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改革与实践

2023-08-03王才东刘苏萌孙玉胜

高教学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服务毕业设计

王才东 刘苏萌 孙玉胜

摘  要: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加强选题环节审核管理、推进学业导师制建设、强化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和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教学成效显著。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性指导;教学改革;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124-04

Abstract: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graduation project of undergraduat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ion project, strengthening the exam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pic selec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strengthening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etc. By reforming the management service of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the quality of thesis is improv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words: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novative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management service

本科畢业设计(论文) (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2]。本文针对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从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加强选题环节审核管理、加强学业导师制建设、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效衔接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

一  毕业设计工作存在问题

面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本科毕业设计培养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过程管控和监督环节流于形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先松后紧”的状态,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前期精力投入不足,后期突击完成论文,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2)选题不能突出专业特色、部分课题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在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是否能够有意识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制约因素的考查与评价。

3)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指导责任发挥不够,对学生有效指导和监督不到位。部分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工程背景、工程实践和工程经验不足,对先进工程技术和前沿生产方法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实践类毕业设计指导要求。

4)毕业设计考核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标准没有针对课程目标设计,不能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毕设成果。评审意见笼统,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设计。

二  毕业设计工作改革措施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训练。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3-4],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  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导向

学校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从毕业设计选题、开题、设计/实验过程、论文评审、抽检、答辩、成绩评定和文档管理等方面,对每一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以选题、开题环节为例,指导教师将拟定的课题提交系统,需经过系主任、教学督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逐级审核,确保选题质量。

重视开题工作。开题答辩工作包括学生答辩陈述、答辩组评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评委点评等环节。通过开展开题答辩工作,了解学生对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现状理解程度以及课题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制定毕业设计各环节工作质量标准,明晰指导教师职责,教师自觉承担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责任,系主任和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对各环节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持续改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与学术道德及规范意识教育。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管理办法》,每年在毕业设计答辩前组织抽检工作,覆盖所有专业。论文抽检结果将作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认证以及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教学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抽检盲审评价为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优先推荐为省优秀学士论文,并给予指导教师工作量奖励。对抽检盲审评价不合格的本科毕业论文,视情况督促学生限期整改或延期答辩;对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毕业设计资料归档后,各二级学院组织各教研室进行材料互查,确保归档资料完整性、规范性。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每年组织毕业设计工作专项检查,对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论文质量、过程管理规范性、成绩评定合理性和持续改进分析等方面进行检查,形成毕业设计年度质量报告,并向各二级学院反馈存在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具体详见表1。

(二)  加强选题环节审核管理,提高选题质量

毕业设计的选题即选择具体的研究目标,确定合理的研究范围[5]。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下,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内容相对独立,与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相关性不高,毕业设计课题多与老师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相关。因此,该环节更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选题环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类管理。

1)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职业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确定相应的题目和方案,注重学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6]。论文选题应结合學生择业意向,应用性要强,尽量与生产实践、成果转化相关,重点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2)对于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为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科研”的学习模式,毕业设计的选题经师生充分沟通,结合学生拟深造的研究领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课题及实验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3)根据专业特色,鼓励相关专业布置综合性题目。开展团队课题,各成员相互协作、发挥各自所长,联合攻关,不仅能提高课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扩大创新类毕业设计覆盖面。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学校依托创新基地开设创新类毕业设计实验班。由工程训练中心负责组织实施,面向全校公布课题,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自主选题。

5)鼓励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毕业设计联合选题、行业联盟毕业设计选题。

(三)  推进学业导师制建设,提升指导成效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本科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7-8]。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高校,积极推进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将学业导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导师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作用。导师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过程中要明确毕业设计学习目标,提前策划毕业设计选题,做到“提前准备、尽早完成”。

训练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与阅读,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和科研实践的条件;利用导师群组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督促导师加强对学生的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利用学业导师制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到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第六学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相关研究,避免将所有工作放到第八学期,导致与考研、找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

