)理想期待与现实构建相结合
时代新人形象是一种理想性期待与现实性自我构建的有机结合。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有着具体客观的现实要求,这些要求以意识观念的形式转化为人们对时代新人的一种理想期待,构想出一种立体丰满、特点鲜明、积极正向的形象。这种理想期待往往又以不同的形式传导给时代新人,促使他们激发主体精神并按照这种期待和预设来进行自我调节。但对时代新人的理想期待与时代新人自身的现实构建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形成一种矛盾运动,这正是实现时代新人主客体有机统一的基本路径,由此促使时代新人不断完善自我形象。首先,尽管人们对时代新人形象的期待具有符合客观要求的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特点,但由于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原则立场、价值取向、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对时代新人形象的具体理想期待也就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与多元化,促使时代新人在自我塑造时要不断完善、净化和升华。其次,作为概念范畴中的时代新人是“类”的存在与抽象表达,但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时代新人,是具体的、现实的、鲜活的,由不同的类型和群体组成,其形象塑造受制于一定客观条件和现实水平。不同时代新人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心智结构、价值立场等都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在发挥主体精神和激发自我动能等方面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其在形象塑造时存在个体性和不平衡性。而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公众的理想预设,则会引导他们不断进行调试、平衡、匡正、优化自我形象的现实构建。因此,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是理想期待与现实构建的有机结合。
(三)历史继承与动态发展相联系
“时代新人”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教育领域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动态发展的逻辑概念,时代新人形象彰显历史继承与动态发展的相互联系。一方面,“由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7](P307)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同历史方位和社会条件对时代新人形象的客观要求会发生变化。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发展不是跳跃性运动,而是螺旋式上升且保持一定延续性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和时代方位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可见,对不同历史阶段时代新人形象的客观要求与理想期待具有历史继承性,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时代新人形象构建的内在要求。因此,不同历史时期对“新人”的语义表述不尽一致,但其基本意蕴和核心要义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另一方面,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这就在使命责任、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给时代新人提出了不同的客观要求和理想期待,因而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必须与时俱进。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时代新人的理想期待转化为现实构建还会受到时代条件、思想观念、社会环境和宣传媒介等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又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时代新人形象塑造具有鲜明的动态发展性,是历史继承与动态发展的内在统一。
(四)个体面貌与群体风格相表里
时代新人形象是个人面貌与群体风格在人们直观感知和评价认识上的互为表里。时代新人是形象塑造的主体,是一个个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具体现实的个体。同时,时代新人又是人们认知、评价的对象,是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和社会群体的存在。这种身份的双重属性使得时代新人的形象表现为个体面貌和群体风格的交融共生。首先,时代新人作为个体性概念,是指具体的、鲜活的个人,其个体形象的呈现、展示和传播体现出直观性、生动性和可感知性等特点。在现实生活和日常话语情境中,时代新人往往以个体面貌的形式出现。其次,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群体概念,其群体形象是对从属于不同职业、类型、阶层、角色的时代新人的个体面貌的总结和概括,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稳定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时代新人个体面貌体现的个体性易于传播、认知和评价,但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群体风格体现的整体性是真实客观的,但也难免给人模糊抽象的感觉。时代新人形象的个体面貌多元化有利于展现个人风采及其精神气质进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也有利于展现群体风格的丰富饱满、鲜活生动等特点,从而弥补对群体风格模糊认知的不足。时代新人形象的群体风格有利于深化公众对他们的认知评价。总之,时代新人的个体面貌与群体风格相得益彰、互为表里,时代新人的形象由此变得鲜活、立体、生动起来。
二、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价值定位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质上是强调“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时代新人的形象塑造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代新人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独特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社会群体,往往被赋予社会的先锋、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等价值承载,其主体形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历史方位的需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8](P209-212),这集中体现了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价值定位。
(一)“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主体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价值关系的理性认知,也是社会对主体目标方向、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等的集中反映,从而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对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对主体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形象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8](P209)这深刻揭示了作为时代新人中的青年群体,其理想信念之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意蕴。
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应自觉将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置于民族进步的宏观视域和时代发展的宏大图景中进行价值考量、选择与评判,从而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人生理想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民族未来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9]。同时,时代新人要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转化为内在信念,体现出为实现理想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和勤勉不怠的实际行动,以刚健有为、自信自强的形象展现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热爱伟大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8](P210)热爱祖国蕴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故土家园、民族文化 “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8](P206)“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8](P210)因此,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鲜明的价值坐标。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8](P147)时代新人应当把爱国之情内化为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筑牢忠诚品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胸怀祖国和人民,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始终坚持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将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转化为“以身许党,以心许民”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三)“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担当时代责任
