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及能力提升研究

2023-08-05陈洁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职业院校

陈洁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促进就业、传授技能、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其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将对学生成长及办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应将打造“双师型”体育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工作。“双师型”体育教师,要求体育教师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作为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除必须具备丰富的体育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多项体育技能和适当的教育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上都能够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要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质量不再只是一味依赖于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而是充分体现在师资水平上。在此情况下,以云南体育职业院校为例,深入分析“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推动“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与办学质量。

1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要求

目前,对于“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定义还存在多种说法,根据学者研究,可将“双师型”体育教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双职称型”,指的是体育教师既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满足体育教学的职称证书,可以独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另一种是“双素质型”,指的是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体育教学技能,既能胜任体育理论教学,又能担负起体育实践教学的职责,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灵活发挥其优势。在职业院校中,人们往往把“双师型”体育教师简单地定义为“双证”或“双职称”,这样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也导致“双师型”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产生了一定扭曲。建设“双师型”体育教师,应从其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及道德素养水平着手[1]。就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而言,担任着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技能锻炼、学生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双师型”除了需要基本的学历、资格证、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客观外在的硬性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具有和其授课专业相应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做好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能力管理。此外,也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能够依据社会现状、市场分析及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来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善于组织学生举办创造性的活动来发散思维,锻炼实践能力,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一些职业方向上的指导[2]。“双师型”体育教师应紧随时代步伐,了解体育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沿动态,紧紧把握社会核心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更深入地抓住重难点,使日常教学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技能的发展。“双师型”体育教师还要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打磨专业技能,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大力推动学校与社会倡导的协同育人、一体化育人目标。

2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重要性与发展困境

2.1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重要性

近些年,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但在扩招的同时,也必然会反映出教学质量下降、对人才培养成效不足等问题。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设置的培养目标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因此,更应该大力推动建设“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专任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根源上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建设“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3]。职业院校的“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理念,在实践活动中勇于创新,突破自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推动“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体育教师,对于编制体育教材,促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因此,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师型”体育教师是职业院校的必做工作。“双师型”体育教师不仅能在体育理论上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技能锻炼上指导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双师型”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

2.2.1 发展考评制度不完善

目前能够充分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具备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技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与实践,体育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也需要长期的储备和积累;职业院校在教师管理机制上没有明确完善的激励措施,导致体育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外,缺乏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

目前,对于“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还处于初期阶段,未制定明确的“双师型”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与普通教师相比,“双师型”体育教师在薪酬待遇、职称等方面也没有突出优势,但在教学任务上,“双师型”体育教师则要比普通教师花费更多心思,工作更为繁重,这样就影响了“双师型”体育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具体而言,在教师的工资分配上,依然遵循大锅饭原则,并未深入考虑到“双师型”体育教师在教学质量发展上提供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师对专业技能发展和自我能力提升产生懈怠情绪。而在职称评定上,受到职业院校职称评定的影响,一味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追求发表论文与申请课题的数量,而不考虑实践教学在职称评定中所占的分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并未纳入具体的考评指标,在这种政策倾向下,部分教师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科研工作和论文发表上,忽视对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与提升,这种评审机制导致“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进程缓慢,影响“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效果。

2.2.2 缺乏培训与实践渠道

“双师型”体育教师要满足4 点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教学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双师型”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与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目前,“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主要是依靠“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途径,但往往忽略了“自身造血”这一培养“双师型”体育教师的重要渠道。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实践通道并不畅通完善,且常常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5]。(1)对体育教师入职前的培训并不全面深入、系统,在平时的培训学习中也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2)体育教师往往要忙于教学、备课工作,教学任务繁重,业余时间较少,缺少能够深入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3)培训经费也是制约教师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上级部门会为培训学习设置专项经费,每次能够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人数有限,内容也有限,而且教师培训通常是统一进行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固定,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差异性,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

体育教师除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度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处理特殊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充分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要重视走进校外的体育组织或企业去进行实践[6]。教师的理论知识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并进一步优化发展,才能够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体育教学指导。社会上的体育组织或体育俱乐部,主要应对的是生存问题,谋求的是经济利益,对体育教师培训通常并不关心,很难主动为职业院校提供一些就业实践的岗位,不愿与职业院校进行联手合作。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校企联合培训的政策,但并未落到实处,体育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校外实训基地看似逐年增多,但体育教师的实践培养体系却仍停留于理论层面上,并没有在实践活动中落到实处。并且,体育教师也未主动到体育型企业挂职、参与顶岗锻炼,长此以往,将会阻碍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教师缺乏实践锻炼也将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专业能力难以提升,影响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

