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农村学校控辍保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措施

2023-08-02梁景峰朱成燕

甘肃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优化方案现实困境甘肃省

梁景峰 朱成燕

【摘要】控辍保学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目前甘肃省控辍保学虽已经整体上得到完善,但是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隐性辍学问题较为突出、复学学生难以学好、初中毕业生上升渠道狭窄等三个方面。通过对家庭、学校、学生个人、教学内容等分析后,文章提出,不能仅仅将控辍保学的困境归因于经济和教育落后,要通过优化农村教学点设置改善农村教学条件、针对复学学生实施差异化管理、突出农村学校的乡土地域特色丰富教学内容等,更好地实现控辍保学目标。

【关键词】甘肃省;农村;控辍保学;现实困境;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1—0050—06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我国便正式从法律层面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上学权利。但在具体实施中,受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仍有大批适龄学生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直到2010年,全国2856个县(市、区)才基本完成“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自此之后,我国义务教育政策也从强调“普九”逐渐转变为注重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率和巩固率上。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简称《通知》),标志着我国控辍保学工作有了行动依据。《通知》同时也是影响我国控辍保学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政策文件之一,提出要从坚持依法控辍、提高质量控辍、落实扶贫控辍、强化保障控辍等方面重点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并在制度上规定了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加强控辍保学监测机制、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这四项保障机制,从国家层面强调要将义务教育的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1],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幅度提升,至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已经达到95.4%[2]。而自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省通过构建控辍保学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以劝返复学、规范脱贫攻坚户籍登记管理、违法用工清理整顿等方式,初步解决省内农村中小学引起的辍学、失学的大部分客观难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学校所面临的控辍保学工作不仅仅是防止辍学,还面临许多新的困扰。尤其甘肃农村地区面积广阔,且相当一部分处于深山之中或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有普通乡村贫困地区面临的隐性辍学、反复辍学的问题[3],民族地区还存在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与义务教育理念相悖的情况[4]。面对控辍保学中出现的多重困境,从机理层面探究甘肃农村地区控辍保学的实际困境,并根据现实问题优化控辍保学机制,巩固和加强甘肃省农村控辍保学成果,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在查阅“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农村学校”等关键词的基础文献后,通过教育调查研究法,对华亭市某农村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群体中八年级学生36人,九年级学生53人,共计89人,其中有过劝返复学经历的学生21人,还有教师6人,详细访谈7位返校复学学生,2位教师(见表1)。从学生和教师视角出发,希望找出甘肃省农村学校中控辍保学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借助国家和甘肃省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将其理论化处理,为针对性优化控辍保学机制的提出提供依据。

一、甘肃省农村控辍保学困境

在国家和省内各种政策和方案的指导下,甘肃省农村地区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中开展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2014年以来,甘肃省以“全面改薄”项目为依托,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建立“甘肃省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健全劝返机制、建立关爱机制、完善资助体系等措施,推动农村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解决了全省适龄学生失学辍学的问题。但是,从省内农村的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实施现状及工作实践来看,随着各市州管理实践日渐深入,尤其在传统“三区三州”贫困地区,一些控辍保学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并且这些问题与学生心理、家庭、学校教育等的联系密切,不易察觉,需要从根源着手研究,以更好地开展农村控辍保学工作。

1.隐性辍学现象较为突出。解决学生的入学问题,提升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只是完成了“控辍保学”的“控辍”要求,“保学”则更多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谓“隐性辍学”,即学生虽然在学校内接受教育,但在校期间不想学、学不好、逃学、不遵守学校纪律等现象层出不穷。学生只是学籍在校内档案中,留在学校也只是因為被强制要求上学,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与亲友同学间缺乏良性交流,厌学、辍学想法严重却不说出来[5]。造成隐性辍学的原因有很多,从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来看,学生的隐性辍学现象主要由家庭、学校和身边人影响等三类原因所造成。

家庭原因造成的隐性辍学往往体现在父母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教育期望不符合学生实际,致使学生无心上学或因压力过大而厌学。在甘肃省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因外出打工而无法教育子女,只能将教育全部寄托给学校。当学生出现学业上的变动时,部分父母因自身教育水平、经历视野不够宽广等原因,认为学习成绩下降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足所导致,并因此导致学生自我否定,怀疑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父母和学生对在校学习这件事的期待与兴趣便逐步降低,甚至因为学生成绩一直较差而对在学校学习的意义乃至教育的公平性都产生怀疑。另一部分父母为了改变命运,将希望都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在日常教育中,父母会对孩子灌输“家里有多辛苦供你上学”“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家里”的理念,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学生在外力的督促下读书。而当学习成果不理想时,学生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并引起厌学情绪,从而导致隐性辍学现象发生。

