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定位、行动逻辑与推进路径

2023-08-02胡会欣朱妍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产业学院目标定位

胡会欣 朱妍

摘要: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产业学院从探索到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应厘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根据产业发展,满足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学院建设必须有清晰的办学定位、育人目标和建设逻辑,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多方协作,制定建设方案,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学院;目标定位;行动逻辑;推进路径

产业学院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地方高职院校主动寻求突破,融入地方特色,探索建设产业学院,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在探索发展中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产业学院建设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政策理解不深刻,建设路径不明晰,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等,因此,产业学院建设需理清思路,探索研究产业学院目标定位、行动逻辑和推进路径。

一、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定位

产业学院的建设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延伸和深度发展,目的之一就是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是结合各方力量进行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的一次合作创新。目前来看,虽然产业学院创新有多种发展模式,但是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有的还存在育人目标不清晰,产业学院功能定位不明确,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产业学院建设必须找准目标定位,精准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战略。

(一) 明晰产业学院功能定位,发挥特色优势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产物,多方协同育人,共治共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为首要任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产业学院治理主体呈现多样化,保障各方权益,满足校企各自利益要求,成为产业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必须明确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利益共生、产教融合的载体,要保障基本的利益分配,在合作方式、人才培育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确定责任主体,在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产业学院为主体,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依托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充分合作,使产业学院功能发挥到最大。

(二)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产业学院建设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产业学院建设要“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要把人才培养同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等配套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多样化全方位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促进产业技术进步[1]。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重点产业发展区域特色明显,在人才培养上,以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把创新落到实处,符合当地产业领域人才政策方案,适应区域产业发展潮流,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做好新技术、新产品的人才对接。

(三) 突出院校发展特色,提高竞争力

产业学院建设在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把职业院校自身已有特色发挥出来,在科研创新、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职业院校本身优势,优化整合,促进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行业企业,提升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提高院校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产业学院建设的行动逻辑

产业学院既是职业院校寻求人才培养突破,也是企业解决岗位需求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区域产业优化调整之下,产业学院应运而生。厘清产业学院的建设逻辑,对于产业学院未来建设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一) 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驱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职业教育培养了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对促进就业、维持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全面加深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指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要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则要求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产业学院坚持产业为主,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建设前提,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二)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需求

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带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专业设置精准服务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升级调整的要求。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带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适应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要求。产业学院的建设,把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在一起,在科研、师资、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互通有无的合作关系,其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能有效解决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区域产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产业学院的建设需要专业集群,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专业群建设,精准对接产业最新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通过特色化教学,重点培养产业短缺人才。

(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的必然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经过市场检验的高职院校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徑,但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容易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引企入校、送教入企以及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方式,由一方主导,另一方被动参与,久而久之,积极性不高,各方权益得不到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不到保障[3]。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学校、企业联合办学,制定各方都遵守的合同制度,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构建现代管理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达到预期效果。

三、产业学院建设的推进路径

(一) 建立多方协同制度,明确权责归属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合作共赢是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基础。学校、企业在共同建设产业学院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制度不同,运行方式不同,在制定产业学院发展方案时,企业从营利性出发,市场化经营,要确保产业学院可持续运行,学校从培养人才的公益性出发,各方的出发点不同,交流机制缺乏产业学院运行规律的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学院在运行过程中,两者必须有所平衡,才能促进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企业必须制定权责明晰的多方协同制度,找准各自的角色定位,在规章制度之下履行各自的职责,使产业学院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并且有计划、有分工,能够依照规章制度解决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权责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4]。产业学院多方协同的制度建设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参与进来,发挥各自优势,为产业学院建设保驾护航,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 优化组织机构,构建现代管理体系

产业学院治理主体的混合多元制,各治理主體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产业学院的组织模式呈现出多元性。只有把各个主体的优势发挥出来,构建一个具有坚实基础的治理机构,才能在管理上发挥最大作用。目前的产业学院一般由学校领导担任院长,把握建设方向,企业扮演辅助角色,建设双方出发点不同,这种组织方式不利于产业学院长远发展[5]。产业学院的组织机构应由多方共举,建立管理机构,引进理事会制度,理事会由产业学院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组成,制定理事会章程,理事会下设职能部门,制定相关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各方权利义务办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 制定人才“多元培养”方案,创新育人模式

产业学院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人才驱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区域产业的优化发展。产业学院的多元联合办学区别于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单一的人才培养路径,产业学院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在专业设置方面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经多方联合制定,在人才导向上紧跟产业发展趋势,能更好地适应新岗位需求。产业学院的建设,使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育训结合的实践教学落实到位。在育人模式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利用区域产业优势资源,构建更加适合产业学院教学新形态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传递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

结语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产物,是适应产业集群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体。产业学院的探索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共治共管,创新管理模式,根据产业优化调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体制机制,发挥职业院校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夏积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特征及有效路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2,34(02):104-110.

[2]陈小中.高职现代产业学院的内涵逻辑、运行掣肘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2):28-35.

[3]金炜.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设逻辑、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5):28-34.

[4]苏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9):67-69.

[5]翁伟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应为、难为和可为[J].职教通讯,2022(03):5-12.

基金项目:2022 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视阈下高职院校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22YB0546;2022 年度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定位、行动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ZJXH-001。

作者简介:胡会欣(1987-),男,河南中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电影学、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冯会利)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产业学院目标定位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产业学院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