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与校长
2023-08-03吴新华
吴新华
什么是学校?高楼大厦?优雅环境?让每一堵墙和每一扇窗都会说话?非也非也,其实学校很简单,它就是一群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很多事情不必太清楚、太刻意。梅贻琦校长之名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也,乃大师之谓也。”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表达。
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要读书。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丰碑。当年,梅先生找梁思诚先生设计西南联大,图纸一改再改,最后也只能用茅草泥砖盖之,思诚先生泪奔,曰:“这样的房子还要我来设计吗?”然而就是这样的学校出了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百位院士,一大批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崇尚读书,兼容并包、独立人格、守规自由、百家争鸣、平等尊重是西南联大之精神,我给这个学校的评价是“三不像”——校长不像校长,教授不像教授,学生不像学生。但正是这“三不像”造就了人才辈出。一个学校如果有一个学生不读书,是这个学生的悲哀,有一个教师不读书,是这个教师的悲哀,然校长不读书,不仅是校长的悲哀,而且是一个学校的悲哀。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要读书,时下流行各种“书香学校”“书香校长”评选,恰恰也说明某种教育现状的无奈,本来书香墨迹就应该是学校之所以是学校的本然,因为学校就应该充满書香,学校无书香不叫学校。学校就应该是知识的殿堂,书籍的老大,精神的贵族。
何为校长?领航人?教育家?班长?非也非也。校长其实是解决师生问题的服务者。师生有问题问你,如果你说:“我先想一想,你们也再商量一下。”这事多半拖一拖就拖没了,学校的事必须见缝插针,快刀斩乱麻。有人说,好的管理者就是头脑清醒地把事情糊弄过去。这是错误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清醒准确是不二之法。糊涂虽然也有糊涂的好处,它暗含的是一种信任关系,当大家愿意跟你“糊涂”的时候,就证明某种更牢固的信任关系正在建立。但这种信任不可靠,一旦被破坏就无法修复,校长和教师之间没有真正的信任关系,沟通成本会增大,人际环境会变差。理想的关系是来自教师对校长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因为职位、能力,而是人品。
校长必须记住:如果信任不存在,指望用严谨的机制来管理教师是极大的错误。一套严谨的管理缺失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话,就是一套冰冷等级秩序,既没有内心的价值认同,也没有共同“签署”学校文化,表面上在校长直接领导下指哪打哪,实质上那就是一盘散沙。校长还必须警惕的是在工作场合建立所谓亲密关系。它既复杂又幽深,属于八小时以外,把它跟工作扯在一起,最后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别人。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学校或者说校长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温柔地对待每一位同事。以柔克刚是管理的正道,大数据量化的方式管理学校虽然客观、精确,但如果跟教师交流的方式只是规则,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定是虚假的感情。如今许多校长已经习惯学校重大事情由他拿主意,这是极端错误的,应该多调查,多听民意。比如以投票的方式了解情况,进行取舍判断等,有人担心投票太主观,不够理性,其实选票原本就是基于情感而设计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情感几乎就是人类的唯一强项。有人担心投票太死板,毫无弹性,其实投票本身也是基于公正而设计的,公生明,明生威。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管理的本质就是情绪管理。校园像恋爱场,如何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非常重要。没有情感,权力往往会失控。事实上,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不了好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缺乏真正的爱与尊重,而不是缺乏理性的规章制度。学校需要“动情”“煽情”吗?回答是肯定的。在一所还能动情和煽情的学校里,许多问题在成为问题之前就已经消失了。好的管理是有预见、静悄悄、平淡淡。
校长不是船长,也不是掌舵人,校长更像厨师:端出一盘什么样的菜主要取决于使用什么材料,配料怎么搭配,什么时候出锅。如果说学校里有什么事情需要校长做决策,制度、权力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校长的气质、格局、品味,甚至是校长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