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长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8-06张壮壮
张壮壮
(吉林警察学院警察体育教研部 吉林长春 130000)
2021 年4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系将会发生变化,并具有深刻的深度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和规模线性增长,坚持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4%,体育产业增加值则有可能超过8 万亿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体育产业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根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的分类标准,体育产业包括11个大类、37个中类、71 个小类。而随着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不断涌现,体育产业的内容和范围也将不断拓展。有效把握体育产业发展契机,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探讨的议题。以“双碳”目标引领育新机,把握政策风口,为长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新局,助力体育产业全方位、深层次转型发展[1]。
1 “双碳”目标下长春市体育产业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
结合长春市体育健身与产业实践,探索长春体育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提升长春市体育产业发展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在“降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的时代要求下,长春体育产业要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低碳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优质发展。提出了“低碳”政府层面的低碳政策规划,包括加速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开展碳减排、碳补偿,绿色财政扶持调控,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数字技术赋能等政府层面的低碳政策规划引导。新时代体育产业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的产业,“双碳”目标引领下长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主要为:(1)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领域;(2)在体育赛事领域;(3)在体育制造领域;(4)在体育场馆服务领域。
国家层面系列政策,把“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政策活力的驱使下,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持续涌现,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机构成要素[2]。在构建体育工业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系统上,将减少低附加值、高耗能产品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大对体育制造企业的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措施,促进体育用品生产、设计、加工集约化发展。低碳发展的体育行业,可以为体育行业带来系统的深刻变化,这是在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为体育产业结构、组织、布局等方面的影响,对体育产业的优质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在“双碳”的目标下,体育行业的发展必须在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中,优先布置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并优先选取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新的体育产业。将促使人们对绿色低碳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并逐渐增设供给端,提供绿色低碳体育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体育市场全面绿色转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推动供需匹配发展。我国的体育行业必须要有创新绿色经营方式,通过产品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环保减排,循环利用等方式[3],强调现代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人员“低碳”,同时也是关于子孙后代的责任人员的消费观念。
2 “双碳”目标下长春市体育产业的现实问题
2.1 缺乏相应“宏观—中观—微观”政策支持
目前,缺少低碳发展中长期战略,如果没有明确其主要产业和重要区域进行低碳减排,则还没有将其纳入国家的低碳发展中去。目前,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尚未将低碳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内部业态包括用品制造业、健身休闲业、场地设施健身业、竞赛表演业等,其发展道路尚不清晰。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中,体育组织政策尚未将低碳发展纳入体育市场结构优化、行为规范和绩效提升的方向。此外,体育工业布局政策也尚未形成以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低碳发展为重点的地区产业发展方向。至今还未出台绿色低碳改造的税费价格优惠政策,涉及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企业。对水、电、气、热价格实施绿色低碳改造的体育场馆优惠尚未建立,规划布局、土地政策等涉及全民健身的设施绿色改造尚未形成。
2.2 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运行机制与产品标准不完善
“双碳”目标下,推动体育产业低碳、低碳体育产业化发展,体育产业各业态要向低碳发展转型。由于目前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运行机制、产品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健全的问题[4]。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以体育碳排放强度为纽带的市场机制运作模式,以低碳体育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为方向的产业链。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尚未建立规范的低碳产品标准,低碳产业发展需要技术、产品和市场应用3 个方面的支持。对于体育赛事低碳运行标准、体育健身器材低碳生产使用标准等,尚未制定明确的标准,这导致低碳体育产业的上下游产品链不健全,也未能刺激低碳体育消费。因此,需要制定低碳体育产品生产、检验、验收、使用等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
2.3 未建立产业标准和体育低碳市场监管体系
