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螺旋CT 诊断价值

2023-08-05齐燕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隐匿性肋骨螺旋

齐燕辉

( 天津市公安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042 )

肋骨骨折常见于胸部损伤,多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暴力外伤导致的肋骨的完整性以及持续性中断,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1]。肋骨生理解剖结构复杂,骨体呈弓形弯曲,从后侧脊柱往前下斜行,从影像学角度将胸部分为隔上部分和膈下部分。 膈上肋骨和纵隔、心脏、肋骨、肺部血管等较多组织器官重叠交叉,膈下肋骨受腹腔脏器成像因素影响,缺乏天然对比,往往显示不清晰,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有失精准,极容易引起遗漏,需要采取显示更加清晰的诊断方法,以便于准确定位、定性诊断。 肋骨隐匿性骨折主要是指未发生移位或者骨折较为轻微。 采用一般X 线检查无法得到准确判断,如果对此不引起重视,不及时采取针对治疗,则容易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效果。 螺旋CT 是1989年投入临床应用以来,逐步替代了以前的断层CT[2]。 螺旋CT 相对于断层CT 的优势在于:螺旋CT可以不间断地采集投影数据,可以重建得到物体的体数据(volume data),扫描时间缩短,Z 轴分辨率提高,减少了运动伪迹和漏扫,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3-4]。 在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应用螺旋CT 能够得到高质量三维图像,从而准确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医生判断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即分析将螺旋CT 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实际诊断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接收的72例疑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普通X 线检查后未得到明显诊断结果,采用螺旋CT 进行扫描,分析图像显示结果。 其中男37 例,女35 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为(55.39 ±3.33)岁。 (1)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符合隐匿性骨折诊断标准;③均在27—72 岁。 (2)排除标准:①其他合并类疾病;②配合度较低;③病史资料不完善;④中途退出。 所有患者基础性资料分析后显示,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取泰雷兹DR 摄片机对患者进行胸部正斜位拍摄,投照条件为电压72 kV,电流100 mA。 所有患者均应用胸部X 线平片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斜位、胸正位、肋骨处未有明显骨折迹象,但是临床存在怀疑可能,于是应用螺旋CT 进行扫描。 采用专门螺旋CT 扫描仪器对患者第1 根肋骨处上方到第12 根肋骨处下方。 扫描参数为:电压维持在130 KV、电流维持在120 mA、层厚维持在5 mm,利用骨重建算法和软组织重建算法重建,调整不同角度,结合轴位图像对疑似部位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判断肋软骨形状是否出现异常变化,综合评估得出结果。

1.3 评价标准

对应用螺旋CT 诊断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对X 线和螺旋CT 图像质量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诊断结果分析

第4—7 肋骨骨折56(52.83%)处,第8—10 肋骨骨折20(18.87%)处,第11—12 肋骨骨折7(6.60%)处,第1—3 肋骨骨折2(1.89%)处,合并胸骨骨折2(1.89%)处,胸椎骨折4(3.77%)处,肩胛骨骨5(4.72%)处,肺挫裂伤10(9.43%)处。 研究发现,螺旋CT 扫描69 例患者发现存在不同程度肋骨骨折106处,其中21 处肋软骨骨折,85 处肋骨骨折。

2.2 分析患者对X 线和螺旋CT 图像质量满意度

X 线:非常满意27(37.50%)例,基本满意30(41.67%)例,不满意15(20.83%)例,满意度为57(79.17%)例。 螺旋CT:非常满意31(43.06%)例,基本满意39(54.17%)例,不满意2(2.78%)例,满意度为70(97.22%)例。 2 组满意度(x2=15.646,P=0.001)。 得出结果,螺旋CT 满意度明显高于X线满意度,(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损伤,主要是由直接或者间接暴力引起的肋骨骨折。 其中第1—3 肋骨粗短,并且存在锁骨、肩胛骨保护,一般不容易发生骨折[5]。 第4—7 肋骨较长并且较纤细,极容易发生骨折,第8—10 肋骨前段软骨形成肋弓与胸骨相互连接。 第11—12 肋骨前端游离,弹性较大,不容易发生骨折[6]。 肋骨骨折如果是骨折严重出现错位有可能会刺伤胸壁的血管从而导致有血胸的情况。 如果是骨折端刺伤了肺部,会导致肺部出现有漏气而导致气胸,也有可能会导致肺部的血管损伤而导致血栓的情况。 如果气血胸非常厉害会导致肺部受到压迫而出现有严重的呼吸困难。 如果是肺部大血管或者导致有心脏出现有刺伤的情况出现胸腔大量出血,严重的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导致有生命危险。如果刺伤心脏也有可能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直接导致死亡。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大概40%胸外伤患者合并有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在全部创伤中大概占10%[7]。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肋骨间弹性交叉,肋骨骨折发生率一般较高。 当发生胸部外伤或者胸部受到撞击后出现胸痛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采取有效诊断方法,判断病情,针对性治疗。肋骨骨折诊断标准:(1)完全性骨折,贯穿肋骨皮质的骨折线,断端有或者无错位、嵌插、成角。 (2)不完全性骨折,CT 显示骨皮质断裂、凹陷或者隆起,有或者无局限性胸膜反应及邻近软组织水肿[8]。

