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模式在养猪过程中的应用
2023-08-06张成刘小青
张成,刘小青
(滨州市长山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 256207)
近年来,我国养猪行业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过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与养殖模式,有利于促进养殖技术水平提升,为此需要把握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明确科学的养殖方法,促进猪生长发育与肉质品质提升。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需要建设统一、完善的养殖标准,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创新,构建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环境,从而促进猪快速生长,同时结合科学的饲养,从而提升猪肉品质,提升经济效益。
1 规模化养殖在猪场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猪养殖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构建规模化养殖场,有利于促进猪养殖行业发展,其重要优势包括如下几项:
1.1 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通过构建规模化养殖场,有利于制定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对各项养殖技术做出明确的标准,比如猪舍建设、饲料、饮水等,例如可以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饲料,使得主进食更加规律、更加科学,从而促进猪生长发育;通过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体系,能够确保猪生长发育平稳,避免出现生长发育速度较慢等问题,依据生猪品种执行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规定,是规模化养殖模式的重要优势。
1.2 采用规模化养殖方法,有利于提升猪养殖行业的规模效益,降低市场销售风险
规模化养殖模式中,能够对猪生长全过程进行控制,结合市场中猪肉价格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控,从而能够降低市场风险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1.3 规模化养殖场能够节约人力物力,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率,进而促进利润收益增加
在当前规模化猪养殖场中,通常都采用了自动化养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机械设备的配合下,能够减少人力资源使用,且结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猪养殖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在效率、质量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1.4 采用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
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排泄物较多,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容易导致猪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疾病问题,通过采用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养殖场中具有完善的处理系统,能够对猪的排泄物进行统一处理,从而避免污染环境,且能够将其回收利用,比如用作肥料,能够间接地增加养殖场经济收益。
2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分析
2.1 加强猪舍温度控制
规模化养殖场具有多项优势,其中一项重要优势为能够实现对猪舍环境的统一控制。在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猪舍温度控制工作,因为如果猪舍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猪出现流感等疾病问题,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猪舍温度控制工作。首先,在规模化猪舍保温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墙体厚度的方式,并在墙体中增加一些保温材料,使得猪舍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减少与外界热量的交换,维持猪舍内部稳定性。其次,在冬季等较为寒冷的时间段,需要采用主动增温技术手段,维持规模化猪舍内部温度,将其保持维持在23℃左右,是最为适合保育猪生长发育的温度,增温可以采用增温灯、电子增温炉等;为了应对夏季高温,需要增加猪舍通风口,确保猪舍空气流通,能够降低猪舍内部温度,还可以通过安装风扇等方式,人工降低猪舍内部温度。最后,需要加强规模化猪舍温度控制的监测,建设完善的温度监测体系,确保温度数据能够全面记录,有利于实时对猪舍温度进行调整,避免猪舍长期处于不适合保育猪生长的温度条件,从而能够促进保育猪更好地生长发育,还能够避免由于低温、高温等问题出现疫病问题。
2.2 构建统一化的饲养模式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构建统一化的饲养模式,通过定时、定量的饲料供给管理,能够确保饲料营养充足,并确保饲料供给频率、供给量更加科学,在促进猪生长发育的基础上,还能够避免饲料浪费问题出现,从而减少饲料成本投入。在构建统一化的饲养模式中,可以采用如下几项措施:
2.2.1 设定科学的饲料喂食频率。在猪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猪的生理特点,制定标准化的饲料喂食频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后,能够形成相应的规律,结合规模化养殖的自动化饲养技术,能够保证在对应的时间进行喂养。通常情况下,处于生长期的仔猪,一般每天喂6~8 次。在饲喂时掌握“少食多次”的原则,不能让仔猪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以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在育肥猪饲养方面,一般育肥猪每天喂3 次,每次喂食的间隔时间保持一致,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快速增加育肥猪的体重;母猪在没有配种时每天饲喂3 次,在这一时期注意控制母猪的体型,切忌太胖或太瘦;在母猪配种期和怀孕中期,每天早晚各饲喂1 次;母猪怀孕后期,可以让母猪自由进食。
2.2.2 喂养量控制。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能够实现对喂食量的精确控制,确保喂食量能够满足猪生长发育需求,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结合猪不同生长阶段,设定相应的喂养量。通常情况下,仔猪出生10 天左右后断奶,每天需要喂食饲料30 克左右;出生30 日龄左右的乳猪,平均每天喂食200 克;出生30~60 日龄的平均每天吃料800 克。待配母猪每天需2 千克左右,妊娠期的母猪每天需喂1.8~2.7 千克,在最后一周可增喂至1~1.5 千克,妊娠前期的母猪每天需喂2千克,妊娠后期的母猪每天需喂2.5 千克,哺乳期的母猪每天需喂4.5 千克。
2.2.3 优化饲料配比。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饲料配比,通过科学的调控提升饲料营养元素丰富性,满足生猪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饲料中需要包括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维生素饲料以及添加剂等;青绿饲料使之自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饲料,包括叶菜、牧草以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粗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种类,包括秸秆、甘草以及农副产品;青贮饲料是天然植物饲料制成,其中加入了适量的糠麸与青贮剂;维生素一般采用复合维生素与单一维生素;在饲料配置中,可以增加一些添加剂,用于补充猪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从而能够提高饲料综合质量。
2.2.4 在保育猪饲养过程中,需要做好饮水管理工作,可以采用自动饮水技术,确保饮水质量,如果不能够自由饮水,则需要将每日饮水次数控制在4 次左右,并确保自动饮水器数量充足,满足猪的饮水需求,定时定量地为猪提供饮水。
2.3 做好日常观察工作
在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日常观察工作,才能够及时发现猪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持续存在。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做好猪生长情况的记录,定期记录猪的体重、身体变化,如果发现猪出现生长缓慢、皮肤颜色变化以及溃烂等问题,需要及时将其淘汰;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猪的行动能力、肢体发育情况观察,如果观察到存在外伤、运动障碍、关节肿大以及疫病特征的,需要及时将其进行淘汰,减少残次保育猪数量,还能够避免患病猪将疫病传播,从而提升保育猪整体质量。在猪规模化养殖期间,全面落实日常观察工作,有利于准确把握猪的生长情况,从而对养殖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猪的生长发育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实现养殖方案的标准化、动态化调整,有利于促进猪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