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疼痛的临床分析
2023-08-03韩先伟蒋惠君
韩先伟 蒋惠君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骨七科,陕西 西安 710000)
椎体转移瘤是最常见的脊柱恶性肿瘤之一,多继发于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1]。患者往往都存在转移部位的顽固性疼痛,大部分人使用止痛药物后效果并不理想[2]。部分学者利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取得很好的疗效[3]。125I放射粒子通过在体内持续发射射线,经连续的辐射作用,以控制肿瘤的生长,达到治疗及缓解疼痛的作用[4]。因不同的恶性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不同,本实验选取肺腺癌椎体转移患者,从而更准确的评估125I放射粒子植入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因骨转移瘤疼痛入住我院骨肿瘤科的20例确诊肺腺癌出现椎体转移的患者,全部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下降1个水平为有效,下降2个水平为效果显著(按NRS评分0、1~3、4~6、7~10分)。纳入标准:(1)有肺腺癌病史,经影像学证实为椎体转移,或无恶性肿瘤病史,经活检,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肺癌椎体转移的患者;(2)预计生存期>3个月;(3)不愿接受手术及外放射治疗者;(4)疼痛明显,NRS评分>4分,未经过规律性药物或其他方法的止痛治疗;(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恶病质或合并全身感染无法耐受治疗者;(2)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或严重的精神类疾病;(3)存在椎体病理性骨折或因病理性骨折导致的截瘫者;(4)对局麻或金属有过敏反应者;(4)无法配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2仪器设备 选用我院核医学科德国西门子螺旋CT扫描仪,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日本八光18G穿刺针,全封闭防辐射组配式粒子植入器,125I放射粒子为密封钛制圆柱体,内含30颗粒子,消毒后与植入器组合使用。一次性手术包。
1.3方法 术前患者进行病变区域CT扫描,描绘出不同层面病灶范围,并将整理好的数据传入TPS系统,制定术前治疗计划,确定粒子的数量和排布位置。术中患者取俯卧位,再次CT扫描标记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后铺单,注意暴露手术区域(图1),采用局部麻醉,麻醉满意后插入穿刺针(图2),再次CT扫描观察穿刺针的位置,结合术前TPS制定的计划,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位置合适后组装植入器和粒子,按计划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图3),将植入后的图像传入TPS进行对比,进行增补粒子直至满意。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治疗,记录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图1 CT扫描标记治疗区域 图2 植入过程中穿刺针插入 图3 125I放射粒子植入
1.4疼痛评估 治疗后通过疼痛评分(按NRS评分 0 、1~3、4~6、7~10分)让患者根据主观感受评估疼痛程度,并记录。随访3个月,每月评估1次,与术前疼痛程度对比,疼痛水平下降且维持3个月者为有效,疼痛出现反弹或未见明显变化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NRS评分 术前,NRS评分显示4~6分10例,7~10分10例;术后3个月,4~6分者下降至1~3分有8例,下降至0分2例;7~10分者下降至1~3分有9例,下降至0分有1例。患者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随访比较发现,经NRS评分评估,疼痛平均下降1~2个水平,部分患者疼痛完全消失(χ2=2.5,P<0.01)。
2.2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粒子植入过程顺利,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2例出现穿刺区域的伤口渗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 论
椎体转移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外放射治疗。虽可减轻患者疼痛,但频繁的照射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5]。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以其准确度高,作用时间长,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小,易于防护,可重复性,止痛效果好等优势,逐步被患者所接受。125I放射粒子植入的止痛机制尚不明确。D.R.Jansen等[6]认为放射粒子在衰变过程中通过持续释放低能量射线辐射破坏肿瘤DNA双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电离辐射可以减少辐射区域的血供,导致辐射区域缺血缺氧,细胞内线粒体水肿等变化影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肿瘤细胞缺少合成物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电离辐射还可以破坏神经纤维,导致神经元信号传导异常,达到止痛的目的。近年来部分学者把125I放射粒子植入应用于骨转移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7]。
随着技术的开展,出现125I放射粒子联合椎体成型术(PVP)、89SrC12、深部热疗治疗骨转移瘤,都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8-10]。但这些治疗方法选择的全部为不同肿瘤类型的患者,忽略了不同肿瘤的病理类型对放疗敏感性不同,以及PVP,热疗技术的联合,进一步影响对125I放射粒子植入止痛效果的判断,并不能准确的反应125I放射粒子的疗效。而本实验选择患者全部为肺腺癌骨转移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排除了其他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的干扰,更能准确的反应125I放射粒子治疗肺腺癌椎体转移患者疼痛的效果,虽然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期进行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