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孩子为什么深陷药瘾

2023-08-02郭洪平

方圆 2023年13期
关键词:美沙服用药物

郭洪平

17岁的张乔得了感冒,尽管病情不重,但一直咳嗽、头疼。为缓解症状,他瞒着父母一次吃下12片药物右美沙芬。之后,服用剂量虽有所减少,但每次仍然服用8片之多。而按照说明书,成年人正常服用剂量最高为一次1至2片,一天最多3至4次。还是未成年人的张乔这样大剂量服用镇咳类药物,身体和精神受得了吗?

“药瘾一来,他满屋乱窜,怪声号叫,砸东西,家人只好把他绑在椅子上安静一会儿,等药劲过去再放他出来。”2021年9月,四川成都某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的医生根据张乔家人的请求,从成都来到绵阳某小区张乔家中,将这个药物成瘾的孩子接走进行脱瘾治疗。

医生说,张乔服用右美沙芬已经3年了。从14岁起,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对他关心照顾不够,加上学习压力增加,这让他内心比较压抑。在一次和同学聚餐时,偶然得知吃右美沙芬药片能够让人短暂解压。出于好奇且正赶上当时季节性过敏有些咳嗽,于是,他一次吃下10片右美沙芬。从那以后,张乔服药形成习惯,一周一次。每次服用后,他都觉得有一种释放感,后来慢慢变成一种精神依赖。

专家表示,张乔的情况不是个例。被滥用的药物,也不仅仅是右美沙芬一种。沉溺其中的,可能还有更多的未成年人。一些未成年人为寻求刺激或缓解学习压力,连续滥用右美沙芬、止咳药水、曲马多等神经兴奋类药物,最终成瘾难戒,危害身心,也累及家人。

染上藥瘾的孩子无心上学行为失常

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使用具有依赖性或有依赖潜力的某种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不合法的街售药物,目的是体验该药物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并由此导致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杨哨读高一时在网吧里结识了几名社会青年。他看到这些青年一边玩游戏,一边喝着一种用止咳水和可乐兑成的“特殊饮料”,喝过之后精神亢奋。好奇心驱使下,他也喝了一杯。喝过之后,感觉很爽,人一下也变得有精神了。于是,止咳水开始被他当作一种时髦的“饮料”经常饮用。

杨哨起初并没有意识到喝止咳水会上瘾。朋友说止咳水是药不是毒,喝点对身体没有影响。但饮用一个月以后,杨哨发现自己对止咳水产生了依赖,没有办法戒断。随之而来的是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情绪也变得异常暴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每到深夜睡觉还会产生幻觉,总觉得有人在房顶上敲东西。为此,他心绪烦躁,坐卧不宁,家人最后不得不把他送进专门医院治疗。

广东男孩黎仔是从14岁迷上止咳糖浆的。最初,没有人告诉他一瓶小小的止咳糖浆也会让人上瘾。他也只是偶尔心情低落时喝上几口。慢慢地,这种一瓶剂量为120毫升的药物,黎仔每个月要买四五十瓶,直到最后失控。戒除药瘾前,黎仔喝掉了数千瓶药水,本该生长发育的他在案发的最近两年内身高缩短了10多厘米,医院监测他的骨密度只有正常人的40%,水平相当于七八十岁的老人。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专家何日辉说,滥用药物带来的欣快感和兴奋感会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随着时间的延长,人体产生耐受性。为获得同样快感,当事人只能增加剂量。“人一旦染上药瘾以后,社会功能会受到很大损害,学生逃学、旷课是常见现象,孩子们也往往会因对药物的强烈依赖性而无心上学,甚至出现行为失常或失控的现象。”

浙江湖州男孩小天就是这样。由于长期滥用“右美沙芬”,小天行为怪异,经常自话自说,人也变得异常兴奋和躁动,经常在家里踢门摔东西。2020年冬天,小天滥用药物后再次出现癫狂状态,一群人强行架着他紧急送往医院。在医院里,小天的情绪极不稳定,出现冲动攻击行为,时而指着周围的人狂骂、吐口水,时而自言自语,说得激动时,还打人,一脚踹翻了急诊室的桌子,连身强力壮的保安都按不住他。虽然急诊科医生采取了临时救治措施,给他打一针镇静剂,但小天安静了没有多久,又开始亢奋起来。

