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拒绝上学 这是怎么了

2023-08-04郜见亮

保健与生活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上学情绪青少年

郜见亮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孩子们的学业负担重,并且学业、人际关系,加上家长的压力都会波及孩子,导致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丛生,有的甚至拒绝上学。医院心理门诊接待的有类似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这已慢慢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期特邀专家撰稿,为您详解类似问题。

前几天门诊来了一位患者,是14岁的初中女生。家长说孩子在家都很好,但是一去学校就出现腹痛、呕吐,有时还会出现低热。开始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厌学而装出来的,但是不论他们是鼓励还是训斥都没有效果,孩子仍然不愿意去上学。后来家长多次带着孩子去综合医院就诊,各个科室都查了,甚至做了胃镜、肠镜,吃了很多药,都不能解决问题。我查看了就诊病历和检查报告后,完善了对孩子的相关心理评估,在排除躯体疾病的情况下,最后明确了孩子的腹痛、呕吐是学业压力大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上学困难。针对这种表现有一个术语描述,叫作“学校拒绝”。

什么是学校拒绝?

学校拒绝也称“学校逃避”,是指儿童青少年由于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情绪导致上学困难,并出现回避上学的一种心理疾病。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意味着后续的学业生涯失败,从长远来看对儿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发展和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类型的患者占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1%~5%。

学校拒绝可能伴有的身心症状

情绪方面:抑郁、紧张、焦虑不安、易怒、急躁、冷漠、情绪崩溃等。

精神方面: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表达能力、判断力下降,做事拖延、优柔寡断等。

行为方面:入睡困难、早醒、做事拖延、主动性下降、进食增加或厌食,出现消极、自伤行为等。

生理方面: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口干、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跳加快、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尿频等。

学校拒绝,除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疲劳综合征等,其中相对特殊且容易忽视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是学校恐怖症。

什么是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患者对学校特定环境的异常恐惧,为此出现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家长和老师不管是主观鼓励还是客观施加压力,均不能改善孩子的不良情绪。患有此类疾病的孩子对上学产生强烈的厌烦、紧张和恐惧情绪,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多虑、烦躁、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可能伴有躯体化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但家长只要一答应可以不去学校或者离开学校,患者的这些不适症状就会立即消失,情绪就会改善,在家看书或与伙伴们游戏等都是正常的。

学校恐怖症可发生于学龄期的任何阶段。好发年龄为5~7岁、11岁、14岁,这三个年龄段恰恰是儿童青少年入学、升学的关键时期。

学校恐怖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学校恐怖症最突出的症状是害怕和拒绝上学。有学校恐怖症的儿童青少年可能完全不去上学或是经常连续几天缺课;有的早上到学校去上课但很快会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自己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有的孩子表现为低热、全身疲劳,无法坚持到放学,让父母早些把自己接回家;另一些能够正常到学校上课,也能够坚持在学校待上一整天,但在每天早上到学校上课前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严重的会情绪焦虑、哭闹、发脾气等;还有一些表现出学校恐怖倾向的儿童青少年,虽然能够正常到学校上学,但在学校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观上会感觉非常痛苦,经常恳求父母不要让他再去上学。如果此时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孩子的焦虑会立即缓解。

有些儿童青少年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以上各种症状,也有些儿童青少年会交替出现以上各种症状。

如何诊断学校恐怖症?

关于学校恐怖症的诊断,心理学家对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提出4条诊断标准:去学校产生严重困难,严重的情绪焦虑,父母知道患儿在家是因恐怖而不去上学,无明显的反社会行为。

在当前的国内外对学校恐怖症的评价体系研究中,普遍采用综合行为评价方式,即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考察儿童青少年的上学行为,通过学生自我说明和自我监控,了解学生拒绝上学行为出现的比率,将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家庭的评估策略相结合,综合做出诊断。

孩子患了学校恐怖症,怎么治疗?

在学校恐怖症的治疗中,当发现孩子有拒绝上学的情况时,家长应该与其深入沟通,尽量了解孩子不去学校的原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孩子知道家长永远是站在孩子这一边的,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本人,而不是他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

孩子在学校如果和老师同学有人际交往上的困难或者焦虑,家长应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尽可能消除学校客观存在的让孩子紧张的因素。对孩子应该以积极鼓励、支持为主,切忌强迫、打压、惩罚。孩子在学校期间如果出现头痛、腹痛等躯体症状,家长应予以重视,必要时可带孩子至医院就诊,排除躯体疾病,同时可以消除孩子对身体的担忧。家庭、学校和医院的充分合作是必需的,家长如果难以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带其去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生与其沟通,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在学校遭遇的困难。

目前具体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行为都是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行为治疗目前被认为是对学校拒绝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有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暴露疗法、心理剧法等。研究表明,将症状较轻的儿童青少年逐步暴露于他们所恐惧的环境中,可以造成儿童青少年脱敏,消除他们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减轻儿童青少年对某些事物及情景的恐惧感。要经常鼓励儿童青少年面对他们所恐惧的现象和事物,教导他们怎样调整、缓解消极的心理状态。肌肉松弛疗法可以帮助此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教育孩子自我放松的方法,即学会反复做深呼吸,待渐渐放松之后再进校门,以克服上学时的焦虑和恐惧感。必要时可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帮助其缓解由于焦虑和恐慌引起的紧张情绪,克服学校恐惧。

此外,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孩子独立活动,减少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以免让孩子养成依赖、被动的性格,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当孩子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药物治疗

