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空间协同构建郑开同城发展新格局
2023-08-06位彩利任娟
位彩利 任娟
郑州、开封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交汇与区域要素协同的重要地区,具有关键的生态文化地位和中心引领作用。加快郑开同城化,是党中央围绕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和做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是河南省委以郑州都市圈为龙头引领支撑全省发展的重大部署,是郑州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切入点。
发展现状
郑州和开封在历史上多个时期属于同行政区管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2003 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提出郑汴一体化的设想,多年来,郑汴一体化从谋划到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再到成果显现进入深度发展时期,两市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郑州开封一体化发展、争取国家层面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人口、经济资源快速集聚,崛起态势显著,在区域经济中发揮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创新功能基础薄弱、高端服务控制力不强、文化影响力不足等短板,正处于空间绩效和品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过20 年的相向发展,目前,郑州、开封交界地区成为两市近年建设增量的重点地区,两市之间人口、交通交流频繁,但产业互动、功能互补方面发展较为滞后。从空间特征来看,郑州和开封两地城市中心距离60 公里,尚未达到全面融合。结合相关区域发展理论和经验总体判断,郑开同城处于同城化发展历程的中期阶段。从当前发展阶段来看,核心城市开始疏解部分职能与产业,城市形态从单核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间的联系以交通联系为主,产业为单方向的扩散,尚未形成边缘向中心的反馈机制。
存在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开同城化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协同体系有待培育。一是产业培育各自为战、协同不足。如,在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方面,各自为营,未能形成产业的深度链接,未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作用。二是航空港区枢纽带动作用不强。郑州新郑机场客运规模和货运规模在中部地区均处第一,对周边地区发挥了较强的带动作用。但目前航空港区至开封交通不畅,与尉氏产业集聚区和开封自贸区、保税区等要素缺乏高效联动,尉氏等板块邻近港区的地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开封不能充分享受航空港区的枢纽带动红利。
基础设施短板突出,供给错位。一是跨界交通供给与需求错位。两市已开通郑开城际铁路和公交,但由于城际铁路设站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车次频次低,城际公交线路不足,不能满足两市间旺盛的出行需求,同时,由于跨界地区道路规划建设缺乏沟通,组团间以高速、国省干线公路联系为主,跨界地区出现较多城市级交通断头路。二是公共服务设施缺项有待补足。两市跨界地区虽然是近年来两市新城新区建设的重点地区,但在优质公共服务设施的投放配置上仍然存在较大短板,缺乏三甲医院、教育配套、体育场馆等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航空港区等新城产业集聚片区,居住和服务配套总体相对滞后,人居吸引力不足。
跨区域空间资源统筹和布局冲突亟须协调。一是生态与安全空间保护统筹亟待强化。随着郑开两市城镇连绵发展的态势,亟须对需要重点管控的生态廊道和绿心地区进行识别。从跨区域安全韧性体系来看,上下游生态建设和治理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有效落地的协作管控共识和机制。二是建设空间未能有效管控,存在较多矛盾冲突。跨界地区建设各自为政,空间布局缺乏上位统筹,使得各片区规划建设方案空间蔓延明显,结构管控机制欠缺。同时,对于郑开科创走廊、港尉协同板块等战略空间缺乏土地资源的有效支撑,未来发展提升受到一定制约。
目前,郑州、开封两市空间布局缺乏统筹考虑,临界地区管理机制尚未理顺,随着两市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相向而行,亟须对相应的空间资源开展统筹安排和战略预控。
思考和建议
多角度判读郑开同城化基本内涵。从时间维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原地区在华夏文明复兴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郑开同城化既是华夏古都复兴的重要担当,也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共建形成未来新的全球城市区域。从区域融合来看,随着全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以及郑州都市圈的逐步成型,郑开同城化是探索区域要素内外自由流动和产业链、供应链自我完善的创新平台,是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区域协同路径的重要抓手。从结构转型来看,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空间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辐射带动河南省东部、南部等地区发展是当前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郑开同城化对于共同解决区域发展动力不足和国家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
基于目前郑开同城化的发展阶段特征和未来趋势内涵,把握好同城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空间演化特征,以做好展望2050 年,做实2035 年的空间响应。
郑开同城化发展中期(2023—2030 年):跨区域生态保护与安全韧性协作强化,交通联动结构优化,产业动力协同进入培育期,公共服务设施开始往新区投放,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起步发展,两市交界地区战略空间资源预控,部分重点板块开始启动建设。
郑开同城化发展中后期(2031—2040 年):跨区域生态保护格局与安全韧性协作体系形成,国家战略性高铁通道规划建设,中心城市人口与创新资源开始外溢,城市大事件酝酿,带动新兴组团发展,形成文化创新转化活力地区,外围新城空间集聚成型。
郑开同城化发展后期(2041—2050 年):全面同城化格局基本形成,创新与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战略枢纽地区形成新的城市功能中心,郑州—开封乃至整个都市圈地区居民生活就业休闲共享共通,跨区域地区多中心、组团化空间发展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特华夏文化魅力的全球城市区域。
在对郑开同城化的目标内涵判读和发展阶段路径识别的基础上,探索构筑两市共建的全域总体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协同两市各项要素做好空间保障和预控。构建“一带融合,三心联动、走廊链接、示范先行”的郑开同城化总体国土空间格局。两市共同培育黄河生态文化走廊、协同生态绿色网络培育和流域安全治理;强化郑州主城区综合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航空港区枢纽开放中心、开封古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的联动,共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依托轨道交通和重要联系道路,聚焦科技创新、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核心功能,推动双城多条走廊共建,形成跨区域空间联动网络;对标国家战略和区域责任,明确示范主题,探索实施路径。
在郑开两市相向发展、国土空间格局共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协调好两市尤其是跨界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强化生态绿色、安全韧性、综合交通、创新产业、国际开放、文化传承、公共服务等重大要素空间的协同,亟待突破壁垒、整合资源、放大协同优势,带动区域发展。预控好具有战略意义的空间板块,明确先行示范的启动片区。
郑开两市空间类型多元、建设条件差异较大,应进一步聚焦示范主题,对标国家发展战略态势和区域引领重要责任,在两市总体空间协同框架的基础上,探索适宜当前同城化阶段和协同要点的发展路径,建议考虑未来设立郑开同城先行示范区,引领同城化发展整体空间协同,落实重点项目,彰显示范主题。郑开北部传统发展走廊地区创新资源集聚,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是郑开科创走廊的联动空间,建议依托陇海城镇发展主轴,设立北部先行示范区,构建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高地。南部港区—尉氏协同发展地区在产业发展、交通组织、功能布局上缺乏有效协同,未能充分释放港区开放平台的优势,建议加强门户地区的空间整合,设立南部先行示范区,促进港尉协同发展,共建内陆双循环链接枢纽。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新中国建设文化、黄河生态治理文化的展示区,建议在全域探索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发展示范的空间路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县域治理的典范。
(作者单位:郑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