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学人周南交游考略
2023-08-03胡鑫泽
摘要:周南是南宋时期一位声名不显的中下层士人,因师从叶适学习十余年,永嘉之学对其有深刻的影响。活跃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周南所作的《山房集》留有百余篇诗文存世,可从中看到他主要的交游信息。周南一生的交游网络主要包括师长同门、同僚、姻亲及同乡士人,既有宰执官员与名家大儒,也有多位下层士人,他的交游圈对其思想与仕途的影响都颇为深远。从周南一生的经历与交游活动中能在一定程度窥探到南宋中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学术纠葛,这有助于摆脱既有研究对于高官大儒的囿限,揭示低阶士人官僚的经历及作用。
关键词:周南;交游;《山房集》
中图分类号:K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3-0079-04
A Study of Zhou Nans Social Interaction
Hu Xinze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Management,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Abstract: Zhou Nan was an obscure lower-middle class schola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studied under Ye Shi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w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Yongjia School. Zhou Nan, who was active in the reigns of Emperors Xiaozong, Guangzong and Ningzong, had left more than one hundred poems in his Moutain House Collection, from which we can learn about his contacts. Zhou Nans lifelong network of acquaintances mainly included teachers, classmates of the same tutors, colleagues, in-laws and people from his hometown, including high-ranking officials and famous scholars, as well as many lower-class scholars, and his circle of acquaintance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his thinking and career. Zhou Nans life experiences and social activities,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entanglements in the middl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ich help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established research on high-ranking officials and scholars and reveal the experience and role of low-ranking intellectuals and bureaucrats.
Keywords:Zhou Nan; Social Interaction; Mountain House Collection
周南(公元1159—1213年),字南仲,號山房,平江府吴县人。他在更换五个老师后,师从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学习十余年,永嘉之学在其思想中打下深刻烙印,而他作为叶适在苏州讲学时最得意的弟子,传承永嘉之学的经世事功思想,对其一生影响颇深。在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举进士的周南,庆元党禁时受其岳父黄度牵连而位列党禁五十九人名单中,且因畅论时事,为执政者所不喜,一直担任低级官吏而未出任过要职。作为一名学者及低级官员,周南参与经历了多起政治事件,其一生官场浮沉与他的人际关系紧密联系,老师叶适、岳父黄度及朋友卫泾、钱象祖等人的拔擢与罢黜对他的仕途与思想有多方面影响。
