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京津绿色屏障
——包头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20年综述
2023-08-05杜华方庆旭蔚建峰王璐王俊
杜华 方庆旭 蔚建峰 王璐 王俊
1.内蒙古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工作站 2.内蒙古包头市林业和草原资源保护站 3.内蒙古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4.内蒙古包头市林业和草原灾害防控中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2000 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紧急启动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是以遏制草原沙化扩展、改善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状况为根本目标而提出的。自2001 年项目启动以来,包头市先后进行了人工饲草基地、草种基地、青贮窖、暖棚、贮草棚及封育围栏等项目建设,在增加饲草料供给率、改善牲畜饲养条件前提下,重点加强现有草原植被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促进包头市生态状况良性发展。2020 年,包头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36.58%,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形成了强有力的阻挡风源、抑制沙化的绿色屏障。
久久为功 打造绿色屏障
包头市下辖9 个旗县(区)和1 个稀土高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一期(2001—2011 年)仅涉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二期(2013—2020 年)涉及达茂旗、固阳县、土默特右旗、九原区和石拐区5 个旗县(区)。2001—2021 年,包头市累计完成围栏封育302 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32.88 万亩、飞播牧草4 万亩、草种基地建设0.65 万亩,新建生态移民住房0.9 万平方米、暖棚27.6 万平方米、青贮窖10.3 万立方米、贮草棚11.55 万平方米,补贴饲料机械3070 台(套)。完成中央投资2.244 亿元。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严格技术保障。实行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保证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组织市、旗县(区)原农牧业局(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委及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成立技术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及运用,确保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通过培训等方式,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做好资金保障。严格按照国家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工程报账制,坚持“三专一封闭”,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按工程任务、进度安排资金,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杜绝一切违纪违规现象。
合理规划布局。项目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集中建设,以利于形成规模;坚持与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贫困户建设相结合;坚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信息统计和工程档案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定专职信息员和档案管理员,负责工程实施情况的统计、报告和信息反馈,确保统计报告工作及时准确;负责项目全过程的档案收集、分类、整理、归档管理,保证了项目20多年来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驰而不息 擦亮青绿底色
生态效益斐然。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一、二期项目,包头市对317.6 万亩草原(占达茂旗草原总面积的13.6%)实施了围栏封育、飞播等生态修复措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的草原植被恢复明显,项目区植被种类和牧草多样性增加,多年生牧草逐步演替为群落优势种和主要植物种,一年生杂草、毒害草逐渐减少。2022 年监测数据显示,与工程区外相比,达茂旗工程区内的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草群高度、牧草干草产量分别提高7.3%、5.0厘米、120千克/公顷。项目区草场沙化退化的速度减缓,减少了水土流失,天然草原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社会效益显著。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吸收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返城农民工参与项目实施,项目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环境日益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项目实施促进了工程区生态移民住房、暖棚、青贮窖、贮草棚、饲料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和综合生产能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国家脱贫致富政策,优先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共惠及农牧民52000 多户,其中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扶持40400 多户,饲料机械补贴扶持3070 户,暖棚建设扶持4800 多户,解决了贫困户从事种养殖业基础设施短缺和落后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成效,增强全社会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经济效益可观。京津风沙源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共完成人工种草32.88 万亩,解决了项目区畜牧养殖饲草短缺的问题,丰富了饲草品种,增强了农牧民科学种养殖意识。俗话说:“圈暖三分膘。”暖棚建成后,改善了牲畜的越冬条件,提高了牲畜的生产能力和幼畜的成活率。青贮窖和贮草棚的建成,避免了草料被日晒雨淋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到了当年贮草、当年用草。饲草机械的配套,可有效改善农牧民饲喂的习惯,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种养殖模式,舍饲圈养、科学化养殖比例提升,使农牧户在养殖过程中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畜牧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种养殖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持续增加。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坚持治理沙化、退化草原,让草长起来;坚持围栏封育,让草绿起来;坚持禁牧、轮牧、休牧,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起来;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让广大群众富起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的召唤下,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实施,如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国家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这些项目借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了投资标准、吸引社会资本,构建多部门协作体系,采取多样化生态修复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并进行工程实施后的生态影响评估研究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草原保护、修复、利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构建,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健康和安全,实现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
贮草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