任何个体和群体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具有特定的社会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人的社会属性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肩负使命和担当责任,是人的本质属性和价值所在,既反映人的社会意识和精神形态,又表现出人的客观属性和具体行为,主体只有将自我的责任认知内化为价值追求,才能作出负责任的行为选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鲜明主题,时代主题赋予社会主体不同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形象塑造,首先,要能够强化时代新人对责任的价值认知,使自身能够明确时代责任的本质内涵及基本要求,从而涵养“敢担当”的价值根基,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作为根本价值准则去审视和考量时代新人的责任动机、责任目标以及责任行为的合理性。其次,要能够促进时代新人内化责任意志,使其以高度的价值自觉将时代责任的现实要求内化为价值追求,克服和匡正在履行责任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懈怠等现象,进而使责任意志稳定持久、专注执着,表现出对时代责任的理性自觉。最后,要能够助推时代新人外化责任行为,使其以知行合一为基本准则,实现担当时代责任形象的塑造与责任认知、责任意志的内在融通,从而能够做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1](P71)。
(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传承奋斗精神
奋斗,本质上是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主体的人的创造性与现实性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将以往的历史结果作为前提,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新的规定性,为未来创造新的历史前提。可见,奋斗作为一种最具力量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实践本质。历史和实践表明,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精神标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底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时代新人传承奋斗精神,要能够深刻认知奋斗的内在意蕴与本质规定,牢固树立“奋斗成就事业”“奋斗创造幸福”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体悟中将不懈奋斗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与精神笃信。在奋斗目标的引领下,时代新人要能够激发内生动力,并磨砺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而不懈奋斗的意志,消除多元利益格局下价值选择的困惑以及由此带来的懈怠情绪,使奋斗成为时代新人的自觉价值选择。时代新人要能够笃定奋斗行动,在各种改造世界和社会实践中拼搏进取,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同时,奋斗内含着斗争精神,时代新人要能够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由此展示其奋斗者形象。
(五)“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掌握过硬本领
本领是个体的知识、技能、能力、智慧等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个体理想的客观要求,也是强化其担当的现实条件。过硬的本领是个体实现价值、服务社会、接续事业的素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8](P19)。没有过硬的知识本领,一切努力只能事倍功半。时代新人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新时代的社会实践中勇于作为、善作善成,展现自我价值、彰显自我风采。
时代新人应当具备过硬的本领。随着以人工智能、5G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社会分工不断精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时代新人展示人生风采的舞台更加多元,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前景更是无比广阔。但这也对时代新人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新人要成为过硬本领的掌握者乃至未来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首先,需要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合理的知识储备。其次,时代新人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是时代新人服务社会、担当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最后,时代新人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具备敢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勇气。概而言之,时代新人要成大才,就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8](P212)。
(六)“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锤炼高尚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寄语广大青年学子:“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8](P77)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意识形态,总是依据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伦理准则来把握客观世界的“实践精神”。锤炼高尚品德是道德主体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道德规范、道德秩序、道德伦理的自我遵循。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生行稳致远的精神力量,是主体的成才之基、成事之要、成业之本。
时代新人锤炼高尚品德,要做到情理兼修,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用主流价值观彰显自我的精神气质和道德风貌,夯实自我的道德根基;要能够坚守自我的道德价值立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形成对道德价值关系的正确认知和判断标准,做到恪守正道、明辨是非、分辨美丑、甄别善恶;要能够保持应有的道德定力,时刻做到自省自律、慎独慎微、诚实守信,筑牢道德根基,构建起时代新人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时代新人形象塑造的路径探赜
对时代新人形象进行理想化设计和具象化塑造,要按照正确的价值定位,从精神、价值、实践、能力、品格五个维度入手,引导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传承奋斗精神,践行高尚道德,练就过硬本领。
(一)精神塑造:用科学理论擦亮时代新人的人生底色
精神塑造主要是指对主体的理想信念、志向抱负、价值追求等内在精神品格进行引领和锻造,既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又要超越现实,从而展现出时代新人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对时代新人进行精神塑造,关键是要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构筑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坚定清醒是思想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科学理论是理想信念坚定的基础。”[10]因此,要用科学理论擦亮时代新人的人生底色。
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时代新人铸魂筑梦。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既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源。时代新人要学习、笃信、运用马克思主义,通过读经典、学原著、悟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地奋斗。其次,时代新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最后,时代新人要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情怀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时代新人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进而引导时代新人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奋斗。
(二)价值塑造:用初心使命强化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本质上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代新人需要从价值理性的角度认知到自我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这和党的初心使命具有价值维度的内在契合。因此,对时代新人进行形象塑造,必须坚持党的初心使命以强化其责任担当,彰显其青春力量。