周南《山房集》现仅存八卷及《山房后稿》一卷。对于周南文集留存情况,《直斋书录解题》提及“周氏《山房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1]。《四库全书总目》记录“惟计《永乐大典》所录篇帙无几,当由删薙太甚,故佚去者多”[2]27-28。本文意在借助《山房集》聚焦周南人际交游网络。目前学界对于南宋时期的上层士人、儒学名家研究较多,而对周南这样的中低阶层的士人官僚探讨较少,他一生的交游经历是南宋中期政治与学术复杂纠葛的缩影,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把握南宋中期的政治环境。
一、周南的师长及同门
对周南影响最大之人当属叶适。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叶适任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任所在平江府,并在葑门讲学授徒。《宋史·周南传》提及周南“从叶适讲学,顿悟捷得”[3]12012。《宋元学案》谈到周南“凡五易师,而后登水心之门”“水心于吴下弟子以先生为第一”[4]1809。可以看到,叶适在葑门讲学期间,认为周南是当时学生中最令他得意之人。叶适在看到周南深厚的文字功底后,将其举荐至馆阁任职。可以说,周南因为拜入叶适门下而使他的人生轨迹有了较大变化。
叶适所收众多门徒作为同门与周南共处多年,大多与他关系密切,其中主要有:
孟猷,字良甫,洺州人,徙吴县。孟猷与孟导兄弟是在平江最早问学于叶适的学生,且二人身世显赫,其祖父孟忠厚为隆祐太后之兄。在兄弟二人中,周南与孟猷关系尤为密切,曾为其作《呈南安孟使君》《孟良甫别岁无书有怀寄之》等诗文[5]1-2。他们的共同好友刘宰也曾作《跋孟侍郎猷诗》,可见刘宰与周南的同门亦有交集[6]4-5。
滕宬,字季度,应天宋城人,徙居吴县,与周南都是长期追随叶适的学生。在周南卒后滕宬编其文集问世,可看出其极重视与周南之友情。在同门好友中二人关系较为亲密,在滕宬之父滕珙任道州知州的数年内,周南为其作《为滕守回送婚启》[5]19。滕宬“晚居齐门穷僻处”,周南晚年乡居时亦前往探望,作《过齐门友人居》[5]19。
厉仲方,字约甫,浙江东阳人,与周南同年参加科举,高中武举状元。此后他曾迎娶浙东学派另一代表人物陈亮之女,历知安丰军、邵州等地。他受叶适、陈亮事功思想的影响,注重军事之学。若周南在科举时状元身份未被剥夺,那永嘉门人便会包揽绍熙元年(1190年)的文武状元,且陈傅良、叶适等人均在科举高中,这表明永嘉学人在科举应试文字方面较擅长,在科场上有一定优势。
王大受,字仲可,饶州鄱阳人。少年随父徙居吴县,虽为布衣但出入权贵之门,热心参与政治且深研理学。“吴开府琚客之,以异姓恩泽,奏为绍兴盐官。”[4]1815可知他是外戚吴琚之门客,他继承叶适的事功思想,力图经世致用,与周南颇相似。“史弥远之诛韩也,水心门下士豫之者三人,其二为赵蹈中兄弟,其一即先生(王大受)也。于是吴纲白上其父开府调剂二宫之功,且言先生实与密谋。”[4]1816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王大受得以参与杨皇后、史弥远等人发动的玉津园事变,应与吴琚有较大关系。令人诧异之处在于王大受、赵汝谠等周南同门均是中下层士人,却得以参与南宋最重要政治事件之一的倒韩运动中。现存史料虽未表明周南有无间接参与此事,但他的交际圈中关系相近的永嘉学派同门、姻亲好友卫泾以及官场相交甚欢的钱象祖均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倒韩之事。
赵汝谠,字蹈中,号懒庵,余杭人,为宋太宗八世孙。周南曾为其作《呈赵蹈中》[5]3《怀友人赵蹈中》三首[5]8-9,以及《偕蹈中过书坞归二十韵》等诗文[5]22,《呈赵蹈中》写到“近日妹夫初病可”,可看出赵汝谠不仅为周南同门,还存在姻亲关系。在庆元党禁时他被列入党禁名单,并在日后与其兄赵汝谈一起参与倒韩事件之中。
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在周南罢官后的乡居生活中,周南曾与韩淲游沧浪,并与其有诗唱和。其文集中有《呈周南仲推官并呈滕计度贤良》[7]19《同周兄南仲游沧浪》[7]12及《周南仲正字挽诗》[7]28等多篇诗文提及二人之友情。
除同门师友外,周南因与叶适求学游历而结识大儒朱熹及其弟子。周南与朱熹应只是学术交流而不算熟络亲密,他对朱熹更像是学生请教师长,因此本文将朱熹放入周南师友部分。虽然周南代表的永嘉之学与朱熹理学有一些分歧,但二人的书信往来亦算作一种友好的学术交流。朱熹现存文集中有《答周南仲》四篇,“往岁湖寺虽尝获一面,而病冗不能款扣余论。后乃得见廷对之文,切中时病,深以叹服,益恨相去之远,不得会聚以讲所闻也。”[8]表现出他对周南科举对策的赏识。
孙逢吉,字从之,吉州龙泉人。周南在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左右进入太学时曾问学于孙逢吉。他的文集中《姑苏衔冤录跋》一文记载了周南曾短时间在太学内,蒙孙逢吉教导。孙逢吉与周南同被列入庆元党禁名单中,庆元年间被贬。周南此文提及“南顷为太学诸生,实受教诲成就之赐,追思博学多识、忠君忧国、爱善奖物之意,为之泪流”[5]8。
二、周南仕途结识之友
