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院反哺社区的实践正在成为新学科

2023-08-02王南溟

中国美术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宝武蝶变美术学院

王南溟

评 “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

去年年底在中华艺术宫开启的“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及论坛传递出了这样的一个信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将要搬到宝武工业遗存所在地——一个当年上海赫赫有名的上海第一钢铁厂,这印证了上海美术学院如何以反哺社会的方式带动宝武居民区的社会美育。在这些年来上海的社会志愿者行动与文化部门政策和行政创新的基础上,艺术社区在上海不仅使其形态获得了专业度,而且这次展览和研讨还将最新的艺术社区理论通向宝武社区的未来。

正如策展专业提示的理论“一个好的展览不等于所有的好艺术家相加,反过来却是一个认为不好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可能组成一个好的展览”那样,展览和作品之间完全由于这种复杂关系而让策展主题与方法论成为策展训练的对象,更何况展览中的作品未必能保证都由好作品组成。所以本次“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将宝钢采风写生作品连接到以往与钢铁题材有关的藏品,再由《云上一公里》的建筑模型、图片和虚拟影像等作品的呈现来为上海美术学院将在宝武的未来规划主线贯穿到“艺术社区场域”中,从而形成上海艺术社区视角的历史与当下语境时,才使得这个展览并不是以某个作品本身为中心,而是在新的理论框架和策展主题的设置下,将钢铁题材作品转换成了一种连贯性互为阐释的素材,从而使这些素材在主题展中使展览本身即成为一件作品,同时使作品也获得了阐释的价值,这样的展览才能叫专业策展。反之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业余的展览,这在有策展专业的美院是很不应该的。

实践中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理解“艺术进社区”的,围绕着“社区美术馆”命题,有人还在媒体上提出争论意见。而“艺术社区”在上海的社会志愿者实践,同时也在上海公共文化政策中做出了反应,2021年末,上海市文旅局召开了一次“‘艺术社区座谈会”,然后推出上海的“艺术进社区”优秀项目,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华艺术宫的“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也呈现出了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的创意思考及其推动,它已经是政府部门、美术馆、学院、社会志愿者趋同认知的总体体现。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特别是艺术管理的学生早在2018年的社区枢纽站平台上就参与了实践,除了 “艺术进社区”实践项目中有上海美术学院师生们的作品,艺术管理的研究生们更加地一直活跃于社区现场,社区枢纽站推进的全国第一个社工策展人岗位就设于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第一个在社工策展人岗位上实习的就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也是第一次将策展专业置于社区专业中的实践。社区枢纽站从2019年“社工策展人工作坊”开始的讲座和实践,其实就是艺术如何走进社区的项目式学习,到2022年上海大學社会学院开设了“艺术社区”专题课,社会学院的学生通过考察并开始联合策展;而这次中华艺术宫的展览又直接将《艺术社区课堂》放到了展区中作为一件过程作品,四川美术学院的虎溪计划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艺术社区课堂在一个展区,一个是美院的社会美育实践,一个是从理论上来讨论这样的实践在艺术社会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社区在近年来的上海形成了合力,最初是来源于上海的专业美术馆的社会志愿者,而当志愿者作为一种行动人群,在上海的发展以及学院本身就需要将学生的实践发展到“项目式学习”时,便组成了社区枢纽站的综合发展,它是集美术馆、学院与社会志愿者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它给公共政策、公共行政与立法都提供参考案例和用于创新型政府的文化创新的理论指向。而在这次展览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对学院如何反哺社区作了很好的理论开道:艺术社区带动了新学科,艺术社区带动了个人与社会的新系统,艺术在社区中的中介身份有待于用在上海美术学院与“蝶变宝武”的前景上。

(作者系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策展人)

猜你喜欢

宝武蝶变美术学院
皖美出行“蝶变”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浅谈工业厂房改造设计——以宝武集团某项目为例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宝武50亿铝基新材料及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三门峡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蝶变cosplayer
中国制造“蝶变”40年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