当前,我国尚未形成体育企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的一个重要缺陷,即制约低碳运动消费规模的低碳市场,应为其提供一定的低碳运动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的发展,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其主要方式是怎样在“双碳”上提供一种新型低碳运动的产品。在体育赛事领域,由于对赛事碳排放意识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观赏体验、交通出行、住宿餐饮等大型体育赛事领域,政府、组织等各种主体对赛事的碳排放意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管理方面,由于管理层对碳排放监控力度不足,因此,管理层的设计、施工、投入使用等方面都涉及碳排放问题,缺乏对低碳发展的重视。
2.4 体育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开发低碳的产品和低碳技术弱
体育企业是生产低碳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应端,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但目前体育企业对低碳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体育企业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低碳产品的研发能力对于体育企业来说是不够的。另一方面,体育企业对低碳产品的研发市场定位模糊,对体育市场的低碳消费需求现状和消费层次尚不清楚,这也给体育的低碳产品研发带来了不利的冲击。由于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市场结构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低碳体育消费的原因,主要是体育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低、技术创新不够低碳的体育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相对较少。
2.5 大众对低碳运动消费的认识和参与程度较低的程度
当前,消费者是否购买体育用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大,而环境因素对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选取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大众实施低碳运动消费理念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大众对运动消费的参与程度也随之下降。推动体育行业与体育消费双升级的关键在于供求发展,而在消费端,要注重碳排放,推动体育行业的低碳发展。在运动消费观念方面,尚未融入体育赛事、购买体育用品等活动中,应将健康、环保、绿色的运动消费习惯与低碳的运动消费观念相结合。然而,我国在高品质的低碳发展中,社会大众的低碳理念与行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参与水平存在显著的落差。尽管人们对我国低碳发展的理念、目标体系和具体行动有所认识,但这种认识仍不够全面和系统,由此,导致我国社会公众的低碳发展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低碳发展的参与度,促进低碳发展进程的加速。
3 “双碳”目标下长春市体育产业重点领域与典型经验
3.1 体育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化:基于长春市雪立方等建筑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绿色发展实践中,长春市雪立方的具体履责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选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外皮采用ETFE(四氟乙烯)薄膜材料,环保节能。ETFE 薄膜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物,其具有自重轻、强度高,磨损、摩擦损、腐蚀、高温、透光性能好(最高可达95%),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二是膜结构外表的镀点可以反射光线,并能确保内部的温度;具有良好透光性的薄膜材料,可以靠近自然光线,白天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三是功能上的拓展和赛后利用率的提高。将节能减排贯穿于整个绿色建设的始终。从结构设计到新型材料的应用,再到科技赋能,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使用,从建筑到使用的全过程堪称运动绿色建筑的典范,提供了运动绿色建筑在“双碳”目标下发展的典范[5]。
3.2 体育场馆向智慧场馆转化:基于长春市健身中心等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
“双碳”目标下,基于赛事的服务精细化、软硬件维护等,建立了一套新的场馆,实行可持续的理念,智慧场馆的建设,实现低碳绿色、节能环保。在服务精细化方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高品质的环境服务,可以准确地控制空气温度、湿度等,营造一种全面提升服务品质的舒适移动环境。在软硬件维护方面,为了保证绿色低碳的硬件设施投入,采用了机器人技术,在场馆中设定一种用于收集室内外部环境运行数据的物式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改善了自动控制座椅的送风、电机、防疫消杀等有效操作,使场馆在各阶段都能降低能量消耗。
3.3 体育健身向低碳健身转化:基于南湖公园、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健身的典型案例
生态健身运动是推广低碳和绿色的健身休闲活动。通过建立生态运动会,选择具有独特生态休闲健身的区域,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生态养生休闲健身活动,围绕山、川、湖、海、河、湿地等自然生态活动,在优美舒适宜居的环境中进行徒步、登山、骑行、露营等休闲活动。以PM2.5值、水质、公共绿地面积、空气含氧量、空气负离子量、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为依据。在挑选生态休闲健身点时,应当确保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些健身点应该满足多样化的运动和休闲需求,以成为其他地区效仿的典范。
4 “双碳”目标下长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4.1 顶层设计:制定“宏观—中观—微观”低碳体育产业政策
政府机构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导向、调动和抑制政策。一是在宏观上,可以参考“三纳入”的政策,纳入国家经济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为适应国家建设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制的需求,探讨如何把低碳发展作为体育产业优质发展的主线[6]。二是从中观政策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一般体育产业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关事件的调查,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标准,可以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中。同时,要强化顶层设计,可以发挥企业政策对引导企业生产方式、大众消费方式的正面影响,并把体育建筑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要行业。三是在微观政策层面上,促进绿色体育制造、绿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低碳体育企业;实行一系列碳减排政策,包括完善体育产业碳排放标准,建立碳税征收机制,建设绿色财政制度;探讨不同经营方式的碳排放标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从体育观赏型、参与型、实物型消费市场的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着手。