丘崈,字宗卿,江阴人,历任平江知府、江淮宣抚使、同知枢密院事等职,与辛弃疾等主战派人士意气相投,因反对韩侂胄仓促北伐之举被调离岗位。周南在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参加科举时的考官为丘崈,其文集有多篇文章提及丘崈,如《奉问座主丘侍郎》[5]7。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且在入宋前科举考试中新科进士易与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施行殿试后,皇帝亲自召见,殿前唱名赐及第,使进士成为天子门生,但从周南此篇诗文能看出当时座主与门生关系影响仍旧较大。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丘崈任和州知州,周南为其撰《代和州谢上表》[5]12,此时叶适任淮南西路提举兼提刑,并巡行所部,和州亦属淮西路范围,或许因丘崈与叶适相熟使得周南与其更加熟络。在丘崈卒后,周南撰挽章“生惜动庸专管葛,死余忠信压边陲”[5]6,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并抒发对北伐失败、恢复无望的痛苦。
钱象祖,字伯同,临海人。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周南在任干办浙东常平司期间结识了时任浙东安抚使的钱象祖,并为其作《赴浙东仓幕上浙东帅钱参政启》[5]9-11。虽然周南在浙东常平司任官时间较短,但他前往绍兴府时正是钱象祖被罢免参知政事之际,次年钱象祖回到临安任职,周南与其互动良好。可以看出在官场上钱象祖与卫泾对周南的影响是较大的,此二人贬官罢黜后周南在朝中失去支持终结了其仕途之路。
项安世,字平父,号平庵。其在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时任秘书省正字,并在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出任通判池州,周南亦在庆元年间任池州教授。项安世任绍兴府教授时与浙东学者吕祖谦、叶适有较多学术交流,并得到叶适的推荐被召入朝,与周南同被列入庆元党禁名单。可以看到项安世的学术交往与周南有较大交集,二人或是因为叶适相识,但从现有史料仅能看出其二人在池州任职时有交集。周南曾为项安世作《乙卯之秋送项秘书倅池阳是时教官之阙尚在来春》及《送项倅》两首[5]12-13。
魏了翁,字華父,号鹤山。曾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对韩侂胄仓促北伐之事表示反对,“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9]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魏了翁仍在秘书省任职,韩侂胄意欲周南掌机速房而被推辞,二人或是在临安期间相识。周南求得补外在浙东常平司短暂任职后的归乡途中,魏了翁为其作《送周架阁(南)以浙东提干归平江》,诗中魏了翁自注“近陪西湖之游、尝有虎丘之约”,可以看到二人曾同游西湖,并有约定一同前往苏州虎丘游览[10]。
三、周南的姻亲及同乡士人
曾有两次婚娶经历的周南,分别迎娶卫季敏之女及黄度之女,而黄度与卫季敏之子卫泾均官至各部尚书及以上,处于这种姻亲关系中自然会对仕途产生较多影响。此外周南因在苏州乡居时间较长,自然与同乡士人有交往,还对《吴郡志》的撰写提供一定帮助。
卫泾,字清叔,原籍秀州华亭,其祖父时徙至昆山,卫氏家族是宋代苏州地区颇具影响的家族。卫泾与周南既是好友,又有多方姻亲关系,其姊卫琮嫁与周南,女卫淑嫁与周南长子周深源,子卫朴迎娶周南之女。这足以看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较为紧密,有着如此复杂的姻亲关系使得两家更需要相互提携、共同进退。在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时,宋廷为了北伐而追贬秦桧,周南代时任中书舍人的卫泾起草诏书《秦桧降爵易谥敕》。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卫泾被罢参知政事,次年钱象祖被罢左丞相,如此一来,周南所熟识的高层官员相继被贬后,他的仕途随之结束,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南对策诋权要,言者劾南,罢之”[3]12012,由此或可推断周南作为中下层士人,其仕途与上述名人高官存在依附关系。
黄度作为周南的第二任岳父,与叶适相熟。周南从叶适问学期间,黄度任平江府府学教授,或对周南师从叶适有一定的引荐。永嘉学派代表之一陈傅良曾与黄度定交,《宋元学案》将黄度写入“止斋学侣”一类中。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会度言忤当路御史,覈度并南罢之,俱入伪学党。”[3]12012黄度因预谋弹劾韩侂胄而得罪其人,以赃罪降罢,周南受其牵连列入党禁名单。叶适提及“时天下益攻道学,新昌黄文叔,名忤要地,御史遂指为魁杰……”[11]382,对黄度列入党禁名单的解释是因当时韩侂胄等人发起党禁运动时,表面所针对的便是道学群体,而黄度是道学集团重要人物,毫无疑问被列入党禁名单。《宋史》有其传,周南传附于其后,足以见得黄度对周南的影响较大。
朱晞颜,字景渊,吴县人,他与周南在太学时即成为好友,科举时又同年高中,朱氏之母与前妻均是周南家族的成员,而后朱晞颜还迎娶了周南妻子之妹,也成为卫泾的妹夫,使三家联系更紧密。在其弟朱晞冀卒时,朱晞颜请求周南为其弟作《朱晞冀墓铭》,“其季晞颜求铭于同年进士某人”,可知该墓志铭是朱晞颜请求周南所撰[5]15-16。虽因文集缺失无法获得二人更多的书信内容,但根据他们具有的这多种关系能判断出朱晞颜与后文提及的刘宰对周南来说定是关系亲密的友人。