《方圆》记者采访梳理相关案例时发现,药物滥用对未成年人的人体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少孩子滥用药物后,身体和精神均受到严重影响。有的牙齿会明显受到腐蚀,记忆力明显下降。有的眼圈发黑,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原先的阳光少年形象荡然无存。有的脊柱明显滑脱,骨密度不到常人的一半。有的骨骼影像清楚地显示有骨折情况。有的由于滥用药物,造成严重钙流失,身高普遍萎缩。有的并发肺功能代偿、心率失常等问题。有的患上了胃溃疡、肠功能紊乱、肝功能损害和肾结石等多种疾病。还有的因为长期滥用药物,导致频繁出现幻觉和妄想,不仅攻击他人,也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和清醒意识,受到他人侵害。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李琳就曾被所办案件中3个未成年女孩的遭遇深深刺痛——一名刚满16岁的少女,因为染上滥用右美沙芬恶习,严重的精神恍惚让她多次被人性侵;还有些药瘾严重的女孩,为了赚取买药的费用而受他人控制,被胁迫卖淫。

为什么会服用成瘾

“实际上,许多孩子并不知道普通的止咳水类药物过量服用会成瘾。”广东省广州市某自愿戒毒中心刘医生说,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某些止咳水中含有的磷酸可待因成分属于麻醉药品,与同属管制药品的盐酸麻黄碱、咖啡因等一起服用,能让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兴奋,产生类似摇头丸的作用,如果长期服用一定上瘾。

刘医生表示,现在有很多未成年人因滥用止咳水误入歧途,身心健康备受毒瘾摧残。他所在的自愿戒毒中心曾作过统计,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滥用止咳水人群中,有90%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且未成年人居多,最小的孩子年仅12岁。在一些学校,滥用止咳水是“公开的秘密”,有的高年级学生甚至从滥用止咳水发展到吸食K粉的地步。

北京某三甲医院睡眠与心理科卢医生告诉《方圆》记者,未成年人群体普遍自我约束力较差,一旦药物成瘾很难戒掉。而大量成瘾药物具有兴奋、致幻等特殊功效,一旦成瘾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抑郁、自杀意图以及自杀尝试等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既然药物滥用有这么多问题,那孩子为什么还要大量服用且没有停止的意思?”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专家刘志民说,孩子们瞒着大人偷偷服药,目的是为了体验药物产生的某种特殊的精神效应。

刘志民说,药物滥用肯定会导致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精神依赖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瘾性。成瘾性有两个特征:一是强烈的心理渴求;二是强迫性的周期性觅药和用药行为,“即使这种用药会对自己的健康、学习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也要用药”。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时杰也表示,药物成瘾实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当事人会反复发生复用行为,而且会强迫自己不停地使用。

在时杰看来,界定一种易成瘾的药物是药品还是毒品,主要看使用者出于什么目的。“为了治病,用于医疗的合法需求,就是药品。如果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体验药物带来的某种欣快效应,药物就是一种毒品。”

专家说,药物成瘾与未成年人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以及个人身心状况等因素息息相关。

国家药监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专家库专家、北京高新医院戒毒科主任徐杰认为,孩子们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一般有一定认知,知道它是毒品,但对含有上瘾成分的右美沙芬等药品究竟会对身体造成多大危害并不清楚。加上这几类药品对人体的危害不像传统毒品那样很快显现,也使孩子们放松了警惕。

徐杰表示,药物成瘾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好奇,或者是在朋友的诱导下接触到这类药品的,那些本身有学习压力或辍学的孩子也容易走上这条路。

“成瘾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有可能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何日辉曾对接诊过的青少年濫用药物原因做过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大多缺乏家庭关爱,或者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如家庭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或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心情郁闷、学习状态出现下滑,得不到父母和学校老师理解,最终将情感诉求转向外界,容易演变到滥用药物,试图用这种消极、逃避的方式麻痹自己,缓解心理压力。”

药是从哪里来的

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滥用药物中,最常见的有曲马多、地西泮、右美沙芬、地芬诺酯、依托咪酯等5个品类。服药地点多以校园内、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和家里为主。一名接受脱瘾治疗的少年说,他每周服药一次,都是在家里隐匿进行的,药藏在床底下或其他家人发现不了的地方。“父母有时也会看见,以为我吃的是维生素,也不怎么问我。”他说,像他一样的孩子都有弄药的路子,有时也躲躲闪闪,怕让人知道,“但反正能买到”。

