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农药对呼和浩特市榆绿毛萤叶甲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价

2023-08-05王树娟斯琴张丽莹等

植物保护 2023年4期
关键词:毒力测定杀虫剂

王树娟 斯琴 张丽莹等

关键词 榆绿毛萤叶甲;杀虫剂;毒力测定;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S 4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22455

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又名榆蓝叶甲、榆毛胸萤叶甲、榆绿叶甲、榆绿金花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主要为害白榆、垂榆、金叶榆等榆属植物,是城市园林的主要害虫之一[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其成虫和幼虫均可食害叶片,为害严重时,树冠枯黄,整株叶片无一完整。老熟幼虫群集于主干化蛹时,常分泌液体,招致霉菌寄生,引起枝干变黑,严重破坏了城市绿化景观[2-4]。此外,在7月份成虫发生期,常大量飞人居民家中,影响城市居民生活。

针对榆绿毛萤叶甲,目前的防治方法及研究主要有:1)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例如,利用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奇变瓢虫Aio-locarza mirabilis Motschlsky、蝎敌Arma chinensis Fallou和榆毛萤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galleru-cae Fonscolombe等控制榆綠毛萤叶甲的数量[5-8]。近年来,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榆绿毛萤叶甲的研究虽然有较大的进展,但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未能大面积推广。2)使用微孢子虫进行防治。问锦曾等于1987年在榆绿毛萤叶甲成虫体内发现一种微孢子虫,越冬成虫感染率可达96%,经过室内试验测定,发现其具有较大的防治潜力,但目前尚未应用[9]。3)使用农药防治榆绿毛萤叶甲仍然是首要选择,例如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辛硫磷、呋喃丹等化学杀虫剂常用于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治[10-14]。

近年来榆绿毛萤叶甲在呼和浩特地区连年发生,该虫的防治是呼和浩特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目前防治上采用的药物比较单一,主要为烟碱类杀虫剂,因生产上用药量及浓度相对较高,为了及时了解榆绿毛萤叶甲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减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寻找新的有效替代药剂,本文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2种生物药剂印楝素、鱼藤酮对呼和浩特市榆绿毛萤叶甲种群室内毒杀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园林生产上榆绿毛萤叶甲的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

榆绿毛萤叶甲幼虫采集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鄂尔多斯西街街边绿地,选取大小、发育及活力一致的榆绿毛萤叶甲2~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1.2供试药剂

96%高效氯氰菊酯原药、71.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5%印楝素原药和40%鱼藤酮原药由内蒙古顺木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提供;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由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0.3%印楝素乳油由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6%鱼藤酮微乳剂由广东园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试验方法

1.3.1室内毒力测定

供试原药用丙酮溶解,原药溶解后配制成母液备用。用含有0.1%吐温-80的清水等比稀释母液,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稀释为30、15、7.5、3.75、1.875 mg/L和0.937 5 mg/L6个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原药稀释为8、4、2、1、0.5 mg/L和0.25 mg/L 6个浓度;印楝素原药稀释为150、75、37.5、18.75、9.375 mg/L和4.687 5mg/L 6个浓度;鱼藤酮原药稀释为50、25、12.5、6.25、3.125 mg/L和1.562 5mg/L 6个浓度。另设含0.1%吐温-80和相同比例丙酮的清水作为对照。

试验采用浸叶法进行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NY/T 1154. 14-2008)。将大小一致的榆树叶片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浸10 s,取出后自然晾干,放入装有滤纸的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2片叶片,接人饥饿6h的榆绿毛萤叶甲2~3龄幼虫10头,每个处理重复3次。处理后将培养皿放置于温度(26±1)℃、光周期L∥D=14 h∥10 h、相对湿度70%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统计24、48、72 h的死亡虫数,以毛笔轻触虫体,将不能协调运动的幼虫视为死亡。对照死亡率小于10%为有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及95%置信区间、相关系数等。