范成大,字至能,吴县人。范成大为苏州地方志做出极大贡献,他所著《吴郡志》约在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成书,而该书曾得到同乡士绅周南与滕宬、赵汝谈等人的帮助,他们均与范成大有密切往来。该书之序即由赵汝谈所作,记述了周南对此书的贡献,“余闻石湖在时,与郡士龚颐(正)、滕宬、周南厚。三人者,博雅善道古,皆州之隽民也,故公数咨焉。”[12]
四、周南的其余同辈好友
刘宰,字平国,镇江人。作为周南极亲密的好友,其文集中多处有周南身影。《通潭帅余侍郎劄子》记载其弃官之时周南对他表达担忧,“无屋可居,有田不满三十亩,故亡友周南仲正字哀其贫而忧其未能安贫”[6]26;《通田辂院》记载“亡师友周南仲无恙时书来,道执事有意见访……”[6]1;《回周马帅(虎)》一文记“厚方南仲无恙时,某以干过吴门,南仲出一编于书院……”[6]14;《宋元学案》提及“(刘宰)及与周南仲为同年,又从之问水心之学……”[4]2395;可知刘宰与周南的友好关系,且他也曾问学于叶适。如此看来,刘宰与周南的交游圈有很大部分重叠,可判断二人的关系极为亲密。
孙应时,字季和,余姚人,曾从陆九渊、朱熹等人问学,一生境遇与周南相似,同为低阶士人,最高官职仅为常熟知县,所著《烛湖集》多处提及周南。周南在党禁后乡居时,孙应时为其作《寄周正字书》同情周南的处境,“年来时论尤咎向来未已,使吾南仲亦不见容……”[13],至迟在周南首次任官前二人便已相熟,较相似的经历使得二人惺惺相惜。
五、结语
周南面对复杂的政治背景,仕宦之旅被裹挟在道学集团中艰难前行,他这一生所思、所想、所做之事除了受个人心态变化影响外,最主要的便是受其人际关系影响。
从目前关于周南的评价来看,现存史料中对其直接评价较少。叶适称赞周南“文词拨去今作,脱换骚雅,欲以力自成家,而瑰丽精切,达于时用,亦人所不及也”[11]382。《宋元学案》写到“水心尝以文字之任当寄之先生,其卒也,哭之恸。予从《永乐大典》中见先生集,果绝工云”[4]1810。在此处还能看出叶适永嘉学说之传人,先选定周南,然而周南卒于叶适之前,因此叶适晚年才“付嘱”门人陈耆卿,这也足以见周南被叶适器重的程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周南的文字功底也极为赞赏,“南长于四六,以俊逸流丽见称,制诰诸篇,尤得训词之体。”[2]27-28
总体而言,周南在永嘉学派影响下形成渴望北伐建功的经世思想,科举后因党禁等事件使其被无端贴上道学标签,被动卷入道学集团与官僚集团间的斗争。作为永嘉学派从极盛转向衰微时期的一位学者,他的百余篇诗文既展现了永嘉学派經世致用的特点,传承了浙西学者长于骈文写作的优势,称得上浙西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北京:中华书局,1985:551.
[2]纪昀.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第45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27-28.
[3]脱脱.宋史:第3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黄宗羲.宋元学案:第3册[M].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周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房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6]刘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漫塘文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7]韩淲.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涧泉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8]朱熹.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晦庵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
[9]脱脱.宋史:第3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2965.
[10]魏了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鹤山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
[11]叶适.叶适集[M].刘公纯,王孝鱼,李巧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0.
[12]范成大.吴郡志:序言[M].陆振岳,点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2.
[13]孙应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5.
作者简介:胡鑫泽(1998—),男,汉族,山西阳泉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