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引用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
2023-08-03彭宛然
彭宛然
图书名称:《诗意的生物》
作者:秦自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58.00元
说到《诗意的生物》,就不能绕开“诗意”一词;说到诗意,就不能绕开书中大量引用的古典诗词。全书共引用古典诗词208首,有据可查的作者105人,以两晋以后,特别是唐宋诗人为主,外加《诗经》七首,《古诗十九首》之一首。苏轼引用最多,20首;杜甫次之,13首。此外,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杨万里、辛弃疾、徐夤、郑谷等也各有数首。
208首古典诗词引用,作用有三:其一开源引流,引出话题;其二彰显物性,说明物理;其三突出诗意,展现文化。如飞蛾扑火(P7)、梁祝化蝶(P32)、庄周梦蝶(P33)、蝶衣晒粉(P124)、金蝉脱壳(P44)、螳螂捕蝉(P53)、囊萤夜读(P72)、腐草化萤(P70)、鸠占鹊巢(P176)、望帝啼鹃(P158)、梅妻鹤子(P232)、松鹤延年(P230)、一品仙鶴(P230)、五福临门(P236)……把生物置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能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兴味,能于这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兴味中,产生精神的融通情感的共鸣,能使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产生基于生物而又高于生物的感慨。
读《诗意的生物》,会使人无端地相信:蝴蝶,是一种属于中国的虫,一种叫作爱情的虫,一种不死不灭的永恒的破碎(P32);杜鹃,是一种属于中国的鸟,一种叫作乡愁的鸟,一种不即不离的深远的伤痛(P171)。那不禽不兽鼠中仙(P235),那不仁不义鸟中奸(P175),那檐前屋后黄鹂啭(P206),那顾盼回转鹤顶丹(P220),那是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所有中国人的,古典的、永恒的、亲切的、有味的,也许不曾经历却一直伤痛的、也许不曾亲见却永远难忘的存在,那是一搭上中国传统文化电波就能破译的文化密码。
于是,本书就有了文化散文的特征。唯其文化散文特征,使得作者的引用,并不局限于中国古典诗词,而是跳出古典诗词之外,立足于更深广的文化之中。诗词引用之不足,故辞赋之、散文之、小说之、传说之、文物之……
《诗意的生物》,一本书卷气息浓厚的书,是学者的书写,是文人之为文,是智慧叠加的智慧。它彰显了一个道理:不读书,无以言。
引用做得好,要过两重关:一是积累要丰富;二是避免补丁式的堆砌感。易中天谈“学术”,说中国重“术”轻“学”。易中天的意思是:“术”是技巧和方法,“学”才是读书应有的本分和内涵;中国人重考试,重的就是“术”,是应对考试的诀窍;考试以外的书,统统不看。
《诗意的生物》,恰是一本“学”“术”并重的书,积累是“学”,避免补丁式的堆砌感,就是“术”。积累无捷径,拼的是时间,书要读得“死”,写要用得“活”,先死而后活,死去方活来。要用50%的时间去积累和调动素材,要用50%的时间,去让你积累和调动的素材,无缝焊接,圆转自如,仿佛毫不着力,信手拈来。
所以,《诗意的生物》,是一本对读者用情很深的书,情到深处,即在于务求“学”“术”,不吝用时,不肯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