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因此,要结合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显性与隐性等多维路径,一是引导时代新人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并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作为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进而从具体维度深入阐释和着力挖掘其价值内涵,以激发时代新人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共鸣,从而使其自觉内化为一种责任担当。二是引导时代新人立足所处时代方位,明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族、个人与时代的价值关系,自觉认知、自主选择和自为实践,以确立自身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三是引导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促进时代新人肩负起“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8](P7)的时代责任。
(三)实践塑造:用社会实践培育时代新人的奋斗精神
奋斗是人们获取物质资料、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基因和传统美德。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7](P9)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2],“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8](P23)。奋斗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塑造时代新人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形象,必须要引导时代新人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奋斗精神。
首先,要在社会实践中培育时代新人的奋斗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8](P211)他勉励青年要持续接力、埋头务实、矢志艰苦、开拓创新,这是塑造时代新人奋斗形象的根本遵循。要结合时代新人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深入基层,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敬老助残、支农支教、扶弱帮困,助力乡村振兴、参加抗灾救灾等实践活动,在躬耕实践中锤炼自身意志品格,培育奋斗意识。其次,要在社会实践中锻造时代新人的实干作风。实干作风是时代新人践行奋斗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锻造实干作风,切实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同时,还要引导时代新人“与人民群众共同前进,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肯于到基层、到人民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13],把远大抱负、理想目标、践履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勤勉务实,能够在重大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在重大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在重大事件前临危不惧。再次,要在社会实践中鼓励时代新人发扬斗争精神。实质上,斗争就是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促使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而斗争精神正是体现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既唯物辩证又坚毅能动的意志思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新人必须深入实践,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社情等,对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准确研判,同时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真正发扬自身的志气、骨气、底气。
(四)能力塑造:用知识技能练就时代新人的过硬本领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14]时代新人实现梦想依靠知识,成就事业依靠本领,必须引导时代新人潜心学习,提高能力,练就过硬本领。
一是要引导时代新人潜心学习,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时代新人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全面系统地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广泛涉猎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时代新人要广泛阅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原著和精品力作,厚实人文知识素养,增长才干本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道德修养和品格。二是要引导时代新人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运用基础知识去获取信息、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把握规律、改造社会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时代新人的过硬本领,要引导其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同时要引导时代新人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巩固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要引导时代新人敢为人先,培育创新能力。这是练就时代新人过硬本领的现实需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同步交织,破解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难题,解答全球共同性问题,必须依靠创新。因此,要激发时代新人的创新意识,培育时代新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其不囿于传统、不循于惯性、不迷于权威,敢于打破思维枷锁、突破惯性定势,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要引导时代新人进行创新实践,创造条件促使时代新人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尤其要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育人作用,让时代新人在创新实践中丰富创新体验,总结创新经验,提升创新能力。
(五)品格塑造:用主流价值涵育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华民族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明确了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成为社会道德体系构建的基石以及个人道德取向的遵循。
一是要用核心价值观厚实时代新人的道德根基。一方面,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越是落得小,道德基础就打得越“牢”;越是落得细,道德基础就越打“稳”;越是落得实,道德基础就越打得“固”。落小,就是要教育引导时代新人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落细,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时代新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渗透到时代新人成长的各个方面;落实,就是要引导时代新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方法和载体,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与手段,采用可视化叙事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传播,形成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空间场域。
二是要用先进典型增强时代新人的道德认同。先进典型是现实中的道德模范,是全社会的道德榜样。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系列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是可以仿效和学习的。他们的道德品格、道德情操、道德风范历久弥新,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力量,是道德教育的生动事例和鲜活教材。要进一步创新先进典型的宣传机制,形成对先进典型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格局,教育引导时代新人从先进典型身上感受道德魅力,汲取道德力量。
三是要用道德实践锤炼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生成要经由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即道德主体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情感、巩固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实践、最终形成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8](P213)这深刻揭示出道德实践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价值意蕴。首先,要创设道德体验的真实情境,引导时代新人在自身道德认识基础上,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形成道德品质,进而使其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次,要注重以文化人,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道德思想,使传统道德思想在现代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使时代新人在文化中吸收道德营养。最后,要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时代新人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使其从中进一步增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进而形成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