1.3.2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设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鄂尔多斯西街街边绿地进行,榆树品种为‘金叶榆’,生长期第10年,榆绿毛萤叶甲发生偏重,供试榆树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前试验范围内未施用其他杀虫药剂。2021年6月2日将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稀释500倍和1000倍喷施,将0.3%印楝素乳油和6%鱼藤酮微乳剂稀释600、800倍喷施,同时设置喷施清水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选取榆绿毛萤叶甲2~3龄幼虫发生量较大且数量接近的5株树作为重复,喷施药剂以有少量药液下滴为止。分别于用药前、药后1、3、5d调查榆绿毛萤叶甲幼虫数量,根据调查结果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密度-施药后虫口密度)/施药前虫口密度×100%;

防治效果=(施药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4数据分析

数据用Excel整理后,使用SPSS 20.0计算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95%置信区间,对校正防效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4种杀虫剂对榆绿毛萤叶甲2~3龄幼虫48 h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毒力要远高于2种生物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的毒力最高,LC为1.401mg/L;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其LC为6.734 mg/L。2种生物农药的毒力明显较低,印楝素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的毒力最低,其LC为39.279 mg/L。鱼藤酮对榆绿毛萤叶甲的毒力比印楝素稍高,其LC为11.682 mg/L。

2.2 4种杀虫剂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的田间防效

4种供试杀虫剂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2。施药后1d,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防效显著优于0.3%印楝素乳油(P<0.05),其中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500倍液防效最好,为80.70%;1 000倍液防效为71.13%。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0倍液和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2.27%和62.20%。6%鱼藤酮微乳剂防效优于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和6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61.73%和67.80%。从施药1d后的田间试验结果看,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施药后3d,4种供试杀虫剂的防效均有明显提升,2种化学杀虫剂的防效仍优于2种生物杀虫剂,其中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500倍液防效最好,防效为91.22%; 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1000倍液防效为87.4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00倍液和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4.11%和89.49%。6%鱼藤酮微乳剂600倍液防效达到82.66%。

施药后5d,2种生物杀虫剂的防效继续上升,2种化学杀虫剂在稀释500倍的条件下防效有所下降,稀释1000倍的防效稍有上升。此时,4种杀虫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F=2.199,P=0.061)。说明4种杀虫剂均有较好的持效性。

3结论与讨论

2014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城区街道、公园榆绿毛萤叶甲发生严重,个别地区榆树受到破坏性为害[4]。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对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陈曾评价了11种药剂对吉林省长春市榆绿毛萤叶甲幼虫的室内毒杀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8%毒死蜱乳油这3种杀虫剂对榆綠毛萤叶甲的防控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以达到100%[10]。王小丽等的研究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榆绿毛萤叶甲具有较好的防效[2]。陈钦华等用Bt剂、灭幼脲-Ⅲ号、杀虫环和阿维菌素灭杀榆绿毛萤叶甲,防效均在95%以上,但作用较为缓慢[11,15]。俞志文评价了9种药剂对上海市奉贤区榆绿毛萤叶甲和榆黄毛萤叶甲的防效,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1%阿维菌素以及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于单一或混合发生的2种榆树叶甲的幼虫和成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6]。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市的榆绿毛萤叶甲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毒力更强。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是天然物质,施用后易分解,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且不易产生害虫抗药性。虽然目前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但由于园林植物与人类的城市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且符合新时期园林植保工作的实际需求。马希汉等研究表明马桑子Coriaria sinica Maxim提取物对榆绿毛萤叶甲成虫和幼虫的取食、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7]。本研究表明,0.3%印楝素乳油和6%鱼藤酮微乳剂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5d的防效均超过90%,相比之下,6%鱼藤酮微乳剂在田间的防效更迅速。两种植物源农药均可以用于榆绿毛萤叶甲的田间绿色防治。

通过对4种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发现2种化学杀虫剂对榆绿毛萤叶甲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和较好的田间防效,2种生物源农药的室内毒力虽然明显低于化学杀虫剂,但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考虑到城市园林植物防控的特殊性,建议优先选用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残留、易降解、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性,可以用于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治。

猜你喜欢

毒力测定杀虫剂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跟踪导练(一)3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杀虫剂,别乱喷
烟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咖啡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氰氟虫腙与醚菊酯混配对水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与防治效果束兆林
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梨果采后青霉病、灰霉病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