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的价值选择与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03丁欣雨王成
丁欣雨 王成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性与学理性、同一性和多样性、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结合的价值系统,是当代中国马克主义最集中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新时代的榜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其铸魂育人和价值引领的价值内涵契合着新时代榜样教育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机理深入剖析新时代榜样教育实效性式微的现实表征和原因,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成“人”教育,转变教育方式、追寻原型叙事,更新教育内容、深化情意教育,构建一条切实可行的榜样教育实践路径,实现榜样教育强有力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教育;现实表征;价值取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173-04
Abstract: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re the most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value demands. Its value system contains the unity of humanity and rationality, the unity of identity and diversity,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value, and its value connot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new The value pursuit of model education of the times. In the new era,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model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 optimize the value practice path of model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leading rol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deeply analyze the deviation of model education value from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s and reasons, innovate educational concepts, strengthen "human" education, transform educational methods, pursue prototype narratives, update educational content, deepen affective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powerful educating effect of model education.
Keyword: socialist core values; example education;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value orientation; practice path
作為提高青少年德育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载体,榜样教育历来为我们所重视。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政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时代英模榜样人物学习宣传,持续讲好不同时期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探索完善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把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当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榜样群体和个人,为我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和榜样力量。然而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榜样教育出现学思分离,知行脱节等问题,榜样教育实践效果式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体现国民教育全过程,转化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故在当前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铸魂育人作用,全面深入理解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探索榜样教育的价值实践路径,对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榜样教育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榜样教育实效性式微的现实表征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承载着推动我国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引领价值。然而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及价值观念多元化也对我们传统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盛行。榜样教育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重逻辑导向引领轻教育规律、重实用功利轻理性思考、重宏大叙事轻个性表达、重社会价值实现轻个人价值满足,致使榜样教育效果式微。
(一) 重逻辑导向引领轻教育规律
政治性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属性,是榜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作为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同样不容忽视,坚持以政治性为引领,遵从教育规律开展榜样教育,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榜样教育以理性逻辑替代教育规律,过分强调榜样教育的观念意识表达,忽视了对榜样教育规律的研究和遵从。特别是在榜样的塑造和学习中过分强调榜样教育的共性选择,忽视了个体的成长发展规律,致使榜样教育对象学虎画猫,甚至导致一部分人,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不顾个人实际情况而模仿性见义勇为,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二) 重实用功利轻理性思考
榜样教育是价值导向和工具导向统一的教育活动,榜样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青少年完整人格,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榜样教育的价值选择趋向功利化和有限理性化,一些人为一己之私或者一地之利,放弃榜样教育应有的原则和价值追求,榜样教育成为一种一时的任务或秀场,榜样教育的价值导向为工具导向所取代,致使榜样教育目的性、功利性极强,在这种现实功利的绑架之下,榜样学习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沦为某些人规避道德风险和攫取政治利益的手段[1]。榜样教育丧失了本元价值。
(三) 重宏大叙事轻个性表达
榜样的精神是高尚的,榜样的行为是具体的,榜样并非脱离生活,而是贴近生活,发端于平凡。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解决的办法各异,成为榜样人物的方式和道路也不一样,然而在榜样塑造过程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往往过多地从需要和责任的角度去阐释榜样教育的价值意义和追求,树立的榜样往往都是宏大叙事的“代言人”,是脱离现实生活、没有骨骼、血肉的“标签式”伟人[2],榜样失去了个人生活体验和鲜活的生命气息,成为一个不食烟火、“高级而无趣”的人。
(四) 重社会价值实现轻个人价值满足
榜样教育是人的教育,既要充分强调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力量,又要尊重人的本性需要和正常诉求。长期以来,我们的榜样教育过多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和满足。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新时代的榜样教育机制也要立足人民,尊重民意,从单向灌输转为双向塑造[3]。可以说,尊重个人价值追求和正当利益诉求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榜样引领社会风尚,塑造既具有国之大义,又能体现个人正当权益的榜样人物形象,更符合时代要求、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更能发挥榜样教育的价值和效用。
二 榜样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分析
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在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榜样教育的亲和力不强、对现实的回应不足等,榜样教育实效性弱化。
(一) 榜样教育规律把握不够
教育规律是我们开展榜样教育的依据和基础,是榜样教育取得成效应关注的首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现实中,由于深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诸多因素的影響,榜样教育趋向功利化、工具化、有限理性化等,致使我们塑造的榜样虽来自群众却脱离了群众,虽来源于生活却失去了生活气息,成为只有形体没有血肉、只有价值没有灵魂、趋向神化的圣人,榜样教育也失去了生活的沃土和鲜活的生命力,进入可敬不可亲、可敬不可学的教育怪圈。
(二) 榜样教育的亲和力不强
榜样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时代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更替,单一榜样典型人物和单调的教育方式导致榜样教育认可度降低,教育效用递减,榜样教育必须遵从时代要求,结合时代特征,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号召力的榜样形象,不断推动榜样教育动态化发展。现阶段,榜样教育中人物塑造较为随意,未能与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相契合;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将传统教育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形式缺乏针对性,多是大水漫灌,缺少精准滴灌,未能体现出社会现实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榜样教育持久传播度、认可度、接受度低,导致榜样教育虽遍地开花,却多成为无果之花。
(三) 榜样教育现实回应不足
传统的榜样教育中,为突出榜样的价值意义,在榜样塑造时,有时会有意或无意中拔高榜样身上的闪光点,榜样脱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人之常情,与个人价值认知脱节,榜样疏离现象出现。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追求,面对相同的榜样,不同时期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需求,如果在榜样教育中我们给榜样造模型、画脸谱、千人一面,而忽视社会现实多样化的需求,那我们塑造的榜样形象再多,开展的榜样活动再丰富,也无法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和内省,榜样教育也就失去了教育引领的基本功能。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榜样教育机理分析
(一) 榜样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榜样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和价值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第一,夯实榜样教育的价值理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全体人民共同持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新时代榜样教育提供了理论场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新时代榜样教育构筑了价值选择和理论根基。