胸部X 线对于明显的骨折能够有效检查诊断,并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但是对于隐匿性骨折来说,由于受角度、部分等因素影响,胸部X 线平片检查极容易引起误差,造成漏诊等情况。 螺旋CT 在原本CT 设计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够快速、持续的完成容积扫描[9-10]。 CT 的发展:早期从第1 代CT(单束扫描)、第2 代CT(窄角扇束扫描)、第3 代CT(广角扇束扫描)、第4 代CT 及第5 代CT。 滑环技术的出现,使得CT 扫描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轴向扫描(不连续)到螺旋扫描(连续扫描)。 在探测器硬件上从单排发展到多排。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CT 大部分扫描方式包括3 种:(1)定位像扫描模式;(2)轴扫模式;(3)螺旋扫描。 螺旋扫描(Helical or Spiral scan )又叫容积扫描(Volumetric CT scan)。 其扫描模式为球管和探测器360 °旋转采集数据的过程中,扫描床同时移动。 连续产生X 线,并且连续进行不同位置的数据采集。 在球管和探测器旋转的过程中,扫描床匀速的运动,采集得到连续的数据。 螺旋CT 扫描与常规CT 扫描不同,螺旋式扫描所获得的是连续层面的信息,是扫描范围内的所有组织的信息,所以又称为容积数据,避免了断层CT 扫描时由于呼吸运动容易造成遗漏小病灶的弊端。 1983 年,汉堡的G.Frank 提出了一种用于重建经X 轴射线图像的光学反投影技术。 1967 年,物理学家非考迈克完成了CT 重建相关的数学问题。 1972 年,亨斯菲尔德爵士(在英国EMI 实验室进行了相关的计算机和重建技术的研究并取得显著突出,发明了CT 扫描仪。 20 世纪80 年代末螺旋CT 发明之前,CT 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 螺旋CT 问世以后,已不再称呼几代CT,取而代之的是单排、多排螺旋、能谱等。 CT 从上世纪70 年代出现以来,不断获得改进,从第1 代到第5 代,不断缩短扫描时间和提高图像质量。1987 年,西门子推出了世界第1 台螺旋CT,开启了螺旋扫描时代,将CT 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传统CT 扫描必须经过启动、加速、均速、取样、减速、停止等几个过程,大大限制了扫描速度。 螺旋CT 打破了以上缺陷,能够连续旋转扫描,患者的床也以一定的速度前进和后退,这不仅将扫描速度提高好几倍,而且这种螺旋扫描不再是对人体某一层面采集数据,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螺旋式的采集数据,被称为体积扫描,这种扫描方式不仅速度快,而且获得的是三维信息,直接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内容和灵活性,它可以得到真正的三维重建图像,使血管立体成像(CT Angiography)成为可能。 因此,螺旋CT 的作用明显增强。 螺旋CT 与传统CT 在供电方式和扫描方式上有所不同:供电方式上由传统的电缆供电转为采用滑环技术;扫描方式由传统的往复旋转改为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扫描,同时受检体向一个方向连续匀速运动通过扫描野。 X 线管是往一个方向连续旋转扫描,检查床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X 线连续曝光并采集数据。 X 线管相对于受检体的运动为划过一柱面螺旋线形轨迹。 在数据采集方面,螺旋CT 数据是一个连续空间内的容积数据,获得三维信息,称为容积扫描。 没有扫描间隔的暂停时间,可进行连续扫描,解决了传统扫描时的层隔问题。 提高了扫描速度,可减少运动伪影。 在断层与断层没有采集数据的遗漏,可进行多轴面重建、三维重建和回顾性重建。 螺距较小时,增加原始扫描数据量,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但增加扫描时间和受检体的辐射剂量。螺距较大时,加快扫描速度,受检体的辐射剂量减少;但所获得的原始扫描数据量减少,重建图像的质量下降。 在图像重建方面:传统的CT 扫描架会旋转1 周,采集在某个断层各方向的投影数据。 而螺旋CT 在受检者不断移动的过程中采集投影数据,每次采集的投影数据都会来自不同的平面。 螺旋CT 主要优势:(1)螺旋CT 的连续扫描,使扫描范围在24—30 秒内达到24—750 px,可满足绝大部分不同部位的CT 检查。 多数患者可在1 次屏气中完成扫描,避免了漏扫和重扫。 (2)因为避免了呼吸运动引起的扫描遗漏以及它具有在选定位置及间隔上进行回顾性重建的能力,所以提高了病灶检出率。 (3)CT 的连续扫描使扫描时间缩短,不但有益于危重患者的检查,而且在增强扫描时可使几乎全部扫描都在增强高峰期完成,不但能获得最佳增强效果,还可减少造影剂用量。 (4)螺旋CT 提高了病灶密度测量的准确性,由于可在Z 轴任何部位进行图像重建,因而保证了任何病灶均可以在其中心进行图像重建,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5)任何部分均可进行多断面或三维图像重建,而且由于螺旋CT 扫描时避免了病变部位的移动,因而重建图像质量好。 (6)扫描时间短,使病人更容易接受或耐受CT 检查,这对危重病人及只能短时间保持功能极限位的快速诊断更有意义。 CT 检查是目前医疗中最主要的诊断工具之一,而螺旋CT 技术的临床应用,促使CT 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受运动影响较大的脏器的显示方面,图像质量和诊断信息有了明显改善。螺旋扫描的优点是不易遗留病变信息,扫描速度快,而且图像处理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获得任意方向的图像层面。 