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2023-08-05李建忠福建漳平市城北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实验

◇李建忠(福建:漳平市城北小学)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和更具趣味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同时,教师通过设置科学实验,可以大大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大收获,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形成更强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推进现代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性认知能力对其学习动力有着很大影响。实践表明,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内容更感兴趣,如果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则会使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解“比较与测量”单元时,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视错觉图片,引导学生对两根横线进行比较,在学生进行视觉观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直尺测量试验。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测量方法和读数方式,通过有效测量,可以使学生发现两根横线长度完全相同。最后,教师要向学生继续展示艾宾浩斯错觉、轮廓错觉、横竖错觉等多种视错觉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测量,让学生对视觉误导产生充分认知,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在进行相关实验时,应当向学生讲述其中的科学原理。例如,在视错觉图片中,存在一些会干扰人们视觉的参照物,而通过有效测量,就可以了解事物本质,避免错误信息对人们造成不利影响,对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首先要确保所创设情境的典型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学情境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情境创设的意义,结合素质教育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合理融入核心素养,为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夯实基础。

二、设计实验过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过程,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实验课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各种各样的能量》一课时,要有效结合现实生活,向学生讲解太阳能知识。教师需要向学生发放相关材料,组织学生利用太阳能给蜂鸣器、小风扇和小灯泡充电。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述利用太阳能进行手机充电的原理,指导学生利用微型太阳能板。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网络技术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要结合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显,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并运用具有较高的启发性、新颖性、互动性和直观性的教学手段。为此,教师要科学应用网络云平台、网络终端App、网络多媒体等教育媒介,创新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讲授《混合与分离》一课时,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对各种混合物进行直观展示,而教师的演示又无法保障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观察,这对学生完全理解相关知识内容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可以运用Flash 课件展示饮料、土壤、海水、空气等各种混合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对相关概念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分离砂石和盐的实验,使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实验器材,了解操作程序。在学生充分了解实验过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获取实验结论。最后,教师还要利用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正确了解分离方法。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新颖性,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四、引导学生思考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分析思考客观事物的相互关系、具体属性与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论证推理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某一类事物,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分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分析,分类比较各项信息,同时提出合理建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疑问,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深入挖掘,提出个人见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阅历较浅,在学习新知识时,无法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因此,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科学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强化教学引导。例如,教师在讲授《溶解》一课时,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教师引入趣味故事:有两只小马分别驮着砂糖和棉花过河,驮着砂糖的小马在河中央的时脚下打滑,掉进水里,起来之后发现砂糖重量减少了很多,驮着棉花的小马看见后,走到河中时,也故意脚下打滑,但是却重到起不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用这个故事引出溶解概念,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会在水中消失的物品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泥土、沙子、食用碱、味精、小苏打、食盐和一盆水等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思考哪些物品可以在水中溶解,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利用糖块制作糖水时,怎样可以使糖块在水中迅速溶解?教师为学生提供烧杯、酒精灯、研磨钵玻璃棒等器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首先需要把握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在学生学习中,如果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提示,利用问题进行思维引导,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参与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初步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规律,明确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此,教师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强化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融入实践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以往进行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对学生社会责任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而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对奇妙的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在生活中尝试,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因此,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讲述在生活中不能随意乱用物品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端正科学态度。例如,教师在“环境与我们”单元教学时,可以播放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纪录片,向学生直观展示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堆积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保护自然的意义。在实验课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整理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妥善回收实验过程中废弃的物品,在垃圾存放地妥善处理。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帮助学生确立良好实践态度,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家中的垃圾,并对其进行分类记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如何对垃圾进行废物利用。通过生活实验,可以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的科学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六、注重总结反思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败,此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指责学生,避免学生学习自信心受挫,甚至丧失实验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强化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经过反复实验,获得最终的成功。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电路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微小错误,使电路中的小灯泡无法发光。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排除常见错误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线路进行排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认知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七、培养实验习惯

小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还要强化课外实践指导,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有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科学指导,通过向学生示范每个实验环节,让他们迅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实验活动中,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会做出一些与实验不相关的事情,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在制订具体实验方案时,首先要明确实验材料和操作要求,然后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确保学生的实验质量。同时,教师还要强化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更大收获。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科学设计实验过程,并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要引入具体问题,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高效地参与实验教学,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科学实验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