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月革命后列宁宣传思想的人民性向度

2023-08-06杨绍琼

关键词:人民性列宁马克思主义

杨绍琼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鲜明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区别于资本主义宣传的显著特点。“人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报刊和无产阶级宣传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宣传工作要表达人民思想、体现人民精神、维护人民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人民性”的源头。伴随着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到伟大实践,列宁宣传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完善,历经了革命的准备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性”始终是列宁领导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原则和重要标识。学术界无论研究列宁哪一阶段的宣传思想,无论从哪个维度研究列宁的宣传思想,“人民性”都是重要向度之一。有学者指出,列宁在创办《前进报》时,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在党的报刊实践中需要正确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十月革命后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论我们报纸的性质》等著作中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日常的政治报道与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报道之间的关系,折射出的也是党的媒体如何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问题[1]。也有学者认为,人民性原则和党性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等都是列宁领导宣传思想工作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对列宁宣传思想主要特征和思想实质的最好彰显[2]。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国家的建立为列宁领导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与实践奠定了政权基础,其宣传思想的“人民性”特征更加凸显。系统梳理和研究这一时期列宁宣传思想的人民性向度,能够为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参照。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奠定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基础

作为致力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根本。马克思主义不仅构筑起无产阶级政权思想上层建筑的基石,也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建构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这既是巩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凝心聚力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十月革命后列宁宣传思想的人民性,首先体现在他将人民的觉悟视为国家的力量,认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3](16),并将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提高人民政治觉悟、奠定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基础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在列宁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宣传鼓动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使人们认识到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还鼓舞各个阶层的群众行动起来,跟随无产阶级政党一起探索社会前进的道路。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实践课题”,此时更应该全方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实现思想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扫除妨碍人民群众同无产阶级政党共同前进的陈腐观念,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曾经结合俄国当时两个政权并存的革命形势明确指出,面向人民群众、启发群众觉悟的宣传工作“是最实际的革命工作”[4]。当时在群众中存在着轻信资产阶级的各类声明承诺、走向革命护国主义的倾向。为了与这种轻信和不觉悟现象作斗争,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必须巧妙地、运用群众易懂的语言,用同志的态度、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对群众在思想上进行说服。十月革命胜利后,被长期压迫和禁锢的群众不可避免地仍然会受到旧制度旧观念的影响,党的宣传工作艰巨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同愚昧、不文明、粗野等行为作斗争。列宁认为,要克服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旧习惯和旧风气、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主人,就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重新教育群众、组织和训练群众。这既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共产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宣传提高群众政治思想觉悟,促使他们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从而服务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根本理念。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宣传思想工作“重新教育群众”,需要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不断加强面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亿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而言,整个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是使他们陷入愚昧无知境地的牢笼,要使他们冲破这个牢笼,就必须“提供各种无神论的宣传材料”,告诉他们“实际生活各个方面的事实,用各种办法接近他们”[5](26),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振作他们的精神。只有坚持不懈面向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才能使科学的理论掌握群众,变成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力量”。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要依靠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长期的有成效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影响”[6](319)。列宁认为,面向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除了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思想说服和理论灌输外,还应该通过先进阶层有成效的工作影响他们,使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要重点加强落后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列宁在批判德国“左派”共产党人一味拒绝参加反动工会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时指出,受反动工会影响的,正是那些“还不够十分成熟的或落后的工人群众”[7](32)。放弃在反动工会进行宣传,就将落后群众置于反动领袖或资产阶级的影响下,从而破坏马克思主义对群众的影响。而共产党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善于说服落后分子,善于在他们中间进行工作,而不是臆想出一些幼稚的‘左的’口号,把自己同他们隔离开来”[7](34)。

二、围绕经济工作开展宣传鼓动,奠定社会主义建设物质基础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9]马克思主义从不讳言利益,反而十分强调物质利益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前提性。资产阶级以资本的积累为目的,将人民创造的一切财富占为己有;马克思主义不但完全抛弃了资本的这种逐利本性,还将人民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有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本质要求。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党和国家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及时调整宣传政策和策略,将宣传工作重心放在改善人民生活、奠定社会主义建设物质基础的经济工作上。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任务的提出,要求作为主要宣传阵地的报刊调整宣传导向,“由主要报道日常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10](135-136)。由于受资产阶级社会旧的宣传习惯和旧传统的影响,苏维埃报刊容易忽视生活中真正重大而深刻的根本问题。资本家往往通过无关紧要的报道转移群众视线,使群众对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刻变化熟视无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必须重新认识报刊在教育群众和宣传鼓动中的作用,调整报刊的宣传导向,“把实践中直接提出的劳动问题放在首要地位”[10](136)。报刊应成为人民的报刊,直接服务于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资本家麻痹群众的工具变成各个企业和各个村社的劳动组织宣传经济建设状况的工具,使宣传人民的劳动组织及其劳动成果成为促动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和最迫切的问题,使在组织生产中产生的新经验变成群众的财富。

