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尼替尼治疗希佩尔-林道肾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3-08-05许宗昱邵志强郭丰富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3年7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母细胞肾癌

许宗昱,邵志强,郭丰富*

0 引言

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VHL)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到65岁时外显率超过90%,发病率约为1/36 000,可累及多个系统,形成良、恶性肿瘤及囊肿,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内淋巴囊肿瘤以及胰腺和肾囊肿等,极少部分可能会影响肝脏和生殖附件[1-2]。临床发现约70%的病例患有血管母细胞瘤和肾透明细胞癌,肾癌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有些患者确诊时肿瘤已进展至晚期,预后不佳,男性预期寿命约为60岁,女性约为50岁[3]。与散发性肾癌不同,VHL肾癌有发病较年轻,且多为双侧多发,生长速度较慢,转移风险低等特点[4]。该病诊断并不困难,依靠影像学检查或基因检测即可确诊,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各系统发病时间不一,临床特别容易遗漏,从而在治疗方案上出现偏差,一经发现较大或多发性肿瘤往往采取根治性肾切除术,最终导致双侧肾脏丢失,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VHL综合征并双侧肾癌患者,本文就该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 患者,男,47岁,因“查体发现左肾占位4 d”于2021年8月6日收入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自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每晚约6~7次,未诉其他不适,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既往甲状腺全切术后9 d,术后病理提示甲状腺髓样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后15年。

1.2 体格检查 前列腺略大,表面光滑,质韧,边缘清楚,未触及硬结,颈前见一横行手术瘢痕,长约8 cm。

1.3 辅助检查 B超提示左肾下极见一占位,大小约62 mm×52 mm×50 mm,血流信号丰富,右肾实质多发囊性暗区,大者约18 mm×13 mm。肾脏CT(平扫+强化)提示双肾多发大小不一富血供结节、肿块,大者位于左肾,约53.7 mm×51.2 mm,密度不均,增强期扫描实质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进一步升高,排泄期强化程度稍减退(图1),考虑肾肿瘤性病变,多发肾细胞癌可能性大,双肾多发无强化结节,大者约8.1 mm×7.4 mm,胰腺多发囊状低密度灶,考虑囊肿。

图1 患者初次就诊强化CT

1.4 诊疗经过 追问病史,其父曾行颅脑肿瘤切除手术,具体病理不详,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考虑VHL综合征,并建议其子女行相关检查。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肾脏占位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图2),免疫组化:CK(+),CD10(+),Pax-8(+),CAIX(+),TFE3(-),CK7(部分+),Ki67-MIBI(10%),Vimentin(+),EMA(+),CD56(-),NSE(-),S-100(-),CD31(血管+),CD34(血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P53突变、FANCD2缺失。讨论决定先行靶向治疗,口服苹果酸舒尼替尼,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3个月后复查肾脏CT,提示双肾多发低密度结节、肿块,大者位于左肾,最大截面约46 mm×44 mm,密度不均(图3A);7个月后复查肾脏CT平扫,提示左肾肿瘤最大截面约35 mm×33 mm(图3B);11个月后复查肾脏CT,提示肿瘤较上次变化不大(图3C)。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口服地榆升白片,效果尚可。2022年8月10日,患者于外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切缘及周围脂肪组织未查见癌,肿瘤表面脂肪及肿瘤基底脂肪未查见癌。随访至2022年12月13日,未述不适,恢复良好(图4)。

图2 患者左肾穿刺活检病理注:A:HE染色(100×);B:HE染色(200×);癌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核居中,排列呈条索状,间质血管丰富,胞浆透明,腺泡状排列

图3 患者应用靶向药物后复查CT结果注:A:药物治疗3个月后;B:药物治疗7个月后;C:药物治疗11个月后

图4 患者术后3周复查CT结果

2 讨论

VHL是最常见的多系统家族性癌症综合征之一,由3号染色体(3p25-26)上VHL基因突变导致,尽管该病具有家族遗传性,但仍有约20%的患者由新发突变引起[5]。VHL基因是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生的pVHL(一种参与细胞信号通路的肿瘤抑制蛋白)影响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形成和特定转录因子的泛素化,特别是在调节缺氧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靶向泛素化和降解缺氧诱导因子转录因子的α亚基来调节缺氧诱导基因,pVHL与转录延伸因子C和B、cullin-2、Rbx1形成复合物,催化特定蛋白质的多泛素化,并将其作为蛋白体降解的靶点。在氧含量正常时,HIFα亚基被羟基化,pVHL蛋白与其结合,通过附着的复合物将其降解;在缺氧或发生基因突变没有pVHL的情况下,HIFα亚基稳定,积累并迁移到细胞核,与HIFβ结合,激活缺氧诱导基因,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促肿瘤因子持续表达,增加了肿瘤发生的风险,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最为多见,同时也为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舒尼替尼)治疗VHL肾癌提供了依据[6-9]。

