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上党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8-04郭翠红
郭翠红
(长治市上党区农业农村局,山西 长治 04710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1]。当前,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特”“优”“高”蔬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支持和带动上党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蔬菜产业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长治市上党区地处上党盆地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生产条件优越,历来是长治市菜蓝子工程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蔬菜生产环境与气候条件,丰富的蔬菜品种资源,悠久的蔬菜栽培历史。蔬菜产业已成为上党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2]。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强国必先强农,农强必有强劲产业支撑[3-5]。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上党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剖析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
1 上党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资源禀赋相对优越
上党区蔬菜产业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显著,地平水浅,土地肥沃,水利基础设施好,气候条件优越。蔬菜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资源,再加上交通发达,道路平坦的运输条件以及靠近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市场环境[3]。优越的资源赋予蔬菜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上党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标准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
1.2 蔬菜产业初具规模
上党区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特色型、应急供应储备、外向订单型、食用菌基地、城镇专业基地等五大类蔬菜基地。区域布局优化为北部平川设施蔬菜基地和南部山区露地特色蔬菜基地;北部平川重点是苏店镇、郝家庄镇、韩店街道、北呈乡、东和乡,以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并重,以露地蔬菜为辅,精心打造上党区苏店镇东贾村、郝家庄镇、郝家庄村等一批设施蔬菜番茄专业镇、专业村;南部山区重点是南宋镇、荫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西池乡,以发展露地蔬菜为主、日光温室和大棚为辅,强化产业发展优势,聚焦优势特色单品,打造荫城镇锦家庄、南宋镇北坡旱地西红柿等一批露地特色蔬菜专业乡镇、专业村。
上党区‘夏阳50’白菜从日本引进,是白菜家族中的珍贵品种,其产量、品质在全省、全国都很有名气,是当地的特色蔬菜品牌。上党区‘夏阳50’白菜的种植,现已覆盖苏店镇、郝家庄镇、韩店街道、北呈乡、东和乡五个乡镇40 余个村庄,种植面积近0.08 万hm2,年销售量达4.5万t,销售额达1 亿元。苏店晓峰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从事‘夏阳50’种植、收购、包装、销售,为种植户提供一切生产资料、信息、技术服务。合作社现有育苗连栋大棚两栋,共计2 hm2左右,蔬菜种植基地53.36 hm2,蔬菜冷藏库3 000 m3,并与北京、河北、河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供应关系,为上党区蔬菜销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上党区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储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真正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 蔬菜加工初露端倪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增值、增收潜力。蔬菜加工业是蔬菜产业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加工蔬菜占比为10%,蔬菜种类有番茄、白菜、黄瓜。辖区内的长治市盛世俊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长治盛世之潞果蔬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以加工销售辣椒、韭菜为主要业务,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设计+生产+销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打包入股+社员入股+不足部分由社会入股”“集中流转土地+分户经营+集中收购+初、深加工”。其中长治市盛世俊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ISO 9000 质量体系认证,带动形成了荫城西陕韭花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集约化生产基地。
1.4 蔬菜物流储运同步跟进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推蔬菜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上党区委、区政府投资12 亿元建设的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以“买全国的菜,卖全国的市场;买全国的农产品,配送全国的餐桌”为发展构想,致力于建设“山西最大、华北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物流平台。长治市规模最大的“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和交易市场——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天禾农产品交易市场,目前日平均蔬菜交易量600 余t,日交易额120 余万元,主要销往广东、上海、深圳、浙江、福建、香港等地。
近年来,上党区大力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2022 年新建6 个冷链保鲜库,共8.7 万m3。目前全区共有农产品冷链保鲜库23 个,总容积达19万m3。2020 年新建苏店镇红都合作社蔬菜分拣初加工项目,总建筑面积2 万m2,占地2.67 hm2,总投资1.05 亿元,年仓储分拣新鲜蔬菜18 万t。
1.5 产业融合逐步推进
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保障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收益权,建立了农户和园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农民到园区就业。农村地区各产业深度融合,以蔬菜生产的第一产业为中心,与蔬菜加工、特色蔬菜开发等第二产业,加上直销店、餐饮业、住宿业、观光业等第三产业,在农村地区结合并开展,增加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同时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三产融合有利于开展新的以蔬菜生产者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把政策集中到农村,把重点放到农民身上,让蔬菜产业有更好的良性发展。
2 上党区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2.1 生产规模不大
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剧、市场化完善、国际化提升和食品质量安全倍受消费者关注的大背景下,上党区蔬菜产业面临的产业规模偏小、产出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土地制度也制约了农产品集中开发和经营,规模化效应低。目前上党区1 300 hm2的蔬菜种植面积中,除了约400 hm2为规模种植外,其余主要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总体缺乏规模化、系统化的支撑[4]。
2.2 精深加工不足
上党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受资金、技术、市场影响,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少、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利润空间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蔬菜加工企业少,龙头企业优势不强,科技含量较低,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蔬菜加工业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发挥不够。辖区大部分企业的蔬菜分拣初加工项目就是对蔬菜分拣包装、清洗切块、真空包装等初加工。
2.3 品牌效应不强
上党区目前尚未开发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牌优势,这限制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在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各乡镇都在积极推行“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如荫城镇西陕村的“西陕情”韭花辣椒、东贾西红柿蔬菜品牌,但在特色农业开发上缺少优势,优势产业规模不大,特色农产品质量、产量、影响力有待提高。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品牌宣传的深度广度仍不够。部分已注册的蔬菜商标缺乏品牌化的行业指导、长远规划及重点扶持,忽视了宣传与营销的重要作用,导致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发挥品牌的持续带动作用[5]。
2.4 人力资源流失
目前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业提供不了高层次人力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现有的农村条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及文化生活贫乏[5]。目前上党区真正从事蔬菜技术服务的仅5 人,且因忙于事务性工作而疏于蔬菜生产实践,在农产品标准化技术推广、优质种苗供应、投入品安全使用、信息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6]。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不明显,真正在基层指导蔬菜生产实践的大多是外地技术员,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产销衔接不紧密
