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培养研究

2023-08-06吴棠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院校职业

吴棠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2019 年,我国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其中明确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框架、任务等,并指出要培育高质量的职业技能人才,以适应当前及未来一个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并抓好一切教育资源,用好一切教育平台,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培育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也应以就业为导向,发挥体育精神的渗透教育作用,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服务人民、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

1 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加强体育精神教育,为学生提供就业所依托的精神基石,有助于高职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

1.1 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实验证明,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体产生多巴胺,这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传递兴奋愉悦的情绪,不管是为了调节情绪还是为了健康体魄,都应该加强体育运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体育公共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并掌握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在体育公共课程中融入体育精神方面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则可以让高职学生暂时摆脱学业、就业的压力,让其放松心情、调整心态[3]。

1.2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精神教学,并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并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高职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命运相结合,形成为国为民的职业发展目标。比如,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型体育赛事中,体育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为国争光、永不言弃、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情感,提高为民服务、勇于争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将这些体育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干事创业的行动力。

1.3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工匠意识

在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也应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通过体育精神的融入来激发学生的工匠意识[4]。结合国内外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可以看出,每一名体育运动员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付出了巨大的艰辛,通过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才能够系统掌握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机能,通过科学的训练、不断的磨炼以及赛事的经验才能够有机会登顶国际巅峰,拿到世界性的奖牌和出类拔萃的成绩。高职院校学生最终应成长为大国工匠型人才,具备敢于吃苦、勤于练习、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从而能够在自己未来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长为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

1.4 培养学生有解思维,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在就业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应围绕学生未来就业的根本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在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和技巧,还要举一反三、授人以渔,将体育运动的精神要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实践中形成有解思维,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刚成年,缺乏社会经验,还未完全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生活、学习和实践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遇到困难,这时,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应用体育精神来激励学生,促使其坚持不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走出困境,未来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有解的思维来求职就业。

2 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为学生寻求就业岗位,避免“毕业即失业”情况的出现。但在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很少提到就业方面的内容,忽视了体育精神培育对高职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作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具体来看,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就当前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过去,并没有考虑到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高职院校管理者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学科建设方面,注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反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改进了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体育项目,但仍然是重体能、轻素质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当前,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反映公共体育课程枯燥,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上体育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累,不少学生出现经常性请假,甚至逃课的情况。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却没有认识到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而且,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体育精神时,常常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讲奥运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讲新时代体育精神就是团结合作,高职学生都了解这些体育精神,所以教师不应总是重复这些体育精神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些体育精神是如何在国家、社会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另外,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没有将体育精神方面的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求职就业方面的问题相结合。

2.3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比如,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式的方法,而且,教师采用操场上课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体育精神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体育精神教学时,讲授仅仅是其中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学习利用其他新的教学方式。另外,在将体育精神教学与职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方面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常常采用较为生硬的讲解方式,比如要求学生将体育精神运用到未来的岗位工作中,奋勇争先,在职业的赛道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难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精神的兴趣。

2.4 教学过程衔接不畅

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擅长对体育项目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一般来说,体育课上,教师会先让学生进行热身,然后对上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检查学生平时练习的效果,然后讲解新的技术动作或指导学生练习新的体育项目。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也会增添体育精神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是体育精神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衔接不太流畅。主要原因是教师并没有提前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也比较简单,一般是教师面向学生集体进行教学,并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效果。与此同时,高职公共体育教师也很难利用体育精神教学来推进就业教育,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5]。

2.5 教学评价环节缺失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即便有意增强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也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体育精神是竞技性体育运动的核心支撑力量,正因为有体育精神,才有诸多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基于就业导向来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可以将职场竞争与体育竞争进行对照,增强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深度把握。但是,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解读了体育精神的相关内容之后,却没有及时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有时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或表扬,但教师表达的内容过于宽泛,并没有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所以这类评价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也不明显,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3 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培养策略

结合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可知,体育精神的教学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形成有效结合,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一一解决当前体育精神教学方面的问题,并让体育精神发挥出激励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作用。

3.1 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质量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未来求职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虽然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课,但这门课程必不可少,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紧迫性、求职就业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将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体育精神方面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但学校可以在培养高职专业课教师的同时,让体育课教师也参加培训,督促体育课程教师基于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构教学目标,让公共体育课程为学生未来求职就业服务。在构建教学模式时,教师有必要采用从顶层到基础的设计方式,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中加强学习,课后强化练习,从而深化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6]。

3.2 完善教学内容,融入丰富案例

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在体育精神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丰富案例的方式来解决。现如今,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分为普修课和选项课两种类型,一般在高职一年级设置普修课,课程以较为常见的体育项目为主,比如田径、篮球、气排球等。到了高职二年级改为选项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长来设置课程,各班学生也可以自主选课,如女生多的班级可以选择羽毛球、健美操、瑜伽等体育项目,男生多的班级可以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气排球、武术、田径等体育项目。

在开展体育精神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所教学的体育项目来搜集相关案例,从而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并增强教学的可行性。例如:在教学田径项目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亚洲飞人”苏炳添刻苦训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苏炳添是以怎样的毅力、决心和态度跑出了9 s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突破了10 s大关。在教学乒乓球项目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的故事,他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30 年的艰苦训练,让他至今仍保持着超强的战斗力,这就是体育精神的力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的积极态度,也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7]。

3.3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还应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体育精神的引领作用,提高体育课程的综合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以将部分体育课程安排为室内课程,从而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以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形成全新的感受。例如:在讲解教学团队凝聚力方面的体育精神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夺冠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为高职学生团结合作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切磋打下基础。又如,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力量,比如让学生分组来玩“10 人11足”的游戏,并让不同的小组进行PK,从而激发学生求胜的热情,想要10 人协调步伐,并走出较快的速度存在较大难度,所以需要设计练习方案,并经过多次练习,才可能获得成功。采用此类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体育精神方面的感悟。

3.4 优化教学过程,改进组织形式

基于就业导向来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育精神,还应优化教学过程,改进组织形式,从而增强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效果。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教师有必要制订全新的教学方案,并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各环节之间的连接顺序都应该提前做好设计,从而在合适的环节融入体育精神教育。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正向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对体育精神的解读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深化体育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来总结体育精神的内涵及价值,并说出体育精神的代表性案例,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深入理解体育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强弱搭配,促使小组内的学生互帮互助,并坚持“课赛练”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5 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基于就业导向来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育精神,还有必要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综合应用,并合理运用增值性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并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8-9]。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征,增值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所增强。特别是当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表现出体育精神时,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坚持下去,葆有这种宝贵的精神。可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体育精神的教育作用,让体育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职业人才培养需求,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渗透融入体育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让学生用体育精神激励自我,形成坚韧不拔、探索创新的职业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缺乏体育精神的教育,也没有很好地将体育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应转变理念,认识到体育精神的激励作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院校职业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我爱的职业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