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爆发性心肌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08-05何小龙王文鑫张鑫王翻宁移康尤涛
何小龙 王文鑫 张鑫 王翻宁 移康 尤涛
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2先天性心脏病诊疗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兰州 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兰州 730000)
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是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心脏炎症性疾病,是特殊临床病理形式的心肌炎。心肌炎通常有3 个临床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全球范围内,急性心肌炎的发病率约为每10 万人10~100 例[1]。FM 是急性心肌炎最严重的形式,患者最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但很快就会发展为严重的呼吸窘迫、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2]。其进行性特点是发病突然且严重,通常在2 周内迅速恶化,可在2~3 d 内发生[3]。对住院心肌炎患者的研究表明,大约30%的成年患者和38%的儿童患者被诊断为FM[4-5]。FM 可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或循环衰竭,表现为快速发作的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达50%~70%[6]。在儿童患者中,病死率约为48%[7]。FM 早期病死率很高,如果患者能在急性期存活下来,往往长期预后良好。FM 是一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综合征,一旦怀疑,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应尽快开始“以生命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救治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生存。这种治疗方案的核心包括3 个关键要素:(1)能够使心脏充分休息的机械生命支持;(2)使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免疫调节;(3)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的抗病毒治疗。尽管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都基于一些小规模的试验证据和个案报道,其可靠性仍存在争议,且FM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心源性休克治疗的反应很差。机械循环辅助装置(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能够替代部分心脏和(或)肺脏功能,维持循环稳定,为心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成为帮助FM 患者度过急性期的关键措施。国外报道MCS 用于治疗FM 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从不到20%提高到40%~70%[8-11]。国内开展较晚,临床应用较少,设备种类的选择、应用指证的把控及上机后的管理等方面经验相对缺乏。目前市面上常用的MCS 设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Impella、TandemHeart 和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等。本文主要回顾就目前国、内外临床主要使用的几种MCS 装置,讨论其在FM 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 IABP
IABP 通过经皮穿刺股动脉或腋动脉,将一个球囊置于降主动脉;在心室舒张期充气,收缩期排气,通过球囊反搏提高舒张压,降低左室后负荷及室壁张力。其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增加心肌供氧量及心输出量。IABP 工作周期与心动周期是相同步的,然而FM 常表现为严重电生理紊乱,故IABP对严重心律失常型FM患者效果不理想。
IABP 支持FM 患者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更多是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RCT 研究。SHOCKⅡ试验表明,IABP 支持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 d 的全因死亡率并没有降低,微循环也没有得到改善[12]。后期的随访结果显示,接受IABP 辅助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全因死亡率也没有下降[13-14]。另外两项临床研究也证实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植入IABP 无法改善临床结局,并且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机械相关不良事件[15-16]。IABP 于1980 年首次应用于儿童[17]。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通过经皮置入,婴儿或新生儿因外周血管细小,经皮穿刺置入困难,需外科置入。据报道,儿童IABP 撤机的成功率44%~75%,出院存活率为25% ~62.5%,IABP 支持的持续时间从3 ~670 h 不等[18]。
尽管IABP 可以提供理论上的益处和最小的不良反应,但其疗效仍然存在争议,因为来自临床试验的数据尚未证明其益处。IABP 对患者心输出量的提高有限,外周微循环无法得到很好的改善。但其可以使血压升高、减少心脏工作量,降低FM 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帮患者度过急性期。同时IABP 操作简便、费用便宜,在没有ECMO 等其他MCS 装置的情况下,仍是药物治疗无效的替补选择,或与其他治疗方案联用取得更佳疗效。