4.2 产业推动:构建以低碳为导向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加速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体系,以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目标,其中以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龙头。同时,该规划还鼓励低碳发展业态,如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以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体育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低碳导向的体育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低碳发展,例如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通过普及日常的道路、骑行等健身活动,发展各种运动项目,使低碳健身休闲服务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承接市场前景广、品牌效益良好的体育赛事,培育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等冰雪产业,以建设表演业低碳发展为主线,发展篮球、排球、足球等职业联赛,不断完善体育赛事制度;以场地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为主,减少运输、配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源消耗,尽量减少现场设施建设的直接碳排放,并利用环保、节能的原料,减少其他间接碳排放;在体育用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等方面,围绕节能、减排,以低碳发展为主题,以场馆票务接口、观赛服务、参赛体验等环节为主线,以降低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为重点,在场馆票务接口、观赛服务、场馆服务业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低碳发展。
二是推动高端体育制造业与现代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其经济结构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显示,其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其“服务化”的趋势。而其服务化则明显反映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实践表明,服务型制造业能够促进工业生产向“微笑曲线”的扩展,扩大产品的价值链,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即可以促进体育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转变,并与智慧场馆服务、产品定制服务相结合。
4.3 市场创新:探索建立以碳排放强度为要素的体育碳交易市场
体育公司的低碳发展在“双碳”的宗旨下显得尤为迫切,而打造体育碳排放交易市场则能推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体育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在一定规则下,政府向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将碳排放达到特定规模的公司纳入碳排放管理。如果企业配额不足,则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其基本原则是使碳排放成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总之,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业、大型体育赛事、体育用品制造业等方面都是体育市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7]。探讨如何构建健全的制约机制,推动我国重点企业发展体育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绿色化。为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体育企业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创新体育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实现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降低碳排放成本,倒逼企业科技创新减排;采用“无形之手”来分配碳资源,从而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
另外,针对不同体育公司的碳配额标准,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市场调查和充分研究准则;针对具有碳排放控制能力的公司,可以通过制订惩戒机制和监管措施,适当分配碳配额标准;不断完善体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体育市场发展活力,对碳排放管理差的企业实施一定的惩戒措施。
4.4 企业转型:推进体育企业在生产、加工、制造与销售全链路低碳发展
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中国低碳转变的中坚力量,是“双碳”的主体。随着低碳转变的日益激烈,体育企业要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承担低碳减排工作的使命。在碳达峰时,体育企业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促进各个环节的低碳发展,提高产品创新、增效降耗、环保减排、回收再利用、共享经济等方面的效果。
第一,在产品创新方面,体育企业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体育生产企业可以提供绿色运动产品;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材料选择、建设施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企业可以发展绿色体育建筑[8]。第二,体育企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是如此。智能生产过程的综合利用率可以随着柔性生产等智能生产技术的使用而不断提高;智能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率持续提高,采用四氟乙烯膜等新材料、新技术。第三,保护体育企业的环保事业。在体育企业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都要监管碳排放的全过程,提升其环境保护和减排能力,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体育企业碳配额。第四,在回收再利用方面,体育企业运用新的环境保护材料,利用环境保护材料,使体育生产企业在纱线、面料、成衣等工艺中,通过科技创新,将产品循环利用。第五,在共享经济发展方面,体育企业是体育公司。与以单车、健身房等为代表的运动产品进行合作,以规模效应集中原有的去中心化、个性化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低碳发展。
5 结语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长春市的体育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长春市体育产业的研究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场馆的设施和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育健身条件。同时,应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创新,加强产业链合作,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品牌建设,树立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体育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在未来的发展中,长春市的体育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