临床上根据是否患嗜铬细胞瘤将VHL分为2种类型,1型VHL综合征不患嗜铬细胞瘤,2型VHL综合征患嗜铬细胞瘤。2型VHL综合征又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2a型患嗜铬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不患肾透明细胞癌,2b型患透明细胞癌,2c型仅患嗜铬细胞瘤[10]。对于VHL的诊断,临床上多采用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来诊断:①对于有VHL病家族史的患者,只要出现1个肿瘤或脏器病变(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内淋巴囊瘤、肾囊肿或胰腺囊肿)即可诊断;②对于无家族史患者,患2个或2个以上的肿瘤,且至少1个是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即可诊断[5]。对于诊断VHL,基因检测也是一种准确有效的办法,可用于可疑患者的早期筛查,但由于其过程复杂且费用较高,所以目前临床诊断VHL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11]。

手术切除相关肿瘤是VHL治疗的基础,VHL肾癌通常在常规筛查中发现,以双侧多灶、高复发、再治疗率高为特点,其治疗与散发性肾癌略有不同,定制严密的诊疗计划十分重要。Duffey等[12]在研究中发现,108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转移,且有37例患者肿瘤直径未进展到3 cm,未行手术治疗;另一组73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有20例出现转移。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的转移与大小相关,肿瘤越大,转移的概率越高,当肿瘤直径>10 cm时,转移率高达71%。治疗时,对于直径<3 cm的肿瘤一般无需干涉,定期监测,VHL联盟建议每3~6个月复查腹部MRI,评估肿瘤生长,若连续3次复查结果稳定,复查间隔可延长至2年,也可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肾功能损伤小,也可控制肿瘤[4,13-14]。对于直径达到3 cm的肿瘤,临床上多采用部分肾切除,尽量保证切缘阴性,减少复发,对≥3 cm的病变行部分肾切除术,可使10年的癌症生存率达81%[3]。Jilg等[15]提出干预的阈值可以增加到4 cm,在54例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转移。减少手术次数可有效保护肾功能,对于更大的肿瘤,尽量保留肾单位,多次手术或者巨大肿瘤患者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近年来,在治疗VHL肾癌方面,外科手术与靶向药物结合效果良好。目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导致的VHL肾癌研究较为成熟,最常用的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例如舒尼替尼、卡博替尼、阿西替尼、乐伐替尼和帕唑帕尼等,可以通过阻断VEGF通路来减少血管生成[16]。Roma等[17]研究发现,舒尼替尼在治疗过程中,疾病控制效果佳,2年无进展率达71%,而且在胰腺结节中也有一定效果。Belzutifan是一种靶向HIF-2α的新型药物,最近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患有VHL相关肾癌、中枢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成人患者。Jonasch等[18]在研究中发现,肾细胞癌的缓解率为49%。本例患者考虑双侧肾癌,且左侧肿瘤较大,根治性切除后可能会增加后续透析或肾移植的概率,故先行靶向治疗,待肿瘤缩小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再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有效保护肾功能,定期复查肾脏CT,监测肿瘤变化。

综上所述,VHL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症状及体征广泛,且各系统发病时间跨度较大,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而且需要多学科治疗。对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一定要谨慎,仔细询问家族史,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严格随访,观察病情变化。由于该病具有遗传性,一旦考虑该病,应建议其直系亲属或子女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行基因检测。对存在高风险的人群进行监测,尽可能从小年龄开始,从5岁开始进行听力检查和生化筛查,从15岁开始每2年进行一次腹部和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超声可作为MRI的补充,而CT仅适用于生化异常存在或MRI禁忌证时[19-20]。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术后严格随访。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母细胞肾癌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