学校原因造成的隐性辍学更加复杂,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吸引力等不足。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的重要成因。根据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因教育质量较差而厌学或者学习困难导致的辍学占辍学学生的60%以上,且多为初中面临升学的八、九年级学生[6]。甘肃不少农村学生地处山区,外出交通不便,一些村小教学点被合并后,学生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学校。另外,在甘肃地区,农村学校中音体美等学科教育资源缺乏,农村教学内容缺乏地域特色且“城市化”倾向严重,学生自身生活同课堂所学严重割裂。在甘肃一些民族地区,由于学前教育比较缺乏且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不少学生在方言或者民族语言的影响下,学前接触不到良好的汉语教学环境,汉语或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平时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多限于学校,尤其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日常仍旧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交流,汉语水平即便到初中毕业阶段都未获得较大提升,上课时也难以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这些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都使得学生对学校教育缺乏兴趣,希望走出农村去城市开阔眼界,辍学思想严重。

相較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身边人的影响对学生隐性辍学的影响更加直接。在农村地区,同伴、同乡作为熟人社会的维系纽带对学生的影响甚至高于学校,学生在看到身边相似年龄的人辍学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工作时也会受到影响。广州大学研究团队根据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并运用工具变量法测算,发现在所有条件都相似的情况下,同伴辍学率每增加1%,学生自身辍学的概率将增加0.44%-0.61%,而在农村地区1个学生辍学会引发1.78-2.60个学生跟着辍学[7]。这一类学生不仅自身容易辍学,还极易带动周边已经厌学的学生产生辍学心理而放弃学业,增大农村控辍保学的难度。

2.复学学生学不好成为普遍现象。对于通过“控辍保学”实现复学的学生来说,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不好”。以华亭市某农村中学的实践教学为例,复学的学生“学不好”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复学学生认知发生变化,但基础太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听不懂”成为首要问题。对于一些进入过社会的复学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意识到教育或者学历的重要性,愿意尝试通过学习获取文凭以便找到工作。然而由于离开学校课堂太久,他们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尤其一些理科或者英语科目难以听懂,这就增加了他们内心焦虑,加剧了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感。在一线教学中,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复学生基础太差,即便降低了学习难度,但他们还是学不进去,学校也会专门安排课余时间给复学学生补习,但是由于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突然一下来到学校,学生学习态度也不积极。二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课堂秩序,还会对同桌、邻桌等造成影响。由于农村学校课堂秩序本身就相对较差,复学学生回到课堂后,经常出现随意走动、交头接耳等现象,还跟周边不想学习的学生聊天打闹。三是偏科严重,只学一些感兴趣或有趣的科目。对于一些复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有学习的想法,但感兴趣的只是一些课外活动或者语文课程,对其他课程无学习兴趣。

3.上升方向不明晰。相较于城镇中学,农村中学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都相对差一些,学生在升高中时竞争力也较低。农村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后面临着就业难、升学难等问题,这些都降低了学生对农村学校的期望值。在本次对九年级学生的调研中,有71.13%的学生希望可以继续读高中,16.95%的学生希望读中职技术学校,11.92%的学生选择毕业后打工挣钱。希望打工的学生被问及为何不继续读书时,超过70%的学生都表示“考不上好高中还不如去打工赚钱”,尤其返校复学的学生更加希望立刻去打工,而希望考高中的学生中,85%以上都认为“自己只能去县里上个普通高中”,只有一小部分名列前茅的学生才有希望上相对较好的县高中。当询问其他学生为何不读中职学校学习技术时,80%的学生都认为中职学校几乎学不到什么技术,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即便是希望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学生坦言仅仅是不想那么早去打工。完成义务教育后依然看不到明晰的上升方向,即便上完初中还是要打工,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误认为在学校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在甘肃农村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后的升学就业困境则更加突出。由于少数民族学校是双语教育模式,可供学生选择的高中或者职校有限,加之学生普通话也相对较差,外出打工都存在一定困难,许多学生便留在本地做服务员或开小店,这些工作只需要识字即可,因此也加剧了他们不愿上学的心理负担。