学校出台《关于教师进企业从事工程实践的暂行规定》,重视提升教师工程背景和工程经验。明确教师进企业从事工程实践锻炼相关要求,将其作为职称晋级的必备条件。要求青年教师进企业参与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工作期满,经校企考核合格后方可计入教师个人进修学习档案。

近五年,已有340余名青年教师到郑州宇通、许继集团等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带回了大量的一线知识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并将真实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对提升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水平、支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工科类专业,鼓励双导师制,聘任一些校外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协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四)  强化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优化工作模式

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设计过程包括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周期较长,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强化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基地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项学科竞赛的机会,引导各专业将毕业设计与双创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双创教育实践与毕业设计有效衔接。对双创类本科毕业设计要灵活安排,鼓励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选题进行拓宽与加深,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优化、建模与仿真、试验测试与数据分析。学生创新实践取得的相关数据作为毕业设计研究基础,充实毕业设计工作,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应对突发状况导致的实验类课题无法开展的窘境,新冠感染疫情期间,该部分学生提前介入课题,利用前期获得的实验研究数据充实毕业设计,大大减小了疫情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影响。

(五)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协同育人

鼓励各专业积极参与专业教指委、行业联盟组织的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大赛,结合行业企业工程实际需求,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把企业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设内容,真题真做,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校连续9年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分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大赛,联合毕业设计由题目筛选、开题汇报、中期交流和最终答辩4个环节组成。学校从第一届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大赛至今,多次获得优秀全国联合毕业设计,7名指导教师获得全国联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我校承办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会,为该专业师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拓展该专业教师的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学生参加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毕业设计大赛,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积极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组建校企卓越工程师班,组织学生去企业参与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丰富了产教合作的内涵,推动了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拓宽了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渠道。

(六)  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确保持续改进

建立了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针对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和文档归档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流程,突出过程管理、过程性考核,做到师生交流指导有记录,提高毕业设计指导的实效性。利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置各环节时间节点,要求师生按时完成各环节任务和文档,对毕业设计进度“滞后”的学生加大警示力度,及时督促指导教师“点对点”做好帮扶工作。通过审核环节的设置,过程管理文档更加规范。

严格答辩标准,实行淘汰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做好毕业设计。2018年开始,出台延期答辩管理规定,对于6月份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学生3个月时间进行修改完善,9月份组织该部分学生参加延期答辩,严格答辩程序,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建立毕业设计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机制,及时收集各个环节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做到有效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为了解毕业设计工作中师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师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問题和实际困难,学校和二级学院及时给予帮助、解决。通过问卷内容的科学设置,反映出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和能力达成情况。

三  结束语

通过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教师结构进一步完善,共聘任330余名兼职指导教师。近5年有340余名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提升了工程背景和工程经验,促进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2)工程实践类应用型课题比例高。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中工程实践、技术开发等应用型课题占比逐步提高,2017年以前该类题目占比仅为80.3%,2018年提高至87.4%,2019—2021年的占比分别为95.2%、93.4%、94.1%。

3)建立了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闭环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毕业设计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诚信与学术规范意识增强,论文总文字复制比(重复率)明显下降。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中,被抽检论文连续5年全部合格,获评省优秀学士论文数量位居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湘梅,张敏.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理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3):69-71.

[2] 贾利晓,金文中.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3):102-104.

[3] 任玉成,陈翠忠,额热艾汗,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3):141-143,152.

[4] 吴军,秦福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6):539-543.

[5] 赵健,范士杰.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8(20):32-34.

[6] 张莉,张丽,刘飞阳,等.提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253-255,270.

[7] 朱佳斌,李秋实,付宇卓.工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作用及其对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81-87.

[8] 曹晨旸,王要令,付丽楠,等.工程教育认证导向的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17):295-296.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服务毕业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老干部群体特征研究及新型服务形式的探索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