徐杰接触的药物成瘾孩子大多没有成年。按说,没有成年的孩子看病开药需要家长或成年人陪同,医生开了什么药、数量多少、如何服用等,家长应该知道。但实际情况是,药物成瘾的这些孩子们大量且持续获取药物的情况,多数家长并不知情。

徐杰说,这些孩子瞒着家里大人弄药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通过街头药店或私人诊所开药;二是通过网络平台或微商大量购买。

如云南某市19岁的男孩程立服用右美沙芬已有3年,目前因药物成瘾正在昆明一家专门医院接受戒瘾治疗。他在回答医生询问时就说:“我跟药店的人很熟,我自己也有处方,别人需要我也能帮忙,买多少都行。”

程立3年前因为感冒在家人陪伴下去医院开过一次右美沙芬。因为开药后手里有了底方,程立后来一不舒服就自己拿着底方出去买药。无论在街上药店还是私人诊所,买药都很顺利,几乎没有人盘问他,也没有人要看他的身份证。就是到医院开药或上网购药,也没有遇到太多麻烦。其间,也有医生或网络平台会按流程询问一下,程立只要把原先的底方给医生一看或拍照网上一传,审核秒过,买药过程基本上没有受到阻碍。

不只程立,不少药物成瘾的孩子购药做法基本都是这种路径。有的即使拿不出处方,照样也能很容易地在街头药店、私人诊所或社交平台等渠道获得药物。

比如右美沙芬,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宣布将“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管理,但实际生活中仍然无法阻止该药在流通环节的买卖。

再如曲马多,绝大多数国家把它作为一般处方药管理,而我国把曲马多列为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制度要求上不可谓不严。但在某些网络平台或非法渠道,购药者仍然能够达成目的。

还有一些易被滥用的药物,我国也都将之被列为处方药管理,明确规定没有医生处方不能随意购买,但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不少未成年人照样可以从一些诊所或其他私人渠道买到。

前不久,《方圆》记者经人指点在某购药社交平台上浏览,看到有人仍在上面宣称“有大量右美沙芬,有需要的可以私信”。记者一名同行不久前也以买药者的身份联系华东地区一名卖家,该卖家表示,她有“正规渠道”可以提供右美沙芬,不限品牌。《方圆》记者梳理相关案例时还看到这样一个情节,西南地区某省一名16岁的孩子曾多次到街头药店购买曲马多,居然从来没有被拒绝过。

北京某医院一位药师告诉记者,国家对药品管制实际上比较严格,监管力度也不小。如对麻醉药品吗啡的管理,明确要求要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开具才行。取药时要有麻醉药品调配资格的药师专门调配。同时,还要登记患者和代领人的身份证等。“但药品监管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很多环节,管理中难免有不到位的地方,不少未成年人获取药物大多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街头药店和社交平台购买,这也暴露出了药品管理和销售过程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堵上。”

有群体传播的风险

据介绍,处方药成瘾问题最早源自欧美。我国香港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一度盛行。对此,政府加强管理,加强社会宣传,药物滥用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之后,与香港毗邻的内地珠三角和潮汕地区成为“重灾区”,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较多的药物滥用情况。

何日辉说,药物成瘾是一种新型疾病,它有群体性传播的特征,一个人会影响几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比如,止咳药水,在临床医学上是治疗效果非常确切的良药,正常剂量下一般不会成瘾,也非软性毒品。但长期大量滥用,易于成瘾。上瘾的原因,主要是含有磷酸可待因或罂粟壳成分,能引起中枢神经兴奋。”

《方圆》记者调查中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20岁的小钟是粤东潮汕人,深陷药瘾已有5年时间。初中二年级时,小钟因为学习不好开始厌学逃学,经常跑到网吧去玩。在这里,他发现一些孩子喜欢用止咳露提神。于是,他也学别人尝试喝这种药水,上瘾后频繁找家里要钱。

据医生介绍,成瘾的孩子喜欢把止咳水跟可乐混在一起,追求所谓精神上的愉悦感、欣快感。这种处方药滥用上瘾后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体传播。一些孩子还通过手机交流,传授经验,许多孩子因此产生了“试一试”的念头。如果再有别人鼓动怂恿,很可能就主动去尝试了。

