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种衣剂配方的筛选研究
2023-08-05任学祥苏贤岩迟雨等
任学祥 苏贤岩 迟雨等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杀虫剂;种衣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S 435.1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 20223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目前已成为跨国、跨洲的重大农业害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要迁飞性害虫,现已扩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1]。自2019年1月确认入侵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2],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完成定殖,并可在西南、华南等冬季玉米种植区周年繁殖[3-4],形成对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威胁。如何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大面积为害已成为当前玉米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玉米从苗期至籽粒期均可受草地贪夜蛾为害,以苗期至喇叭口期最为普遍[5-6],现阶段防控草地贪夜蛾,仍以化学防治作为应急防控的主要手段,防效较好的药剂主要有半合成抗生素类[7]和双酰胺类[8]。但由于草地贪夜蛾世代重叠,往往造成施药次数和防治成本的增加[9],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极易引发抗药性。
苗期是草地贪夜蛾防控的第一个关键时期。玉米苗龄低,叶片数量少,叶面积小,人工喷雾防治会造成严重的药剂浪费,植保无人机施药药剂又无法到达心叶,影响防治效果10]。相比之下,种衣剂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及施用次数,对环境与人相对安全[11],已成为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重要措施[12]。常用种衣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也有少量文献报道[13-14],本文依据室内生测结果,自主研制了不同组分种衣剂,验证其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及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利用种衣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及寄主材料
玉米品种:‘珍珠糯8号’(安徽池州)、‘田旺918’(云南保山)、‘丰密’(海南儋州),均由试验地购买。
8种不同组分种衣剂由本实验室自主研制,如表1所示。所有药剂均设置1:100、1:200两个药种比。
1.2试验方法
1.2.1不同组分种衣剂研制
采用湿法砂磨法,按照不同组分配比加工悬浮种衣剂(如表1所示)。加工种衣剂指标合格,符合试验要求。
1.2.2不同组分种衣剂室内安全性测定
采用盆栽法,选取代表性玉米品系‘郑单958'为试验品种,测定8种种衣剂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按包衣比例1:100包衣后选取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20粒播种于含土营养钵(直径9 cm)内,以未包衣的玉米种子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于光照培养箱(宁波赛福PGX-250)中萌发,(25±1)℃,8h 80%光照(2400 lx)、8 h 40%光照(1200 lx)、8h黑暗,每天调查发芽数至第7天,4d计算发芽势,7d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播种后7d测量并计算平均株高、根长及平均单株鲜重和干重等指标。
1.2.3田间防效验证
田间试验分别在安徽省池州市、云南省保山市、海南省儋州市进行,小区面积30~50 m,播种日期分别为9月10日、3月24日、6月20日。播种后定期观察记录各处理的出苗情况,评价药剂对玉米出苗的影响;苗后3、7、14、20、30、40、50 d观察草地贪夜蛾为害情况,每小区棋盘式5点取样,每点20株,分别记录草地贪夜蛾活虫数,并对小区内为害程度进行记录。明确药剂包衣对草地贪夜蛾防效及持效期。
1.3数据处理
利用Excel、SPSS 17.0软件,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防治效果=(对照区虫口数-处理区虫口数)/对照区虫口数×100%;
发芽势=4 d内正常幼苗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率=7 d内正常幼苗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指数GI=∑G/D;式中G为时间t的发芽数;D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活力指数=GI×S,式中S为单株幼苗干重。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组分种衣剂室内安全性测定结果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组分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2、图1。分析发现,选用的不同组分种衣剂大部分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有提高,但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20%溴氰·噻虫胺FSC、20%溴氰·氯虫FSC显著提高了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图1可以看出,各种衣剂可以显著增加玉米鲜重及干重,20%溴氰虫酰胺FSC处理显著增加玉米株高,20%溴氰·氯虫FSC显著增加玉米根长。说明在药种比1:100时,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发芽不存在不良影响。
2.2不同组分种衣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及持效期
在安徽池州(秋玉米)、云南保山(春玉米)、海南儋州測定了不同组分种衣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及持效期,具体结果见表3、表4、表5。
安徽池州秋玉米田块,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严重,世代重叠。从表3可以看出,除20%溴氰·噻虫胺FSC、24%噻呋·戊·溴氰FSC外不同组分种衣剂在7d内对草地贪夜蛾防效均在70%以上。以20%溴氰·氯虫FSC、22%戊·溴氰·氯虫FSC、24%噻呋·戊·氯虫FSC速效性及持效性最佳,苗后30 d防效仍在14%以上。苗后40 d以后各处理已无防效,列表中不再统计。
云南保山春玉米试验田块,试验初期虫口发生量不大,苗后10 d虫量开始增加。由表4可见,除20%溴氰·噻虫胺FSC外,1:100包衣比例的不同组分种衣剂在7d内对草地贪夜蛾防效均为100%。20%溴氰·氯虫FSC、22%戊·溴氰·氯虫FSC、24%噻呋·戊·氯虫FSC苗后14 d仍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24%噻呋·戊·氯虫FSC苗后30 d防效仍在45. 5%。苗后50 d以后各处理已无防效,列表中不再统计。
海南儋州试验基地玉米生育期短,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由表5可见,苗后7d,20%氯虫苯甲酰胺FSC(包衣比例1:100、1:200)、24%噻呋·戊·氯虫FSC(包衣比例1:100)对草地贪夜蛾防效在71%以上,其余处理均在67%以下。20%呋虫胺FSC、20%溴氰·氯虫FSC、22%戊·溴氰·氯虫FSC药种比1:100苗后7d防效在56%以上。
综合三地试验结果,20%溴氰·氯虫FSC、22%戊·溴氰·氯虫FSC、24%噻呋·戊·氯虫FSC显示了较好的效果,相比于其他药剂组合,更适合种子包衣防治草地贪夜蛾。
3结论与讨论
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周年繁殖区定殖成功,其“北迁南回,周年循环”将成为常态[15],草地贪夜蛾已由入侵新发害虫转变为常发性害虫,其防控策略也将由应急防控转变为长期防控。种衣剂应用已经成为减少农药使用量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一种有效措施[16],是控制草地贪夜蛾苗期早期为害的重要途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出的氯虫苯甲酰胺·甲萘威缓释种衣剂,在播后23 d仍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为害,可有效减少施药次数[17]。
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噻虫胺作为酰胺类、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都具有很好的传导活性,适合作为种衣剂来防治害虫[18-19]。本研究发现,经酰胺类药剂包衣种子后,能够在苗后一段时间内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为害,说明该类药剂可以较好地通过内吸作用达到叶片从而起到防效,减少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苗的为害。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南保山春玉米试验区药剂持效期在14 d以上,在安徽池州秋玉米试验区及海南儋州周年繁殖區,有效防效分别在苗后3d和7d,防效期短。持效期长短可能与药剂降解有关。此外,草地贪夜蛾虫口基数大,世代重叠,取食量大,有可能是造成持效期短的原因。因此,要进一步筛选合适的种衣剂组分,同时应研制持效期更长的农药剂型,延长药剂持效期,提高幼虫防效,增强保叶效果,解决草地贪夜蛾在玉米苗期的为害问题。此外,在种衣剂防效下降后,应及时配合叶面防治手段,以减轻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同时,应根据我国不同玉米种植区种植结构、气候因素、不同区域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种衣剂防效的有效期限,对种子处理技术防控草地贪夜蛾提出适用区域、适用适期。在草地贪夜蛾发生初期,为害量不大时,种衣剂可以有效发挥效果,但在海南、广东等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世代重叠区域,不适合应用种子包衣技术来防治草地贪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