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3-08-06蒋昕灵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阅读教学

蒋昕灵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具有目标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阅读教学设计是以确定教学目标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阅读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渗透于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要注意双向的有效结合。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分别从“初识”“走进”“感悟”三个教学任务模块出发,关键指向“先学、后评、再教”的教学设计路径,深入探索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阅读教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7-55-04

“三新”常态化背景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是否存在更完善的测量评价体系?如何实现教学评的良性互动?[1]其根本在于要正确认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在逻辑与本质内涵。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与目标达成一致,是一个“先学、后评、再教”的过程。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与评价[2],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适合学生的主题活动,并以评促学,关注教学过程中產生的以学业质量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从而调控课程,做到教、学、评三方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推进教学评一致。有研究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建构并验证了在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3]教学目标是形成课程内在逻辑的起点和终点,“决定着一节课的方向和质量”[4]。而教学目标的制订也是多因素的整合,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学情、教材三个方向整体统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阅读诗歌提出相关教学要求:“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查询注释,大致了解诗歌大意,但在文学鉴赏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欠缺。本文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幅较长,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经验,查询新词含义,疏通文章大意,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复杂、深刻情感,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据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会认“襄、涕”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背诵全诗。③品析关键字词,赏析具体描写,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④结合人物生平和诗人的其他诗作,探索诗人寄寓其中的志趣。

为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任务驱动,本课阅读教学设计为:本学期,学校广播站开辟了《人物》专题栏目。受栏目编辑邀请,你将和同学们共同参与“古仁人的情怀——杜甫”专题节目的制作。接下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具体设计。

一、初识杜甫——引文诵读感人物

评价任务一:学校广播站“古仁人的情怀——杜甫”专题节目即将开始制作,现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开场白。请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并为节目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这一评价任务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针对教学目标①②设计的。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根据各班学生学情,细化目标,制订评价标准(见表1):①通读古诗,读准字音,做到流畅朗读;再读古诗,能读出停顿、轻重缓急,读出诗韵。同桌间可以进行互评互比或者一起朗读。②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文下注释,查询字典,初步揣摩古诗含义,尤其注意生词、重点词。学习小组间相互合作,提出问题,解决疑难。③初步掌握诗歌内容,概括大意,运用诗中关键词句作为节目开场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篇幅较长,生字较多。首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主动查询工具书,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尤其注意生僻字和多音字,如多音字“裳”读“cháng”非“shāng”。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把整首诗读得平稳、流畅。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语速、语调的诵读方法,如读到“愁何”时语调上扬,读出“喜欲狂”之感,最后两句则需读出轻快之意,好像诗人要背上行囊,即刻启程,回归故土。其次,在古诗含义方面,学生通过结合书下注释,翻阅参考书,询问教师和同学等学习形式,掌握诗歌重难点字词,初步疏通诗歌大意。最后,在开场白的设计上,学生先独立思考,找出关键句或令人动容的诗句,再与同学讨论交流问题,进行情境演绎。这是“学”的过程。

评价学习活动有三种方式:自评、互评和师评。这里的“评”指的是关注过程取向的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诊断学习结果,观察学生学情,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首先是自评,学生通过上述自主学习阶段后,严格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真实的自我评价。自评可以使学生在把握学习要点的同时,清晰地反映自我的学习状况。其次是互评,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或同桌间,学生严格对照评价标准,对同伴进行交流与评价。互评可以使学生深化规则认识的同时,以“小老师”的身份,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而参与到评价互动的过程中。最后是师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及时且多次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形式为随堂测试或口头提问。师评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通过巡视,教师了解学生运用朗读符号做标注、疏通文意的情况;通过课堂检测,重点检查学生对重难点字词的掌握,如诗中“青春”的含义、“蓟”字的发音等,并对学生存疑处,给予指导。这是“评”的过程。

以评价内容③的要求为例,要引用诗句设计开场白。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物背景,感知古诗,从而使设计出的开场白符合情感基调。其次,由于开场白本身具有简洁性、感染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开场白时可以适当抛出问题,设置悬念。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关键句或者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合理引用到开场白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在教学活动中有学生展示:“同学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诗人,他‘涕泪满衣裳,还洒脱地放言道‘白日放歌须纵酒,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欣喜若狂呢?这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唐代诗人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用寥寥笔墨便为我们展示了别样的自己。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这首诗中又寄寓着他怎样的志趣和情怀呢?今天学校广播站播出的是‘古仁人的情怀——杜甫专题节目,欢迎大家收听。”通过此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诗的掌握程度,又能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这是“教”的过程。

二、走进杜甫——静思细品观涕零

评价任务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为何能成为经典?作为节目的编辑,请你赏析并结合杜甫笔下的人物描写,以你的理解表演诗歌情境。