江苏的陈容就是在上高一时被室友鼓动尝试了止咳药水,几次下来便上瘾难戒。后来,他不得不到药物戒断治疗机构除瘾。在这里,他见到了很多“难兄难弟”,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在与同龄人闲聊中,他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同学或朋友的诱惑下才接触药品的。

据何日辉调查,青少年药物滥用,80%以上受到同伴影响主动选择用药。他治疗的最小患者年仅13岁。

在徐杰印象中,最近几年陆续有服用右美沙芬等药物上瘾的未成年人来院问诊。这些孩子起初并不是因为治病才服用相关成瘾药物的,之所以服药,多是因为好奇或心里难受时,受别人影响才服用的,谁知越服用越就离不开了。

徐杰注意到,2018年以后,滥用前述5类药物的青少年人数逐年上升。2018年,其所在的医院接诊到的各类滥用药物患者达100人左右,之后逐年增加。2022年,来院就诊的药物滥用青少年约300人,其中很多是未成年人,这一数字已占当年患者总数的近50%,其中大部分药物成瘾患者伴随心理或精神疾病。

统计还显示,85%以上的未成年人第一次滥用药物是在初中阶段。有些地区还出现了小学生滥用药物的低龄化情况。医生表示,药物滥用会传染,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最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比如,南方有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孩子们年龄都不大,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这些孩子很可能把当地流行的药物滥用带到四面八方,对此必须有警惕。”

预防教育存在问题

客观地说,未成年人药物滥用有自身原因,如好奇心驱使、无知心理误导、社会角色紧张、交往不慎等。也有家庭原因,如家庭结构不全、父母离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缺乏温暖等。同时,还有社会原因,即现阶段预防教育远远不够,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药物滥用还存在认识不深、宣传不足、形式单一的问题等。

“曾经有观点认为,未成年人药物滥用的毕竟是少数,没有必要大范围开展预防教育,适当讲讲就行。过早或过大范围进行未成年人药物滥用预防教育,作用不好,有可能激发孩子们想要尝试药物的好奇心。”北京某医学高校研究人员王宁说,不少人有这种想法,不能正面对待药物滥用问题,怕把这个问题公开说出来会造成社会空气紧张。所以,尽管近年来未成年人滥用药物的情况呈增多态势,但实事求是地讲,相关部门的预防教育的确做得不够。

“在教育领域,由于主客观因素,现行教育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加上有的教育主管部门缺少规划管理,使得很多学校在未成年人药物滥用预防教育方面比较应付。”王宁说,有些中小学的预防教育通常都比较形式主义,基本上一年当中只在“6·26”國际禁毒日当天组织一点临时性活动,应付检查。有的学校在发现学生滥用药物后怕损害学校声誉,不但没有做关心挽救学生的工作,还劝说学生转学或退学,生怕沾包。

山东某高校教授王进英对此也表示,有些中小学校对学生药物滥用的问题不太重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担心搞预防教育会加重老师和学生负担。所以,预防教育很少搞也很少去了解学生的状况。有的学校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顾及个别“表现异常”的学生,对个别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很少过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混迹社会,染上恶习,其中就包括滥用药物。

“当然,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广东省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戒瘾项目负责人黄楠近年来对药物滥用有过研究,他感觉目前未成年人药物滥用的社会宣传做得还不够深入扎实,存在针对性弱、覆盖面小、手段单一等问题。“比如,在社区宣传中没有针对年龄结构进行针对性宣传,形式上也没有新的突破,后续宣传也不完善,上面有要求了就‘轰隆隆,没有要求了就‘冷清清。”

黄楠说,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预防宣传比较少;另一方面,对社会群体没有很好地进行分层教育,针对性不强。另外,宣传教育手段缺乏多样性,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感知要求,也没有用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教育,致使很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药物滥用的概念和危害等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重视。

王宁说,未成年人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需要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他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这个时候正是提供给他们知识的最佳时机,适时的预防教育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所以,预防教育作为一项工程,需要从前期的执行落实到后期的监督考核,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形成长效机制。(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美沙服用药物
右美沙芬流入娱乐场所及其滥用风险探讨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右美沙芬滥用的成瘾风险与防治策略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导致严重药物依赖1例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