2 ECMO
ECMO 始用于20 世纪70 年代[19]。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经股动脉逆向注回动脉系统,起到心脏和肺的替代作用,提供全面的心肺支持,为心脏功能恢复争取时间。其主要缺陷是离心泵产生逆行于主动脉的血流会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左室附壁血栓、肺水肿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种现象称为左心卸载不足[20]。有研究显示左心卸载不足的发生率约为10%~6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效果[21]。文献中报道了各种左心卸载策略,其中IABP 与ECMO 联合使用可降低左后负荷和肺水肿的发生,因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22]。
VA-ECMO可以有效地将心脏前负荷降低40%~60%,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FM[23]。在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的FM 患者中,ECMO 为受损心肌恢复或心脏移植提供一座桥梁。我国学者分析了221 例VA-ECMO 支持的成人FM 患者,大多数患者年龄较小(平均38 岁),84%的患者成功脱机,总住院存活率为71.9%,上机前心脏骤停、上机后24 h 持续高乳酸血症(>3 mmol/L)和酸中毒(pH<7.35)是导致90 d 死亡的危险因素[24]。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队列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25-26]。一项Meta 分析指出,接受VA-ECMO 支持的FM 患者短期病死率为35%(95%CI:29% ~40%,I2= 69%),当常规治疗无效时,尤其是年轻患者,在治疗严重FM 时应考虑使用VA-ECMO[27]。另一项纳入了33 例接受ECMO 支持的FM 患者回顾性研究指出,明确的病毒病原学(HR= 4.201,95%CI:1.061~16.666)、围术期肾脏替代治疗(HR=9.804,95%CI:1.140~83.333)和ECMO 上机后24 h呼吸机呼气末正压较高(HR=1.479,95%CI:1.020~2.143)是影响住院死亡率的重要预后因素,围术期肾脏替代治疗也是ECMO 成功脱机的显著负面预后因素(OR=0.061,95%CI:0.006~0.600)[28]。由于FM 的高发病率,儿科人群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根据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登记报告,在需要VA-ECMO 支持治疗的6 225 例儿童心肌炎患者中,65%的患者成功脱机,但只有49%的患者存活到出院[29]。LEE 等[30]通过对33 例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患儿的总体存活率为69.6%,使用ECMO前的LVEF 值、乳酸及肌钙蛋白-I 水平与病死率显著相关。最近一项研究[31]分析了VA-ECMO 治疗小儿FM 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显示,使用肌酸激酶MB和SOFA 评分可以准确预测病死率。
对于成人和儿童患者来说,在常规药物干预无效的情况下,ECMO 是一种公认的可作为循环衰竭支持的MCS 装置。ECMO 循环辅助效能稳定,具有双心室支持、操作简便及费用相对不高等优点。近年来ECMO 技术在国内快速普及,装机量和病例数增长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尽管对于哪种MCS 在FM 中最合适还没有达成共识,但VA-ECMO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用于FM的一线选择。
3 Impella
Impella 是一款经皮心室辅助轴流微型泵,跨主动脉瓣置入左心室,将血液从左心室抽吸排入升主动脉。根据流量不同可分为:Impella 2.5、Impella CP、Impella 5.0 和更大流量的Impella 5.5 等,以及提供右心支持的Impella RP。Impella 5.0和Impella 5.5外径较大,目前推荐经腋动脉或经升主动脉置入。Impella 可以增加平均动脉压、降低心室压力和容量负荷,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灌注。
在ANNAMALAI 等[32]的一项研究中,34 例接受Impella 装置治疗的FM 患者,其中15 例患者完全康复,作者认为Impella 用于FM 是安全的,并提供了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以促进心肌恢复。一项纳入了17 项研究3 933 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Meta 分析,结果表明Impella 的使用与改善患者预后相关[33]。DHRUVA 等[34]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Impella 或IABP 治疗的1 680 例患者中,Impella组的病死率(45%vs.34%,P<0.001)和出血风险(31%vs.16%,P<0.001)均高于IABP 组。微创经皮植入Impella 循环辅助装置在儿童人群中的应用非常有限。Impella 装置用于儿童FM 目前国内没有文献报道。国外只有关于Impella 救治成功的个案报告,分别报告了在置入Impella 5.0 后,成功挽救了两名患有FM 的16 岁和13 岁儿童[35-36]。在另一篇报道中,一例接受了ECMO 的儿童患者,期间置入Impella 5.0 装置以促进ECMO 脱机,以此作为过渡到VAD 植入的桥梁[37]。