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农户只懂生产,无暇顾及销售,造成产销脱节现象突出。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运作,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农户生产收益不稳定,难以实现持续稳定盈利。
3 上党区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发展思路
一是要依托近郊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服务城市需求的作用,努力构建长治市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二要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努力打造长治市休闲旅游基地[7]。三是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借助蔬菜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3.2 发展对策
3.2.1 强化基地建设
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聚集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注入,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基地,引导菜农抱团发展。通过基地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做到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态栽培技术全覆盖,增加生产效益[8]。通过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实现菜田沟渠路硬质化,排灌设施健全,并配套建设农残检测室、加工预冷场所,有效提高蔬菜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4]。
3.2.2 完善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自身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品牌化管理的标志和必由之路。瞄准餐桌、厨房大需求,推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目前市场对净菜、方便蔬菜、速冻蔬菜、美容蔬菜、粉末蔬菜等蔬菜新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开发蔬菜新产品,发展蔬菜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是上党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继续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这两端延伸,不断提升蔬菜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促进蔬菜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初)到精(深)、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依靠科学技术,牢固树立质量、诚信、品牌发展理念,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绿色生态的各类蔬菜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值梯次利用。
3.2.3 提高品牌知名度
高质量发展为品牌建设提供新机遇。开展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采用抗病、高产、优质的良种及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种植户进行合理的茬口调整,不断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政府部门积极扶持品牌,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上党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大品牌整合和营销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参观、参展等方式宣传品牌价值,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上党番茄等特色农产品推介出去,用品牌打市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强化营销服务职能,推动渠道优化升级,加快构建蔬菜营销服务体系,真正把上党区优势蔬菜做大做强。
3.2.4 深化科技兴产
在上党区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下,加强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土地产出率势在必行。加强田间管理,提升蔬菜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灌系统功能,提升蔬菜园管理效率。围绕蔬菜高质量发展,加强蔬菜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等研发应用,推进农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围绕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组建“农科院+政府+企业”产业技术团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蔬菜良种扩繁能力建设,确保种苗生产实现工厂化育苗。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高效栽培示范基地,为良种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示范。开展精准施肥、用药和灌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有效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降低用水量,保障蔬菜产出高效和生态环境安全。
蔬菜产业的发展,关键靠人[7-8]。大力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和引才回乡工程,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学院,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5 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富有挑战性的高薪制度,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青年、海内外人才加入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大军中来,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人才队伍。
3.2.5 强化产业经营
因地制宜发展龙头企业,扶植大户,实施“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经营方式,健全和完善龙头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重点种植大户,引导他们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近年来,上党区先后涌现出长治县苏店晓峰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长治县丰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长治县籽杰蔬菜有限公司、长治县林英种植专业合作社、长治县祥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发展基地达6.67×106m2,形成了“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物流、包装、劳务经济等社会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蔬菜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展;带动全区600 余户农民发展、参与蔬菜产业,有效促进了蔬菜高质高效发展。
3.2.6 深化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一是要以上党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公室技术力量为主体,继续聘请专家教授和有大棚种植经验的农业科技人员负责全区蔬菜大棚种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要在蔬菜产业发展中有计划地培养和锻炼基层大棚种植能手和乡土技术人才,在全区尽快形成一支本领过硬的蔬菜生产技术团队。同时,还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蔬菜园艺工鉴定、有线电视课堂等方式,快速准确地指导生产。
3.2.7 促进产销衔接
加强以统筹全产业链经营为主要途径的产销信息服务,扭转目前广大菜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盲目跟着市场价格跑的被动局面。构建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产业信息服务,提高物流集散能力,拓展蔬菜博览会会展贸易功能,积极参与农博会,宣传蔬菜产品[7]。加强蔬菜直销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直配、直销、直供等现代蔬菜流通模式,鼓励蔬菜种植大户到社区、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逐步建立蔬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全区统一的蔬菜产销网站。广泛采集和发布蔬菜基地种植品种、产品上市时间和数量,以及各大批发市场产品供求、交易价格与数量等产销信息,利用各种媒体为蔬菜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指导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强化产销衔接[6]。
3.2.8 强化政策保障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极为重要。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蔬菜产业领导组,领导组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工作落实和督查监管。各乡镇把蔬菜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做好宣传动员、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大棚建设等工作。二要出台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进行奖励补贴。三要强贷支持,山西长治黎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对农户新建日光温室,给予小额农贷支持。四要优化财政安排,省市区三级财政安排的蔬菜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要优先投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较好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