3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

3.1 职业认同的概念

职业认同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范畴,指的是个人对其从事职业的价值、目标等总体性看法与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评价相符合,个人对其职业的认识持赞同、认可的态度。职业认同感对于个人来说,是积极工作的内生动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工作的态度、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认同感是大众在长时间从事某些职业时,对其工作的性质、内容、方法不断趋向熟悉和认可,从而产生自身的社会价值,肯定自我工作的意义。职业认同感是大众在工作中获得积极健康心态的重要保障。有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感和个体对生命意义的阐释相关系数高达0.61,这表明职业认同感与个体的生命意义关系紧密,人们可以从职业认同感方面来改善其生命意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工作、生活,维护其心理健康。

3.2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

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来源于教师对自己从事行业的价值、评价、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认识,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倾向。不仅包括体育教师在自己从教的经历中不断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身份的心理转变过程,也包括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职业认同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水平,是促使教师持续成长的内在自驱力。

目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不足,在调查中显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体育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目前,体育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校规范的状态,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通过外部规范与施压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上级部门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应的课程来学习,而并未考虑到体育教师自身的主动发展需求,体育教师本身则作为工具化的客体,只是被动执行了上级要求的培训与学习,给体育教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培训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这造成了体育教师对职业认同感的不足。不仅如此,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体育教师因疲劳工作和日常教学中的压力导致慢性疾病缠身,对待体育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无力感、徒劳感,出现了精神颓废的状态。

“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各方合力持续推进的工作。“双师型”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面临科研压力,但职业院校在薪资制度、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福利发放等方面的政策并未向“双师型”体育教师倾斜,这就导致了天平的失衡,在此情况下,将极大地挫伤体育教师主动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自我提升的意愿不足,忽视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考核机制不健全,且缺乏一定的激励制度,长此以往,将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向“双师型”体育教师转型发展的意识淡薄,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动力与积极性。

4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途径

4.1 完善“双师型”体育教师管理、考核及奖惩机制

为了促进“双师型”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的进程,职业院校必须推进管理、考核及奖惩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有利于“双师型”体育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从学校政策的高度,树立起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理念,坚持人才引进,推动优秀师资力量建设,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来为“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助力,例如完善相关的人才管理、考核机制及职称评定制度等。职业院校应在体育教师管理及考评机制中充分注重发展性,根据本校体育教师目前的发展现状,兼顾体育教师的过往教学经历,从中展望体育教师的发展方向。着重强调体育教师的工作过程管理,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自身成长,构建起符合职业院校“双师型”体育教师培养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与评价中促进体育教师的发展。

职业院校应根据上级政策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双师型”体育教师奖惩机制,提高“双师型”体育教师的薪资待遇,逐步加大“双师型”体育教师绩效评比考核力度,将“双师型”体育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薪酬绩效拉开差距,确保在薪资方面对“双师型”体育教师具有足够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2 探索多元化的“双师型”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和培训形式

职业院校要为体育教师培训创造机会,探索多元化的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和培训形式,为体育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增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从各方面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首先要完善“双师型”体育教师培训制度,推动体育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好体育理论课程与体育实践课程的比例,鼓励体育教师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竞赛、体育科研等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该建立“双师型”体育教师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重视“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

在体育教师培训方面,持续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渠道和培训形式。(1)职业院校应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名额,选取优秀的体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助于开阔体育教师的眼界,并及时更新体育教育理念;(2)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师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各种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如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课程研讨开发等专题活动,在这些培训等活动中为体育教师答疑解惑,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3)职业院校应充分鼓励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进修、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开展网络平台教育培训活动,例如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持续进修学位等,不断丰富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此外,职业院校还可通过内培外引的模式完善“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内培外引指的是学校内部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加上外部对体育专家的引进及为体育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外出培训机会。职业院校应注重与社会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合作,邀请行业内专家、精英到职业院校中来进行学术交流与培训指导,使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与情况,更新自己的体育教育理念与知识技能。通过和社会、组织搭建起来的沟通交流平台,可以让体育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与业内人士交流探讨的同时持续深入学习,提升个人体育专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4.3 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平台

“双师型”体育教师建设需要一个社会实践平台,让体育教师把个人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中,在服务体育型企业的过程中,打磨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水平。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型企业在构建“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显著优势,搭建共享平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双方互聘制度,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合作育人的新型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应持续推动与体育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体育型企业为体育教师提供实训基地与实践岗位,职业院校也为体育企业的专业人士提供到职业院校任兼职体育教师的岗位,担任部分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种良性互动中推动体育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进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融会贯通,提升体育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持续提升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为推进“双师型”体育教师高质量建设增添助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认同并非外部强加的知识灌输,而是在教学实践与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长期体验。提升“双师型”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能脱离所处的组织文化、人际关系以及必要的平台支撑。在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不断强化体育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职业院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