将螺旋CT 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扫描能够在5—10 秒内完成,患者1 次屏气状态完成数据收集,能够提高病灶检出率和CT 测量准确性,能够消除呼吸运动伪影,能够避免遗漏小病灶,还能够采取任何位置或者方向进行重建。 除外还可以保证以病灶为中心,能够避免部分容积效应。 螺旋CT 可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血管造影图像,在某些部位获得仿真内镜图像,具有CT 透视功能,指导介入手术等。 在成像软件方面较完善,采集的数据可以显示为普通图像,也可以在工作站后处理,完成机构三维重建、多层重建、表面重建等。 除了实时显示外,通过调整重建阈值,可以分层显示软组织和骨骼结构,获得更精细的三维图像。 螺旋CT 运用了滑环技术,使得扫描床在匀速移动的过程中,球管-探测器进行连续单方向旋转来采集数据。 大大地缩短了原始数据获取的时间。 螺旋CT 具有较强的分辨率以及轴向成像能力,表现于碎骨块移位和成角,单纯线性骨折,单发或者多发性骨折骨质结构不连续[11-12]。 通过螺旋CT 检查能够清楚、准确发现骨折部位以及骨断处对位情况,并且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还能够使胸廓骨骼结构更加立体化,准确观察到骨折部位、程度、范围,还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准确观察到肋骨骨折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X 线平片检查不足,极大提高了肋骨隐匿性骨折准确率[13-14]。 本文即分析将螺旋CT 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实际诊断效果。 结果第4—7 肋骨骨折56 处,第8—10 肋骨骨折20 处,第11—12 肋骨骨折7 处,第1—3 肋骨骨折2 处,合并胸骨骨折2 处,胸椎骨折4 处,肩胛骨骨5 处,肺挫裂伤10 处。 螺旋CT 扫描69 例患者发现存在不同程度肋骨骨折106处,其中21 处肋软骨骨折,85 处肋骨骨折。 证明螺旋CT 诊断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诊断效果较明显。 除外还发现,X 线非常满意占37.50%,基本满意 占 41.67%, 不 满 意 占 20.83%, 满 意 度 为79.17%。 螺旋CT 非常满意占43.06%,基本满意占54.17%,不满意占2.78%,满意度为97.22%。 螺旋CT 满意度明显高于X 线满意度,(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王伟英[15]等人研究发现,与此次研究内容大致相似,对60 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扫描,结果显示,诊断出162 处胸部损伤,并且还能直观显示损伤具体情况,足以证明将螺旋CT 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经过较多事实证实,在检查隐匿性肋骨骨折上,螺旋CT 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 普通的CT检查会因为层面间隔问题,在检查骨折症状时候经常会出现遗漏或者错位问题,导致无法有效进行检查。 螺旋CT 则打破这一不足,能够一次性扫描检查,对于被扫描的位置任意选择一个层面开展多方位的三维图像重建工作,所有优势和高效能被广泛应用在临床。 将螺旋CT 应用于肋骨骨折检查中,不仅可以进行持续性扫描,并且检查速度也较快,在数据采集上拥有容积性。 传统的X 线分辨率较螺旋CT 低,并且螺旋CT 经过扫描还能进行成像后处理,这样多方位检查能够完成各个角度和方位的图像重建工作,将肋骨出现的隐匿性骨折部位清晰显示出来。 除外,螺旋CT 还能对胸骨和肺脏,纵隔进行检查,给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提供更加全面、详细的参考资料。 CT 检查放射线照射量极小,对身体基本无副作用,且检查无痛苦与危险,普通的1 次CT 检查,一般的辐射剂量不超过1 mSV,而增强CT 检查在10—15 mSV,所以检查时无需紧张和恐惧。 在临床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部分患者无法维持30—40秒屏气。 在患者检查前可以进行屏气练习,这样能够保证诊断顺利完成,保证诊断准确率[16]。 进行CT检查前,要看下是否带了金属物品,如果有的话,需要取下来,比如包包、项链、钥匙等。 检查时一般取仰卧位,特殊情况取俯卧位或按需要变换体位,为了安全准确,告知病人检查时不可随意改变体位,配合医生进行平静呼吸、屏气等。 CT 检查做增强扫描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患者需在检查前6 小时禁食禁水。 增强CT 需要注射含碘显影剂,如果对含碘类食物过敏,需要提前告知工作人员。 有严重心血管病、肝功能不全、过敏体质、颅脑损伤等疾病,需要提前告知工作人员。 检查后嘱咐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在1 500—2 000 mL,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综上所述,螺旋CT 诊断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能够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精确的判断依据,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肋骨螺旋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迷人肋骨
奇妙的螺旋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