第二,擘画榜样教育的行动蓝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体人民的价值指引方向和行动指南,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认知和行为选择。在榜样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榜样教育的价值取向,为榜样教育提供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的道德规范、前行的动力和方向指南,规划榜样教育的行动蓝图。
第三,蕴含榜样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我们生活实践中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和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榜样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出发,从价值观角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榜样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奠定了价值基础,明确了榜样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质要求。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榜样教育的机理分析
利益和观念是影响行为者行为方式和行为选择的两个基本因素。在实践活动中,行为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影响着行为者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着行为者的角色认知、价值定位和行为选择,而行为选择会反作用于行为者的价值观念,具体表现为强化或者弱化行为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其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人们选择榜样的依据则是社会规则设定的利益回报方式, 无论何种教育都不可能胜过社会规则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国家视角,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价值念进行凝练和总结,凝聚着全社会的价值理想和共识,是全社会的价值准则和规范,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持有。榜样教育也从单一的国家视角中升华出来,从奉献牺牲转向志愿服务,从完美转向闪光点,从单一主题转向多元化阐释,榜样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明显增强,认可度更高,榜样教育与人们所持有的价值理想产生同频共振、情感共鸣。受教育者在情感共鸣中主动认同和接受榜样典型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并在爱的伴随中学习、效仿,逐渐由“他律遵循”升华为内在情感上的“自觉践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转化为教育的行动自觉。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榜样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马克思指出,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产生便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占据主体地位,统领着社会价值体系,规定着榜样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故实践中我们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作用于榜样教育的作用机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观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将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和教育对象主体价值观念结合起来,将榜样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思想、引领风尚,提升新时代榜样教育的效用。
(一)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强化“人”的教育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根本性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最集中、最简洁的表达[5]。故榜樣教育首先是一种人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心里撒下智慧和德行的种子。然而现实中功利主义盛行致使榜样教育沦为工具主义的牺牲品。正如陈华仔在《卢梭的榜样人生》一文中所说,人们之间的模仿如果是基于自我利益,而缺少对共同社会生活的关注,那社会上只会出现更多只考虑自我而损害政治共同体的自私鬼[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诉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契合了榜样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因此在榜样教育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为指导,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起来,遵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成长规律、个人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强化“成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差异性,因而榜样教育也要契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榜样经历还原成长轨迹,通过榜样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受教者在教育的浸润中成为人格健全、思想理性、价值意识发达、心态平和健康的人。
(二) 坚持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加强原型叙事教育
榜样教育是实践化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榜样原型和社会现实基础上的。邓小平指出,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的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7]。因而榜样教育须基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坚持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重塑榜样原型叙事,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者传记、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的言说[8]。澄明榜样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由此引导受教育者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踏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使教育实践成为有生命内涵的活的活动。
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者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9]。通过对榜样的真实叙述,如实还原榜样的学习、生活、成长历程、心理轨迹,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榜样人物的个性特征和闪光点,让鲜活的榜样人物触动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灵,使更多的人能够对榜样产生情感认同,让学习榜样成为人心中向往。
(三) 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深化榜样情意教育
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4]。对榜样教育而言,加强榜样情意教育,既是榜样教育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榜样教育价值认知,促进榜样教育入心入脑,达到知行合一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传统的榜样教育注重在知的层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事迹宣传、行为嘉奖、报告会和交流会等将榜样的事迹和精神灌输给大家,但是在榜样时代性塑造及如何入脑入心等方面却缺乏必要和实在的内容和方法。针对此问题,梁漱溟先生认为,教育过程中没能区分情的教育与知的教育,我们常常把教给知识的方法用于情意教育,其实情的教育应当从怎样使他那为这孝悌忠信所从来之根本得以发育来审察[10]。
每一个榜样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机缘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当下网络新媒体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更直观、可视化程度更高的特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运用微视频、微漫画等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形式将榜样事迹和精神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真实、生动、形象的姿态展现出来,促进人们的心灵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得到浸润和洗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成学生满怀爱意的榜样追随[11],实现榜样教育强有力的育人效果。
总之,榜样教育既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无规可循的事实堆砌,而是见贤思齐的一种感化——内化—外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之为教育,就在于对人的发展的养护,文化的传递和心灵的唤醒[12]。通过榜样教育完善自我人格,唤醒自我心灵,促进自我向上向善之心并投身于实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育效果自然而成。
参考文献:
[1] 李蕊.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7(7):43.
[2] 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与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1):80-83.
[3] 赵子林.自媒体时代榜样教育的新特点与新机制——基于“最美人物”现象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120-12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258.
[5] 陈新夏.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总体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7-24.
[6] 陈华仔.卢梭的榜样人生[J].北京社会科学,2014(2):109.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317.
[8] 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9]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9.
[10] 梁漱溟.教育与人生:梁漱溟教育文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50.
[11] 孙瑞玉,张赛赛.榜样教育:发生、偏向与回归[J].当代教育科学,2020(10):72-77.
[12] 韩延明,等.大学文化育人之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