这一任务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③设计的,以引导学生通过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句,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细化目标,制订评价标准(见表2):①赏析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句。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诗句,圈出关键字词,品析批注。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后在同桌间互相讨论,演绎情境。②通过描写,揣悟诗人情感。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班级内讨论。③学生通过诗句的刻画,先自主代入人物情境,然后在小组间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演绎,争做“小演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蕴含着丰富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寥寥几笔,便能使人身临其境。完成任务二的赏析活动,学生要自主调动主观思想,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渗透其中的情感。学生圈画关键词句,标注是何种细节描写,如“涕泪满衣裳”中“涕泪”二字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诗人刚听见收复失地的喜讯,惊喜莫名,不禁泪洒衣衫的神韵,传达出诗人既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可归故园的感慨之意,也有对战乱将息、百姓安宁的欣慰之情;“漫卷”二字,通过随意卷起书本这样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舒畅的心情;“喜欲狂”一词更是直抒胸臆,把激动的情感推向高潮;随后颈、尾两联由初闻喜讯转入畅想还乡,通过心理刻画,展现出诗人对回到故土的期盼。通过心理描写,真实反映了诗人心情的具体写照。学生在自主品析人物描写的过程中,可以先运用删减法、比较法进行揣摩,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整合观念。这是“学”的过程。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就关键词分析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詩人的一连串动作(“漫卷”“放歌”“纵酒”等),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可以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你是否可以演绎出来呢?对学生就关键字词品析、情感表达两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在巡回过程中,进行相机指导。如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问:“为什么是‘下襄阳,‘向洛阳呢?最后两句的动词能不能互换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有学生回答:“这两个是不能换的,从‘巫峡到‘襄阳是顺流的关系,所以行驶快速,而从‘襄阳到‘洛阳是平向的关系,不存在地势落差,所以用‘向。”教师及时作出教学评价,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进行了知识补充:“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而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可见诗人用词精确,不能替换。”这是“评”的过程。

以评价内容③的要求为例,要求学生演绎古诗情境。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古诗内容,找出诗歌的关键词句及其他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刻感知,如有学生找到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其次,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对情境表演做出适当的点拨。表演情境本身是一项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和展示:“同学们,这是诗人日思夜想的事,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是什么反应呢?(诗人回头看妻子和儿女,他们也是愁云消散,自己也开始胡乱地整理书卷)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是何种心情呢?(好像自己中了彩票一样)那你会如何去展示这种欣喜若狂呢?谁来做一下小演员呢?”有学生展示:他将诗书随手一抓,猛地站起身,喃喃自语,手激动地发颤,与妻儿(同组成员)相拥而泣。通过此环节,教师既可以知道学生对古诗的深层感受,又能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这是“教”的过程。

三、感悟人生——字里行间悟情怀

评价任务三:从杜甫其他的作品中,你可以领略到杜甫怎样的人生志趣与品质呢?请你从诗歌和诗人出发,为此次节目设计精彩的闭幕词。

这一任务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④设计的,引导学生通过再读古诗及拓展阅读,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视角来了解杜甫,从而形成更高雅的人生志趣。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细化目标,制订评价标准(见表3):①结合“安史之乱”及杜甫的人生经历等相关助读资料,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对古诗进行深层探析。②先自主阅读杜甫其他的作品,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精神与情怀,并试着写出你眼中的杜甫。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班内展示。

首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诗人乍听喜讯时喜极而泣、百感交集的真实情态,体现了诗人浓郁的爱国情感。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查询课外书、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这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从中发现共性内容,对文学内容产生独特的记忆。其次,从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出发,学生了解到诗歌创作背景是唐军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当时处于颠沛流离的杜甫听闻这一喜讯,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快诗”。最后,关于闭幕词的设计这一活动板块,学生可以先自主思考,充沛地表达情感,再在组内讨论,推选出最优设计,并在班级展示。这是“学”的过程。

教师可以考验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开设“有关杜甫知多少”的提问环节。也可以针对闭幕词设计进行发展性评价,考察在情感价值观层面学生的内化程度。学生通过对杜甫的进一步了解,感受诗人寄寓其中的深刻情怀与思想。教师在课后提问:“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完了,谁可以来说一说本诗主旨是什么呢?”有学生回答:“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喜讯后欣喜的表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教师要及时评价:“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请你们发散思维,还能感受到什么情感呢?终于能归乡的激动?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对处于乱世的天下百姓的怜惜?等下节课的时候,我再请同学来说一说。”这是“评”的过程。

教师在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时,首先,要指导学生从人物的生平经历探析诗歌主旨。其次,可以适当拓展诗人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写出闭幕词。如杜甫在《登高》中述出了他一生的忧患:患家国、忧百姓;又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自己尚且不得安居,还能为“天下寒士”着想,可见杜甫执着一生的济世之心和以万民的哀乐视作个人哀乐的博大胸襟。最后,在评价内容③设计闭幕词环节中,可引导学生结合拓展资料,深入探索人物生平背景,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设计出荡气回肠的闭幕词。闭幕词本身具有感染性的特征,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适当引用杜甫的名句。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有学生展示:“同学们,今天学校广播站播放的‘古仁人的情怀——杜甫专题节目已经接近尾声。杜甫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豁达的襟怀,也有苦于‘国破山河在的悲恸,他就这样湮没于历史长河中!”这样的闭幕词不仅能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锻炼写作能力,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跨时代走进杜甫,与杜甫对话。通过此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诗人的深层理解和感受,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这是“教”的过程。

教学评一致性是在清晰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先学、后评、再教”,同时,“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5]。第一,学生的学围绕着“学什么”“怎么学”,包含整合性、情境性的学习内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探究、深度加工信息的教学模式。第二,评价围绕着“为什么评”,指向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教学策略,将评价嵌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实施基于课堂的形成性评价,落实既定目标,及时提供反馈,促进学生进步。同时,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及时自我监测,“标志着评价范式已经从心理测量学范式走向教育评价范式”[6]。第三,教师的教围绕着“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施行有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全面发展。教学评一致性是“三新”背景下的产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也是使课堂成为培育学生语文能力主阵地的一次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郭林.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9):23-26.

[2]黄山,刘丽丽.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研究与教学的新动向——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22):82-84.

[3]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4):15-22.

[4]李宏绯,孙玉凤.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J].语文建设,2022(15):70.

[5]陈祥云.“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践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2022(7):37.

[6]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5-6.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让“教学评一致性”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