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3-08-05静,王

科教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汤 静,王 彧

(1.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23;2.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大学生由内形成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向外激发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要切实在大学生内心深处播下爱国的种子,让爱国之情生根发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实际行动[1]。因而,充分挖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长远意蕴,明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探寻破解路向,已成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1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

立德树人,即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这一目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恰好是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是高校契合国家教育要求的关键之举。对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旨在筑牢其基本道德品质、提升其人文素养。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带领人民实现了从被剥削被压迫的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了从物资匮乏、吃不饱睡不暖的困难时期到人人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转变。党和国家的奋斗史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奋斗史,鼓舞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爱国热情,使其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在大学校园里开花结果,推进立德树人任务落地见效。

1.2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之举

基于我国国情与国家性质,我国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爱国主义教育蕴含的大国智慧、大国情怀、大国担当、大国自信,是高校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应然之举[2]。当代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而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担当。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这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例如,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积极作为;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外形势变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直面风险与挑战。此外,高校开展的“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3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力量源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下,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学生群体是我国面对战略机遇的重要人才资源。爱国是大学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营养智慧是培育大学生爱国精神的源头活水。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文明建设,主动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2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困囿

2.1 多元文化动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又要面向国际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为我国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了空间与选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冲击。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不移的国家认同,削减了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社会矛盾显现,部分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危机现象,冲击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多渠道渗透消极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根植,弱化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与成效。

2.2 信息浪潮冲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建设

随着5G时代信息资源、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社交APP、新闻资讯、短视频平台等依靠网络互动的媒介,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不断加深,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不良价值观难以过滤。智媒体时代,P 图、换脸、语音合成等普通人都能通过软件实现的技术,增加了网络上虚假信息、不良价值观传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鉴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危害。

2.3 教学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加快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有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3]。教师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主体,通过访谈调研部分理工科教师的反馈,其对于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每一堂课的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困惑与迷茫。同时,对于教学体系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反馈的应用等方面也不太明确,以上较为普遍的教学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不利于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育和爱国情怀的塑造。究其根本,还是教学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快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建设,务必扭转传统的教学方式,持续打造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的创新性教育体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深度融合,努力加快构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双向互动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学体系。

3 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

3.1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

课堂教学是理论知识传授最有力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提高认知、了解方法、掌握技能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今高校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四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在教学目标上,贯彻“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四史”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结合地方红色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坚持奋斗,勇于担当;结合时代特点、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社会现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行动。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互补教学的优势,保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其家国情怀。

3.2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滋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情感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开展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通过在校园内营造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施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首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升旗仪式、入党入团宣誓等仪式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在传统节日、公祭日等重大节日中,通过开展纪念活动仪式,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体验,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其次,还可以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开展讲述红色经典故事、诵读烈士家书等活动,通过当地历史上爱国人士的英雄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与爱国力量,增强自己的归属感、使命感[4]。

3.3 坚持网络载体建设,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识

网络是一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的媒介,在网络上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实时性、互动性、不受地理界限限制等特点。学校官微在特定的节日、纪念日发布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推文,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史实,通过自己转发或老师、同学转发到朋友圈,产生爱国共鸣,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网络载体建设,是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识的有效方式。第一,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队伍,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功能。第二,创建校级层面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英雄等人物事迹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第三,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方面,充分挖掘大学生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通过身边榜样的爱国小事引导大学生建立爱国的深厚情感。第四,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开发具有红色元素的游戏作品,让大学生在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厚植爱国热情。此外,高校还需严格把关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的内容,密切关注网络舆情,避免消极内容与负面情绪通过网络传播与发酵,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3.4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大学生爱国主义行动

社会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验证,将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常态化,有利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具体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组织学生在重大节日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教师讲授红色文化与学生讲解红色故事结合起来,引导、组织、培训学生成为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与讲解,深入了解伟人故事,增强大学生爱国的荣誉感与自豪感。第二,组织大学生通过夏令营、冬令营、假日营等方式,用脚步丈量爱国英雄足迹,感受英雄使命,通过观赏红色影片,参加红色文艺汇演,分享红色书籍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增强爱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第三,组织学生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同时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5]。

4 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前提条件,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赓续中华民族爱党爱国、团结合作优良传统与基因的应然之举。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适时把握时代性、实践性与创造性,扎实推进、求真务实,引导大学生深化爱国热情,激发爱国行动,增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