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路径优化
——以茶文化为例

2023-08-04闫书兰

福建茶叶 2023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华思政

闫书兰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媒与服务系,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诸多传统文化,以茶文化为代表,其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还具备多元化表现形式,民族性和独特性特点明显,发挥着重要教育作用。依托茶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既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又能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品德素养,以此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作用

1.1 有利于推动学生成长进步

通过对中国茶叶系统分析可知,中国是世界领域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并且外国知名人士曾经把茶作为继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与纸张四大发明宏伟贡献的中国第五大贡献。从特定角度来讲,茶文化具有独特内涵,在中国呈现出以人为本和以茶立俭等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中华茶文化亦是古代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衍生出的特定文化,拥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风味。[1]近些年,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所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国发展进步要以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基准。故此,国家相关教育组织和机构应积极开展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活动,而茶文化作为中国独有且具备时代特色的文化,更应受到我国公民的重视,继承、发扬。此外,“精行俭德”乃属于茶德思想和茶人精神,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将茶德思想和茶人精神合理渗透其中。立足“茶人”角度,能够了解其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良好精神品质,而其精神更是不为名利的代言词,激励现代学生学习“茶人精神”,以“茶人”为成长标杆,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有志青年。针对“茶德”来讲,其是对饮茶者提出的道德要求,把“茶德”思想与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质和谦逊的美德,规范自我行为,提高审美情趣,正确认知文化价值。众所周知,茶源于中国,在中华文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价值作用。[2]由此,学生在了解与学习茶文化时,要以茶文化发展历史为入手点,这样学生既能丰富自身历史文化知识,又能提高自身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同。而且,茶文化种类繁多,存在形式多样,涉及知识面广,包含茶诗、茶画和茶艺等多种形式,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以及文化素质大有裨益。因此,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1.2 有利于完善学生思想人格

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开展的初衷是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其政治觉悟,养成正确的三观与政治思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强调个体修养和理想追求等,许多内容均与思政教育联系密切,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契合性。[3]比如,针对茶文化来讲,其蕴藏的内涵和思想理论,为思政教学提供了诸多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茶文化,有助于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强化学生道德修养提供文化支撑。众所周知,学校是集知识、科学和文化为一体的重要传播场所,其以提升学生文化水平与道德素养作为主要任务。为更好培育学生高尚品质与三观,学生必须以“文明”和“修养”作为基本要求。茶文化蕴藏着明德、勤勉和反思等思想,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中,有助于推动学生完善自身品德,提高道德修养。另外,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立国之本,众多立国思想与基础原则均源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其明确国家发展现状与方向,进而全面增强自身文化素养、自觉和自信。近些年,国家十分重视文化自信,要求社会群众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原则,而要想坚定文化自信则须将良好文化自觉作为支撑。与此同时,建立文化自觉又能强化群众文化自觉意识,进而构成良性循环。中华传统文化是以群众文化自信和自觉为主要载体,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传承也无法脱离群众的文化自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融入茶文化,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体会中国身为文化大国是其他国家均无法比拟的,从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学生便可积极自主学习中华传统茶文化,了解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从而真正实现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以及其他优秀文化的目标。[4]

2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困境

2.1 师生重视度低

首先,因应试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根深蒂固,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均把学生成长发展聚集于成绩上,以至于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等层面缺少重视。其次,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学生基本上将所有时间和精力均花费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证书考试上,缺少时间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何况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也是在茶文化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教学课程有机融合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2.2 教育模式陈旧

现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已逐渐进入到普及化阶段,而学生也对高等教育提出更多要求。在茶文化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课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考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又要重视学生个体成长规律,运用现代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手段,更好适应学生成长特点与发展需求。虽然当前国内思政教育教学发展态势较好,然而依旧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5]譬如,思政教师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教学相融合时缺少创新性,教育过程依旧是“照本宣科”,又或是运用满堂灌教学手段,此种陈旧式教育方法侧面呈现出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体现了思政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不利于学生日后更好成长与发展。

