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08-05党晓宏

内蒙古林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达茂旗全旗草畜

党晓宏

内蒙古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包头市草原面积辽阔,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8%,其中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草原占包头市总草原面积的83.41%。在阴山北麓形成了从东向西、从南向北,由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过渡的草原类分布格局,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占全旗草原面积50%以上,属于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生态本底十分脆弱,加之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旱化加剧,自然诱因导致草原退化的风险仍不容忽视。草原畜牧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农牧民生产生活对畜牧业的依赖、畜牧业增收对牲畜规模增长的依赖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

草原资源丰富 生态价值不断显现

草原资源丰富。达茂旗是国家“双重”规划北方防沙带、阴山北麓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自治区33 个牧业旗之一。草原是达茂旗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最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全旗国土总面积2726.6 万亩,其中草原面积2343.5 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5.9%;可利用草原面积2112.1 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和全旗草原总面积的77.5%和90.1%。全旗草原从南向北依次跨越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 个自然植被带,各带间零星分布非地带性低地草甸草场。其中,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分别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31.5%、48.9%、12.3%。主要建群植物种有克氏针茅、短花针茅、糙隐子草、无芒隐子草、冷蒿、小叶锦鸡儿等,生态系统类型结构简单,自我调节恢复能力较弱,极易受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侵袭,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

草原保护成效明显。2003 年起,达茂旗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修复、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累计实施草原围栏封育179.5 万亩、退耕还草8.6 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基地24.4 万亩。2008 年开始实施全面围封禁牧工程,2011 年开始全旗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经过十几年的禁牧,草原退化、沙化趋势得到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和草原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考虑到十几年实施禁牧,草原植被恢复良好,2021 年开始实施的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由全面禁牧转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按照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全旗实施禁牧面积374.9 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003.6 万亩(草畜平衡区实行每年不少于45 天的牧草返青期休牧政策),涉及12 个苏木乡镇77 个嘎查村、2.6 万户7.7 万农牧民,人均每年享受补助奖励资金3000 到10000 多元。据草原监测数据显示,达茂旗2021 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31.2%,较补助奖励政策实施前的2010 年提高10%;天然草原生产力水平和生物多样性均有明显增加。据测算,2022 年全旗天然草原暖季平均适宜载畜量为22.12 亩/只,暖季天然草原适宜饲养量为48.38 万只绵羊单位;冷季平均适宜载畜量为43.7 亩/只,冷季天然草原适宜饲养量为31.21 万只绵羊单位。

草畜发展实现动态平衡。据2022 年数据显示,达茂旗草食牲畜存栏165 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28670 吨。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培育新型双肌蒙古黄牛940 头,冷配西门塔尔、安格斯良种肉牛2000 头;推广戈壁短尾羊肉羊同期发情4500 只;在南部农区开展东湖配种、澳蒙配种860 只,发放优质种公羊580 只。完成中小型牧场改造升级8 处,完成奶制品加工企业改造升级4 处,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21 家,建设自治区级种羊场1 处、市级种羊场5 处,建设肉羊育肥基地20 处、肉牛养殖基地(300头以上)5 处。全旗青贮产量28 万吨;种植紫花苜蓿1000亩、燕麦4000亩;建设柠条等饲草加工厂5个。按照730 千克干草/羊单位·年测算,达茂旗人工种草产量(28.21 万吨)可满足38.64 万个羊单位需求,天然草原产草量理论载畜量为90.56万个羊单位,合计本地饲草可供应129.2 万个羊单位需要。

草原保护任重道远 资源利用前景广阔

为进一步探索阴山北麓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草原保护与建设,做好包头市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达茂旗积极推动草原资源保护和有效节约利用,不断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视并解决好牧民增收问题。目前,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补贴标准偏低,远低于农牧民生活成本,加之草原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力度不足,农牧民增收来源单一。广大农牧民虽然得到了补助奖励资金,但对草原生产功能的依赖仍较强,往往减畜不到位,增收依靠增畜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超载、偷牧等现象依然存在,政策激励不足和约束不力等问题突出。因此,需要通过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长效机制,多方面、全方位构建补偿体系,让农牧民在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作出较大牺牲的同时,能长期稳定地享受国家生态补偿。结合牧区文化习俗特点,加大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民族手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牧区民俗旅游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更多机会,保障其收入稳定提高。

探索开展草畜平衡示范旗建设。结合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和国家实施草畜平衡示范创建活动,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在达茂旗实施草畜平衡示范创建试点,科学编制试点方案,以草定畜,责任到户,加强动态监测评估,适时公布载畜量,建立草畜平衡区放牧预警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草原功能区划,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分别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生态扶贫移民和草原建设等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并将采取的各项措施均纳入政策支持补贴范围。设立若干示范试点,以点带面,辐射推进,实现科学合理的草畜动态平衡模式。

不断探索草原保护利用新模式。对草原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要在科学评估草原生态状况的基础上,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机制,通过定期休牧、划区轮牧、科学围封、联户经营、建立农牧民合作组织等措施,建立家庭牧场示范区、合作组织示范区和龙头企业示范区等,探索草原管理利用新模式。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和经营理念对多种草原利用模式进行示范研究,探索建立适合牧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草原保护性利用模式,转变当地农牧业增长方式。通过示范推广,加强当地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生态的动态平衡,实现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各种补贴不断提高,种植牧草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小于农业耕种。同时,达茂旗种养绿色循环一体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规模化草产业企业较少,秸秆、柠条资源利用率较低,草种生产基地几乎没有,草产业发展滞后。急需加强对饲草业的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牧草良种繁育、种植技术、收储加工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从事牧草生产及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规模种植户发展草产业,同时积极引进实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落户本地,培养新型产业主体,形成企业+基地、企业+农牧户的有力链条。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项目,促进种养循环发展,增加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青莜麦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普及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提高苜蓿、燕麦等紧缺饲草自给率。重点开发和利用柠条等饲草资源,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

积极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目前,畜牧业发展品牌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品牌+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利益连结机制不够稳定,牛羊肉还未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导致农牧民养殖量没有减少,草场放牧压力还较大。积极争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建设一批现代家庭牧场或联合体,探索形成“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适度规模养殖”相配套的家庭牧场模式。加大高产稳产人工饲草料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设标准化畜棚,配套装备、饲草料房、饲草收割青贮等设施设备,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和避灾能力。积极推进草畜一体化发展,实现以草定畜、少养精养、畜种改良、优化结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各类协会、合作社、带头人作用,逐步加大对大宗畜产品收储、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平抑、牧业保险等畜牧业基础建设和保障条件的支持补贴力度,推动引导农牧户由传统靠天养畜向现代化养畜转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草原植被得到保护性利用,促进牧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支撑能力。机构改革后,草原技术推广机构职能大幅削弱,草原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从事草原工作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此外,草原科技研发及推广的支撑平台较少,仅有2个内蒙古草原固定监测点,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荒漠化草原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运用不足。需要不断整合资源力量,加强草原保护管理队伍建设,稳定和壮大基层草原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加快草原保护修复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步伐,加大草原专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启动草原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加强乡土草种选育、草种生产、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设、生物灾害治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加快推进草原定位观测站、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地等平台建设,强化草原保护修复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为草原保护修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草原虫害防控 武文广

猜你喜欢

达茂旗全旗草畜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宋尚有局长在甘南调研草畜平衡等工作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
达茂旗
内蒙古达茂旗查干哈达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杭锦旗:系列“微”党课初显成效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点特征和找矿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