这也是治疗学校恐怖症十分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儿童青少年。近年来,国内外对于SSRI(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在儿童青少年中应用的报道较多。其中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在缓解焦虑、恐惧及抑郁情绪的治疗中都有较好的疗效。其他传统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剂,如马普替林、氯丙咪嗪,与SSRI类同样有较好的疗效。但以上药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3.健康教育

(1)对患儿的健康教育:首先,增强患儿自身对疾病的认识,让其明白治疗的重要性,主动配合治疗。其次,减少患儿在学校生活的压力,教会他如何放松,更好地适应学校。可以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比如参加体育、唱歌、演讲等比赛,让其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获得在学校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在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中可转移对焦虑、恐惧的注意力,锻炼患儿的意志,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早期在家长陪伴下多参与社会活动,后期逐渐减少家长陪同,可锻炼患儿,消除个性脆弱、过分依赖父母的心理,使其对集体生活既感兴趣又有信心。

(2)对家庭的健康教育:家庭养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营造良好宽松的家庭氛围,充分相信孩子,除督促学习外,应多元化培养孩子,尤其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加课外阅读,带孩子外出以扩大孩子的眼界。家庭成员间也要保持和睦的关系,家长尤其要反省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避免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和处置。

(3)学校及老师的健康教育:孩子一天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氛围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轻松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对学生要减少批评,拒绝体罚。多根据孩子的特点予以教育,以鼓励教育为主。鼓励孩子在学校多与同学交流,保持轻松的同伴关系,减少紧张气氛。多组织孩子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互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配合,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孩子适应学校的能力。在学校中如果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可考虑换班或者转学。这样尽量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压力,减少创伤,从而让他们能够尽快回到学校学习。

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开学准备工作?

1.帮助孩子们正面了解新学期和新环境

可以适当请高年级的同学介绍新学期的主要课程,谈谈他在这一学期的自身感受,以积极正面为主,减少孩子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同时可以利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带孩子到学校操场走一走,看看校园环境,认识一下新的教室,让孩子心里产生“要上学了”的情感归属。

2.增强开学的“仪式感”

检查作业的仪式感:假期中让孩子经常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避免因作业未完成产生上学焦虑。可以帮助孩子规划如何写好作业,最好能写出一些亮点,这样孩子会期待上学,因为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开学前的仪式感:可以开展一次亲子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与家人一起增加对下学期学习生活的期待,互相打气鼓励。

3.提前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

改变作息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逐渐进入上学、放学的生活节奏中,新学期初就不会忙乱。开学前可以调整心态,蓄养精神,家长也可以抓住假期的“尾巴”,实现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有更好的心情迎接新学期。

4.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一起逛逛书店

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带孩子逛逛书店和图书馆,查阅、购买必要的书籍资料,与孩子一起购买新学期要用的文具,可以买一些对孩子有吸引力的文具,提早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工作,给孩子带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预习新知识,文科类的科目,可以先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和词组,增强语感;理科类的科目,可以预习第一章,做一个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对于学校恐怖症的几点认识

1.压力与“学校恐怖症”密切相关

外界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学校恐怖症。很多家长只关心成绩,认为其他优点都没有意义。甚至因为害怕浪费孩子时间,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都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觉得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对不起父母。学校中的老师考核也是和学生成绩挂钩的,无形之中,班级里也会形成很大的学习竞争压力。同样,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上普遍认为成绩是学生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种具有压力性的看法也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影响。一些要强的、具有完美倾向的学生会在学习上投注更多精力及自我施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造成他们应对、消化压力的能力差,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可出现心身疲劳,在此基础上可出现紧张、烦躁、焦虑、抑郁的症状,甚至对学习出现抵制、仇恨的情绪。

2.学校恐怖症和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很大关系

很多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个性里面有过于认真、追求完美的因素,既往的学习生活可能非常顺利,得到过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鼓励。很多学校恐怖症的诱因可能就是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因为小事被老师批评。虽然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但孩子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样的落差,自己无法及时调节情绪,从而出现回避学校的行为。

3.学校恐怖症与逃学的区别

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学生害怕的是上学的不适感和焦虑感,但同时又会担心因没有上学导致成绩跟不上,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内心非常煎熬。因为未成年人本身应对危机、消化情绪的能力不强,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一些头痛、腹痛、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对不去上学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多孩子还会在家做出补偿性的自学行为,以此安抚父母的情绪,减轻父母对其学业的担心。如果这种方式多次成功,父母同意其不去上学的行为本身也可以强化学生回避学校的行为。

而逃学的孩子并没有情绪的困扰,也不会担心学习成绩,他们不上學是因为有更重要或者更吸引他们的事情。他们如果在家还会出现头痛、胸闷、腹痛等症状,那就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是不上学的借口。

4.以下这些操作策略有益于增进幸福感,预防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发生

学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优秀同学,学习他们的优点,以此为榜样来改变自己。

学会应对。多学习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提前制定好预案,遇事不慌。

学会忘记。不愉快的事发生后尽快忘记,减少对情绪的影响。

学会幽默。发现日常隐藏的笑点,轻松处事,从容面对生活烦恼。

增强沟通。多与小伙伴和家长分享对学习和生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意见。

增强自信。多尝试新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多获得成功体验,提升信心。

增强阅读。开阔眼界,学习优秀的国内外的历史人物,从而见贤思齐,提升自己。

增强锻炼。每天坚持半小时的运动,即可改善情绪,振奋精神,提高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上学情绪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上学啦
情绪认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