2.3 外部文化冲击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互联网与外部文化对学生的冲击愈发明显,以至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缺少正确认知,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日渐薄弱。从特定角度来讲,外部文化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学生可从多元化信息中寻找到共鸣。目前,学生受外部文化冲击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现代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缺少正确认知。部分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未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引入其中,课程教学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撑,使得很多学生无法直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无法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和内涵。[6]比如,针对茶文化来讲,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其属于一种传统文化,并不了解茶文化的价值和特点,也未能真正认识到茶文化对自身成长发展起到的作用,难以将茶文化与自身知识学习相融合。其次,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在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最后,学生缺少文化践行自觉性。虽然在各大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中,教师已将中华传统文化,如茶文化引入其中,然而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表面,未能对课堂外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此种表面学习无法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更好继承弘扬。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形成,文化内涵深厚,只有自觉积累,才可真正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与价值。

3 茶文化视域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路径

3.1 完善思政教育制度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政教育课程实践活动作为各大院校发展的主要政治任务,需要学校各级领导与管理者充分发挥自身特有调控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根据现实情况和发展规律创建完备的教学体系,从而为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提供大力支持。从教育目标角度而言,学校应结合思政课程教育工作总体目标,确定茶文化阶段性融合方案,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与术语,调动学生自觉思考、自主探究的热情,保证茶文化和思政课程教育有机融合,以此充分发挥茶文化在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中的效用。[7]从课程设置角度来讲,学校要以原有课程为基础,适当增添与茶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并提高这些选修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比重,继而提高学生重视程度。从师资力量配备角度来讲,学校要制定完备的薪酬制度,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到教师团队中,为思政教育团队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还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系统培育,通过组织与茶文化有关的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指导思政教师深入研究茶文化,从而加强思政教师对茶文化价值底蕴和精神内涵的理解,使其将茶文化合理应用在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课程实践提供大力支撑。

3.2 革新思政教育手段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学校若想将思政课程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则要积极改变传统单向式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分发挥茶文化在思政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在具体教学中,思政教师要转变以往说教式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站在平等位置,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及典型案例,向学生传递思想理论和知识。譬如,思政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并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其对应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深刻认知到茶文化蕴藏的专注和谦卑工匠精神,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及道德思想的认同度。在课下,思政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信息传递模式。在新时代下,学生接受信息与传递信息方式发生巨变,学生愿意将更多目光放置于各大网络媒体平台,而且十分依赖此种信息传播模式。学校在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譬如,思政教师可创建微博、抖音与微信公众号等,摆脱思政教学课堂时空约束,借助媒体网络平台特有推送功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进程,还能有效发现学生政治观念与思想价值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传递与茶文化有关的思政知识,还能拓宽茶文化宣传范围,让更多学生认识到茶文化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和茶文化理念的自主性。

3.3 转变思政教学思维

首先,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从本质角度而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核心,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展开教学。所以,在茶文化视角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要将学生作为中心,结合学生思想与心理发展特征实施思政教育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活动完美融合的目标。其次,在具体教学中,思政教师要遵循方向性基础原则,摆脱传统固化思维。具体来讲:第一,针对茶文化而言,将其与思政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方向,在思政课程教育活动开展中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共鸣。第二,打破传统“硬塞”思维。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如茶文化,既不可生搬硬套,又不可硬塞,应利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其渗透到校园内部,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第三,循序渐进实施教学活动。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现状展开茶文化的合理渗透,利用潜移默化的手段实施教学活动。一方面,要有效协调教学实践中各方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备的关系体系。明确思政教学实践工作各环节的作用和职责,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政实践工作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寓教于无形,在茶文化背景下,虽然思政教育的主要工作是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然而同样需要将中华传统茶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3.4 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茶文化,要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加强茶文化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具有浓厚茶文化气息的思政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将茶文化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第一,有机整合茶文化和校园文化。比如,在校园网站中可增添与茶文化有关的阅读版块,又或是定期组织学生在学校内部观看和茶文化有关的电影,以更好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储备量,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另外,学校还要组织各种茶道表演活动,并针对活动设置对应激励措施,把茶道表演活动同学生奖学金、学分挂钩,提高学生参与学校茶文化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依托校园广播和校园文化角等媒介,加强对中华茶文化知识和思想的宣传推广,或是在各大网络平台组织茶文化演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留言、发表看法,以加强学生在思政茶文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整体参与度。第三,思政教师还可与学校合作,共同创建和茶文化相关的学术论坛,引导学生在此论坛中针对某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使其真正体会到茶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和茶文化精神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茶文化素养。

4 结语

在思政教育中渗透茶文化,对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与此同时,将茶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有助于为各大院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全新发展思路,提高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成长。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