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羊生产的工业化之路
2023-08-06张贺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朝阳综合试验站
□张贺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朝阳综合试验站)
肉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市场成熟度、畜种特点以及生产方式等种种原因,导致肉羊产业较之猪、鸡、奶牛等其他畜种产业发展较慢。对于一个产业的认知应该是多视角、多层次的,要从不同的方向去探究才能够全面地去认识一个产业。以肉羊产业为例,以前甚至包括现在过多地从技术角度去解读它,喜欢“摸象腿”就一直“摸象腿”,就一直认为它应该是一根“柱子”,并且形成了路径依赖,长此以往会影响和制约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其他视角出发,与已有对技术的认知结合起来看待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运营。
一、现今的肉羊产业为什么要走工业化的道路
社会发展经历了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今天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农业化生产的特征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精英做领导,这个精英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都应该是相对全面的,是个会干“全活”的人,也可谓是存一人兴邦,缺一人毁业,管理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干法和结果。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机器的产生大大提高单体生产效率,而为了追求更高效能,所以原有的组织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拆分,细节、流程、制度及标准,所有以上词汇就诠释了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然而高度工业化分工固然在专业细分领域效率得以提高,但不可避免地带来各分工环节之间的壁垒效应,大大降低了整体组织的运转效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一揽子解决方案,于是就形成了现今的信息化社会。我国的多数企业现今多处在“农业化社会的思想观念,工业化社会的组织结构,信息化社会碎片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环境中,现今肉羊生产模式多数只是处在农业化生产阶段。
时移世易。那么当今的肉羊产业该主要采用那一种方式生产呢? 还是要看产业满足的是哪个需求阶段。这几年的非洲猪瘟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烙印,猪价上涨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试想如果生猪产业向“质”的方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会是什么场景?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是什么笨猪肉、黑猪肉等都会成为许多人的消费,而不是现在表现出的“很差钱”,所以生猪产业满足的也依然是“量”。作为肉中“奢侈品”的羊肉,就更谈不上是满足“质”了。
从现实中的肉羊生产方式上,现在只是处于农业化的生产阶段。那么如果现阶段的肉羊产业是满足“量”的商品生产,那么只有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最适宜的和最有效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很多产业都搭上这个时代快车,是不是肉羊产业可以绕过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正如一个人吃三个馒头才能吃饱,但是光吃第三个是不行的,所以肉羊产业的工业化这个课必须还要补上。
二、我国肉羊工业化生产的核心理念
(一)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基础,标准化突出优点
标准化能够把做事时对人能力的依赖降到最低。事业的成败主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经验,这是农业化管理的特征,而工业化则是尽量摆脱人能力的影响,原因是无法找到足够的精英来实现业务的增长。正如前几年人们把麦当劳与中国厨师相比较,中国厨师各个怀揣绝技,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结果。而麦当劳是完全的标准化,以炸薯条为例:在350℃的油温下,第一次炸15 秒,然后抖动一次(防止粘连);第二次再炸15 秒,抖第二次;继续炸至245 秒时,电铃响起捞出,淋油15 秒即可完成。一个完全没有此方面经验的人,10 分钟后完全可以上岗,这就是通过标准化(量化)把做事对人能力的依赖降低的典范。
标准化能够提升行业整体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一个行业内的不同企业都有其比较优势,有的企业选育做得好,有的企业成本控制做得好,有的企业保健方面做得全行业最优,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行业中每个企业做得最好的部分经过借鉴和整合,整合出一套适宜的工艺或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行业整体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标准化能够实现可复制,只有可复制才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可使用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时,能够得到所期望的一致效果,这种一致性是能够实现可复制的基础。纵观畜牧业中已经成熟的大企业,无一不是在管理中实现了标准化,从管理到技术、企业数量从一到百、规模从小到大,企业掌握了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可以不断扩张,而肉羊企业做不大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标准化的系统运营模式。
从目标到结果的最佳可复制路径,缺乏科学的流程管理是当前肉羊生产的关键瓶颈。如果说是标准化是工业化管理的基础,是一个“点”,而流程化就是由多个“点”组成的“线”(价值链),是从目标到结果的最佳实现路径,并具是能够可复制的。
在实践中养羊户只要出现了病羊可以不计代价的去治,完全是从问题出发,追着问题跑,而不是从问题背后出发,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正是没有按流程(其实是没有流程)去严格执行,所以才问题不断。重视流程的塑造和管理是当前肉羊生产的核心要务,加强流程管理,变考核结果为过程管控,羊产业才有希望。
(二)系统化管理,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在企业里有两条流程,一条是价值创造体系,包括: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一条是服务支持体系,包括: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说标准是“点”,流程是“线”,而这个系统则是“面”,这些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共同为企业战略目标这个“体”服务,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
三、我国肉羊工业化生产的实现路径
工业化肉羊生产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主线,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高效率”和“低成本”。那么我国肉羊工业化生产的路在何方?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详细分析了分工提高效率的原理,而标准化重要前提就是分工,可以说没有分工就没有标准,企业可依据生产目标、生产设施,确立生产方式,再把生产中的各个颗粒动作细化,越全面越好,首先把这些颗粒动作逐渐标准化,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然后将这些颗粒动作按出现的时间分类,分为每天必做的、每周必做的、每个月必做的……再结合企业自身的一些个性化的事项,以问题为导向;然后再列出应急事项,如天气突变、疫情等,这样管理颗粒和标准及时间频率是确定了。
按照市场情况和生产任务,确定最佳生产周期,即最短的生产时间闭环。我们把生产所需的各个事项镶嵌到相应的时间节点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甘特图。依据甘特图人们可以清淅的知道哪个时间该做哪类生产工作,这个甘特图也就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生产工艺,然后把这个生产工艺以软件的形式来表达:把繁殖母羊的配种当天做为0 天,以后每一天的工作清晰可见,并且有提醒、有标准、有教程。比如说第N 天要做三联四防,系统会在7 天前提醒,并提示准备工作:疫苗、注射用具、羊群添加电解多维(抗应激)、肾上腺素(防止过敏)等,如果不会操作系统不但有文本教程,还有图片或小视频手把手教授,并告之防疫后的注意事项。一个颗粒动作就这样完成了,全部的颗粒动作就构成了生产中的系统,把握好每一个颗粒动作就一定能够拿到想要的目标。
工业化肉羊生产既是当前阶段产业形势的要求,也是生产环节中要素需要与管理融合的不二选择。随着信息化在不同行业中的不断渗透,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的不断推进,使我国肉羊产业的成熟度不断提升,系统化的工业化肉羊生产理念与之不但不矛盾,而且是其发展的基础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