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硬膜外血肿应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的应激反应分析
2023-08-03李延喜崔旭波
李延喜 崔旭波
(铜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铜川 727000)
以往临床上多应用开颅手术对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穿透开颅手术由于创伤比较大,会造成患者应激反应增高现象,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并随之出现更多的炎症反应,易发多种并发症现象,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将微创技术逐渐引入到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中[1]。本文主要探讨脑外伤硬膜外血肿应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的应激反应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共收治的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4.38±6.79)岁;损伤类型:打击伤5例,坠落伤8例,车祸伤23例,其他损伤1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4.25±6.38)岁;损伤类型:打击伤8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21例,其他损伤11例。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发病到入院的就诊时间<48 h;有明确外伤史;经CT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血肿,无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已排除脑部恶性肿瘤患者;脑卒中病史者;颅脑手术史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导致脑出血或硬膜外血肿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常规基础治疗后,气管插管,全麻,病灶组织定位,标准减压颅骨切除,合理控制骨窗大小,12 cm×12 cm,打开侧裂池后脑脊液排出,脑组织坏死性病变及颅内血肿完全清除取出,止血,缝合硬脑膜张力。术后根据检查结果观察瞳孔情况,判断是否有脑肿胀或迟发性颅内血肿,或颅内压药物难以控制,脑池明显受压,减压窗张力异常增高。再行对侧颅骨减压,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血肿,骨窗开口直径≤7 cm。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常规基础治疗后,依照患者CT检查中血肿位置为标准,以血肿的中心作为靶点,将靶点的最近皮肤作为穿刺点,并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将穿刺针一次性的穿透颅骨和头皮,进入到患者硬膜外的血肿区域,之后慢慢的将血肿抽取出来。并应用0.9%的生理盐水对病灶处进行冲洗,直到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之后将60 000 U尿激酶注入,之后将导管保留4 h之后进行引流。
1.3观察指标 应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进行疗效判定,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总有效率=Ⅳ级比例+Ⅴ级比例。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和每搏变异度(SVV)情况。
2 结 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两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观察组1例、2例、3例、23例、17例;对照组2例、6例、8例、16例、1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5.22%(χ2=5.974,P<0.05)。
2.2应激反应指标 术前,两组SVV、SVI、CI、MAP、HR对比无差异(P>0.05);术中,两组SVV、CI对比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SVI、MAP、HR高于对照组(t=2.960、2.616、2.516,P均<0.05);术后,两组SVV、SVI对比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CI、MAP、HR高于对照组(t=2.805、2.484、4.909,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2.3术后并发症 术后,两组发生置管部位感染、肺部感染、外伤性癫痫、继发性出血的情况分别为,观察组2例、1例、1例、1例;对照组4例、3例、3例、3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8.26%(χ2=4.420,P<0.05)。
3 讨 论
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接受手术及时清除血肿,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是治疗硬膜外水肿的关键步骤[3]。在传统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过程中虽然能够在更直接的视觉状态下将血肿清除,减轻患者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情况,从而提升患者颅内压,但传统开颅手术不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而且还会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现象。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是通过CT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患者颅腔内部让血肿自然排出,并对一些已经凝固的血块应用尿激酶溶解之后自然排出,能够达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压迫,从而恢复患者血供的治疗目的[4]。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不仅操作方便,且对脑组织额外损伤较小,可以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尤其是适用一些不耐受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但相关研究[5-6]表明,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仍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清除血肿的效率低于传统开颅手术患者,所以更加适用在血量为40~70 mL的患者,而对于一些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依然有限考虑开颅手术。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明应用微创引流术的患者预后情况更好,这也证实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对患者所产生的床上更小,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本文结果显示,术前,两组SVV、SVI、CI、MAP、HR对比无差异;术中,两组SVV、CI对比无差异,但观察组SVI、MAP、HR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SVV、SVI对比无差异,但观察组CI、MAP、HR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应用微创引流术患者在局麻状态下,SVV、SVI、CI、MAP、HR指标依然较开颅手术患者更为稳定,这是因为微创引流术不需要打开骨窗,所以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指标更轻微,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明微创引流术对患者创伤性更小,从而减少了患者术后置管部位感染、肺部感染、外伤性癫痫以及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现象。研究[7]显示,微创引流术在应用过程中,比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床上更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这是因为微创引流术不仅创伤性小,而且手术不需要全麻处理,所以临床价值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