列宁这种调整宣传导向服务于人民经济建设实践的思路,进一步反映在其提出的“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的宣传要求上。虽然苏维埃俄国利用和平喘息时机着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尝试,但由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而不得不中断。列宁在1918 年9 月撰写的《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仍然再次强调了使宣传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创造性实践的思想。他在文中指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经济事实,应该进行大力宣传和周密的审核研究,以总结群众创造新生活的经验,揭发落后的典型,抨击顽固的资本主义传统。列宁强调,社会主义的报刊应该善于像资产阶级报刊那样抨击自己的敌人,对于极少数不遵守社会主义劳动纪律、以权谋私的工厂或者个人,要列入黑榜并善于进行揭露,以捍卫人民的利益;对于劳动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创造的新事物,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报道。

列宁不仅在理论上和政策导向上要求宣传服务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实践,还多次在工作中进行具体指导。1919 年底,红军在国内战争的各条战线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列宁当即抓住时机将工作重点再次转到国内建设上来,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开始出现转机。在这种态势下,列宁指出,有很多问题需要宣传,但宣传应该集中力量解决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应当把全部力量和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最平常的经济任务上”[11]。1920 年1 月,列宁还专门针对列车和轮船巡回宣传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提出可以将车船上的农艺师和技术人员编入政治部以挑选技术书刊和相关影片;同时要求摄制关于生产、农业、工业、科学等方面的影片并在国外订购影片,在选择影片时尤其要考虑对人民可能起到的宣传作用等。列宁认为,宣传教育的成果只能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来衡量,“应该使我们的宣传、我们实行的领导、我们的小册子真正为人民所接受,并且使这些工作的成果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改善上”[12]。

三、联系人民实际生活进行宣传,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列宁领导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遵循。这种遵循反映到列宁的宣传思想中,则体现在他要求党的宣传工作必须与人民建立密切的联系,党的宣传员必须善于经常在群众中进行工作,而绝对不能脱离群众。

列宁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针对“左派”共产党人对待影响群众问题上的草率态度,他特别强调共产党人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7](33),并认为应该克服一切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组织机构里进行坚定顽强的宣传鼓动工作。列宁非常重视在工会中的宣传鼓动,认为可以通过工会保持同工人阶级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同时,列宁还充分肯定非党工农代表会议的重要意义,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创造的联系群众的机构,有利于“考察群众的情绪,接近群众,答复群众的要求”[7](28)等工作。非党工农代表会议在1918—1921 年间是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联系群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时的宣传组织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逐渐被共产党员和非党员都参加的代表会议所取代。

党的宣传工作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人民的意愿。1919 年8 月,列宁在给英国工人运动女活动家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的复信中指出,“密切联系工人群众,善于经常地在他们中间进行宣传,参加每一次罢工,对群众的每一个要求作出反应,这一切对共产党来说都是主要的事情”[13](158)。列宁既是这样呼吁的,在领导宣传工作的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曾指出,“我们有一个阶段把法令当做宣传的形式”[5](112)。列宁认为这个阶段是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必经的阶段,是争取在新基础上建设新生活的劳动群众信任的阶段,也是共产党人在各项工作中正确地用法令表达人民意愿、通过法令宣传动员群众的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深入,侧重用法令进行宣传的阶段已经过去,普通的工人和农民需要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度过危机和困难,使他们看到国家建设和生活状况的实际改善。此时的宣传工作则要围绕解决人民所重视的挑选组织管理人才、检查实际执行情况等展开。列宁强调:“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5](113)党的宣传工作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意愿,回应人民的需求,才能激发人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勇气和决心,使他们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与共产党人共同前进。

党的宣传工作要紧密联系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展开。列宁十分重视面向农民的宣传鼓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受旧制度和旧文化影响深的特点,一方面,强调面向农民的宣传语言必须简明易懂。比如列宁曾在1918 年12 月指示编写一套叙述非常通俗、专门面向农民的工农读物。读物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向农民宣传他们关心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各项问题,“提供的材料应当做到可供当众宣讲,也可供家庭阅读,可以单篇翻印,也可以稍加补充译成其他语言”[14]。另一方面,还要善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的、成功的事例打动农民。列宁认为,宣传如果只是一般地解释社会主义农业政策的好处很难取信于农民,因为受长期的农业文明和落后的农村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农民往往对老一套的生产习惯和经营方法深信不疑。要想影响千百万分散在偏僻农村的个体农户,要想改造小农经济,“只能采取谨慎的逐步的办法,只能靠成功的实际例子”[13](366)。必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证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旧方式相比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证明社会主义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际利益。只有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和农民的思想生活实际进行宣传,宣传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四、重视发挥人民的宣传主体作用,锻造坚不可摧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军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群众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当人民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阶级性,并作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主要推动者的面貌出现时,人民的概念就不再是资产阶级用来模糊阶级界限的障眼法,而成为能够真正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推动社会历史潮流的主人。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人民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列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认为“要实行的改造愈深刻,就愈要使人们关心这种改造并采取自觉的态度”[15]。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先进性就在于发动了千百万人民群众,促使他们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以自己的创造性实践改造旧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