对于成人患者来说,Impella 对FM 的循环支持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可以取代IABP。相比ECMO,Impella 无法改善患者的肺氧合。另外,高转速的轴流泵可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不宜长时间使用。截至目前,只有极少数病例报告了Impella装置在儿童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且都是在年龄、体重较大的儿童身上。儿童患者因外周血管纤细,需通过胸骨切开将Impella 装置直接植入主动脉。未来如果要在较小的儿童人群中广泛应用,Impella装置的发展需要更加微型化。
4 TandemHeart
TandemHeart 的工作原理是经房间隔穿刺,将引流导管置于左心房,通过离心泵将血液从左心房抽出,再泵入股动脉。TandemHeart 系统可以降低左心室的前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及氧耗,同时也可通过血液回输到动脉系统而达到循环辅助作用。
TandemHeart 主要应用于高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切开术后心力衰竭、临时血流动力学辅助或心脏移植期间的过渡。TandemHeart装置操作复杂,创伤大,因此临床应用有限。目前国内尚无其在FM 中应用的报道。
5 VAD
VAD 的基本原理是将血液从静脉系统或者心脏引出,通过VAD 血泵将血排入动脉系统。VAD通过血液分流降低心室舒张末压,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氧耗。VAD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泵的轴承、体积、耐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VAD 装置的研究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于1965 年就研发出了国内首个VAD。1978 年召开的首届人工心脏会议进一步推动了VAD 的研发进展,同时也拉开了我国MCS 的研究序幕。
VAD 能提供更生理的血流动力学和更好的器官灌注。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在22 例FM 患者中,VAD 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30 d生存率更高[38]。目前临床观察结果或回顾研究证实VAD 救治成功率与ECMO 相当,但ECMO 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止血再探查率均低于VAD 支持的心肌炎组[39]。FM 患者在ECMO 联合IABP 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双心室辅助装置(BiVAD)或Impella支持,除血清肌酐水平外,Impella 组和BiVAD 组之间的术前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但Impella 对难治性FM患者具有较小的创伤和促进心脏恢复的作用[40]。
VAD 由于需外科医生参与,技术复杂、要求高、并发症多、费用昂贵,且高转速的轴流泵,容易产生溶血等特点,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作为一种长期MCS 装置,VAD 通常用于ECMO 辅助撤机困难和等待心脏移植的FM 患者。
截至目前,ECMO 仍是用于FM 机械循环辅助的一线选择。IABP 能降低逆向血流增加的后负荷,和ECMO 联用能起到左室卸载的作用。我国大部分医院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ECMO 联合IABP 是首选。Impella 目前国内已有少数中心开展,但因为产品价格昂贵应用较少。TandemHeart 因其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目前国内尚无应用。VAD 作为长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ECMO 辅助治疗FM 无效时可过渡到VAD,为等待心脏移植的心肌炎患者提供较长时间的循环支持。
6 展望
FM 起病急、进展快,是一种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药物治疗通常效果有限。MCS 能够帮助FM 度过急性期,对生存率及预后有显著的获益,是治疗FM 的有效手段。MCS 装置用于成人FM 由于缺乏高质量证据,国内外对各装置的使用也未达成一致意见。儿童FM 应用MCS 的研究相比成人来说更加匮乏,目前临床选择有限。基于现有的相关文献研究,MCS 已经成功应用于儿童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随着设备的改进和临床应用经验的增加,接受MCS 患者的生存率、预后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在卒中、感染、血液相容性、设备便携性及耐久性等方面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选择何种类型的MCS,正确把握应用指征及上机、撤机时机,如何减少上机过程中的相关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和积累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ECMO 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大剂量正性肌力/血管活性药物联合IABP 无效的FM 的一线治疗方案。
MCS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虽开展较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还是以模仿、仿创为主。我国人口众多,需求潜力大,目前MCS 费用昂贵,国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出价格相对适中、更加便携耐用、生物相容性更好的国产MCS。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离心泵等不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自主研发更加先进的MCS,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