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解析(八)

2023-08-02苏刚

中国美术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徐浩师法董其昌

苏刚

东坡先生书,深得徐季海骨力。此为文湖州《洋屿诗帖》,余少时学之,今犹能写,或微有合处耳。

译文:

苏轼的书法深得徐浩书法的骨力。这本苏轼为文同书写的《洋屿诗帖》我年轻时学习过,现在还能写,有的地方还能写到佳妙之处。

解析:

从徐浩与苏轼的作品来看,二者从笔法到字法都有一定相似之处。在细微之处,徐浩基本上笔笔藏锋,苏轼是藏露兼用;在字形的处理上,徐浩字字大小处理比较平均,苏轼大小长短,更加灵活,富有音乐感。论书者认为徐浩书法力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盖锋藏画心、力出字外之故。在这一点上,二者颇具相似之处。在《山谷题跋》卷五《跋东坡书》中这样记载:“(东坡)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似徐会稽。”至少在黄庭坚看来,苏轼中年的书法面貌与徐浩很相似,但并未提其有无师承的关系。在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尾字号引《苏长功外纪》记载:“苏公早年学徐季海,极瘦劲可喜。”此材料是否可靠一直是个疑问。

这是因为,在《山谷题跋》卷五《跋东坡墨迹》中还记载:“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黄庭坚在这里明确把二人书法面貌相似的原因归结为苏轼早年对《兰亭序》的学习,而非师承关系。同时,苏轼本人对这个问题予以回避和否认。《东坡题跋》卷四自评字道:“昨日见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谓似徐书者,非也。”苏轼的儿子苏过对这个问题否认得更加坚决,《斜川集》卷六《书先公字后》云:“吾先君子,豈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于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工,而端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知此然后知其书。然其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故时有二家风气。俗子初不知,妄谓学徐浩,陋矣。”

如此看,董其昌此处表述有武断之嫌,同时,董其昌关于这个问题的前后表述也并不一致。比如他后面的叙述中又谈到“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予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虽然一个人的观点有时候是随着时间、地点、阅历而改变的,但在同一部文集里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这肯定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董其昌根据自己的鉴赏经验而非严谨考证的治学方法是值得怀疑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相关材料的无迹可寻,这些悬疑问题的考证确实存在着困难。但是,董氏后世的学者在缺乏事实依据,没有对比董其昌自相矛盾的前提下就以讹传讹,这种缺乏严谨态度的现象需要今天的我们引以为戒。但从书法传承的角度来讲,风格的相似未必就一定是师法关系,不相似的未必就一定不是师法关系。或者,在师法的角度上,齐白石的话更有力度——“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猜你喜欢

徐浩师法董其昌
明 董其昌 行书辋川诗册
神通广大的秋司令
董其昌作品欣赏
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研究述论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师法自然,规划和营造公园特色植物景观
徐浩论书语
徐浩第二张专辑首支歌曲《后来呢》MV正式发布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绿筑迹 ——台达绿色建筑展”台达记者会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