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和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党的宣传工作方面体现在列宁强调宣传要依靠人民,号召人人都成为宣传员和鼓动员,通过宣传思想工作锻造一支坚不可摧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军。1919 年上半年,苏维埃俄国正处于四面受敌、局势紧张的内战之中,为了动员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保卫危难中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在多个场合向工农群众呼吁:每一个人都成为鼓动员,深入到工厂和基层中去宣传和鼓动。他说,“只要人人都成为鼓动员,就能形成一支不可摧毁的力量,保证苏维埃共和国不仅在俄国而且在全世界取得胜利”[6](303)。除了在宣传动员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中依靠群众,列宁同样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发挥不同群体人民群众的宣传主体作用。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先进的阶级,宣传首先要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列宁认为,必须成立工人鼓动队,让工人“作为苏维埃政权的自觉的宣传者到农村去”[10](382),向农民宣传进行粮食斗争、进行反对富农和混乱现象斗争的合法性,向农民说明贫富差别的深刻根源,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宣传创造条件。为了增强党的宣传鼓动力量,1918 年12 月,苏维埃俄国人民委员会通过专项法令动员识字者参加宣传鼓动工作,通过他们建立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帮助全体居民提高政治觉悟。即使是那些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普通群众,列宁也将他们视为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重要力量。他曾经在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讲过关于普通群众通过亲身经历宣传苏维埃的例子,并指出,“那些没受过教育的普通人讲述赤卫队正竭尽全力反对剥削者,这就是在宣传”[3](274)。列宁认为,以普通的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他们切身生活实践经验为媒介进行的宣传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这种宣传会传遍千百万群众,会扎实地建立一支社会主义的全民的武装,会切实地奠定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基础。

社会主义为人民群众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了历史舞台。在人民中间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创造性力量,是建设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列宁批评那些站在群众的生活实践之外指手画脚,而看不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人,认为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智慧“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3](285)。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发挥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并善于使群众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为建设新的社会生活基础的强大动力。党的宣传工作要结合人民的创造性实践,重点宣传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榜样可以“比任何其他办法都更好地解决组织任务”[10](137)。这里的意思是说,对榜样的宣传能够使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广泛推广,产生推动组织生产和提高生产力的实际效果。因此,党的报刊要重点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的生产方式、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以及人民在各领域取得的实际成绩,并通过宣传报道将这些榜样和典型推广到全社会和全体劳动群众中去。人民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非常珍贵的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和典型的宣传,能够吸引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形成人人学习榜样、效仿榜样的良好风气,推动先进的实践经验变成全体人民的财富。

五、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无产阶级政党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是一致的、统一的。一方面,作为党的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因此,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的宣传工作只有站在党性的立场上,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才能真正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任何将党性和人民性、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企图都是根本错误的。欧美很多国家的共产党成立之初,缺乏基本的革命理论修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得不够彻底,甚至在有关无产阶级革命重大问题上出现“左”的错误倾向。尤其是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更是在“群众”和“领袖”、政党和阶级关系问题上制造对立,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列宁在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他们的错误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指出否定政党和党的纪律的严重危害后,列宁着重论述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纪律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7](24),要在对旧社会势力和旧传统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铁的纪律,所有试图削弱这种领导和弱化党的集中纪律的行为,事实上都是帮助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因此,“什么领袖专政还是群众专政等等议论不能不是一派幼稚可笑的胡说,犹如争辩究竟是左脚还是右手对人更有用处一样”[7](29)。列宁的这些论断,不仅有力回击了那些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也为党的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列宁虽然没有在其宣传思想中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却在宣传实践中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坚持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决维护人民利益,这是党的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核心。列宁一直致力于维护一个团结的、统一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应该“团结得像一个人,坚定地捍卫着苏维埃政权,捍卫着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首先是工人和贫苦农民的利益”[3](74)。他在领导宣传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强调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的宣传工作真正做到了解民意、贴近民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在宣传中将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统一起来,认为共产党人的使命就在于竭尽全力帮助群众亲自学会建设社会主义,促使劳动群众尽快适应从被剥削者到国家主人地位的转变,“领导为寻找出路而精疲力竭的群众,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10](181)。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都着眼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严格的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在宣传工作中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正确反映和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

结 语

人民性是列宁领导党的宣传工作实践的鲜明特质,也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宣传思想的根本向度之一。考察列宁党的宣传工作思想的人民性向度,既有利于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宣传思想的基本理论,也能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开辟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新境界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参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国内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进入关键期,都需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凝聚起最大共识,奠定党领导人民创造千年伟业最深厚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16](16)。这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人民性的根本体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宣传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就是宣传人民的主张,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16](182)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人民性的重要论述,是对列宁党的宣传工作人民性思想的发展,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结合中国宣传思想工作实际作出的新论断,是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人民性列宁马克思主义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