二、甘肃农村控辍保学优化措施

在国家和省市大力实施控辍保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条件的各项举措下,甘肃农村学校面临的控辍保学困境处于“解决中”的状态,仍需针对性更强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以解决现实困境为目标,形成良好的控辍保学优化机制(如图1)。

1.改善甘肃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既是保障学生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公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在造成学生隐性辍学的成因中,学校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例如,农村教学点设置方面,《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结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因此,农村教学点的设置应当遵循实际,合理规划学校调整,建立符合学生群体的乡村教学点。在山地较多的农村地区应当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并提高农村学校的住宿标准,严格保障对学生的管理和生活基础设施。如,保证教室、宿舍内的暖气供应,上下楼用水的便捷,厕所卫生条件达标,提高农村食堂餐饮标准等,避免让学生因为学校生活条件较差而抗拒上学。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生活指导,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独立学习和生活,让家长放心。甘肃一些农村学校实行走教制,由几个学校共享一些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因此争取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保证走教教师能够留得住、教得好。

2.加强对复学学生的差异化管理。针对复学生学不好的困境,学校应对劝返复学的学生分类管理,建立面向返校复学学生的帮扶教师团队,邀请高校专家为教师开展心理教学培训,加强对复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对复学学生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尤其注重加强对厌学群体的早期识别,尽早介入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专任心理教师,不仅给学生给予心理辅导,还可给其他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和帮助,使教师在面对班级厌学、复学学生时可以直接提供专业指导,以减轻教师教学和控辍保学的压力。对于一些多次劝返后执意不愿返校的辍学学生,应当灵活处理,可为其办理缓学、休学手续,在其外出接受社会历练后,再继续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对于辍学返校学生班级的设置,也应当实行差异化管理,不能过分强调从哪里退学就从哪里复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知识水平及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合理安排复学学校和年级;若返校复学学生太多,也可单独编班,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其提供专门的教学。此外,对于一些实在不爱学习、有打架斗殴等不良倾向的适龄学生,可由教育部门送往专门机构或学校,不仅可以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也可维护普通校园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3.丰富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农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强调乡村振兴的今天,农村学校是传承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社会的一个教育平台。当前农村学校教学内容脱离现实,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对农村文化的不正确认同感是隐性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首先,农村学校应注重构建具备乡村特点的校园文化,不能一味追求城市化校园,也不能媚俗学习农村的陋习。农村学校应积极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甘肃不同乡村的特色,批判继承、创新整合;其次,应注重开发地域特色、乡村特色的课程,深入挖掘甘肃历史、地理、文化等资源,将敦煌文化、河西走廊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等融入农村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具备乡土特色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以地域化的特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基础较差、调动起返校复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农村学校应注重建设具有乡村文化自觉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文明传承者,肩负的教育重任尤为重要。在“逃离农村、定居城市”错误价值观的驱使下,农村教师缺失本土化意识,尤其在甘肃农村地区条件尤为艰苦,一些农村教师在教书育人、传承本土文化时缺乏教学使命感,对学生是否辍学只当作考核任务,不关心学生辍学的原因、心理健康等其他因素,甚至和学生之间存在矛盾,一心只想完成任务去城镇中学教书。农村教师更应担负起乡村教育的重要使命,注重本土化的教学发展,将乡村文化融入义务教育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爱护和观察,尤其注重对辍学返学、隐性辍学学生的辅导,以乡土化的教学实践唤醒教师化为本土的教育自觉[8]。

4.促进农村初中普职教育融合。上升渠道受限,给许多农村学生一定程度的打击,导致他们认为只要识字了,上学就没有意义,不愿在校继续学习。2020年,教育部联合九部委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我国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职高与普高并无高低之分。但根据鲁东大学的一份调查,超过70%的農村初中毕业生对职业教育不甚了解,甚至陌生[9]。因此,在竞争力明显不如城镇中学的情况下,在农村中学加强职业教育也可为学生提供深造方向。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理念,尤其可以帮助希望初中毕业就就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根据相关研究,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收益都显著高于初中教育,且中等职业教育是农村学生最为明智的选择[10]。因此,可以借鉴全国其他地方的一些优秀经验,在农村初级中学开设技能预备课,由区县职高“送教下乡”,职高教师在农村初中常驻,开设一些技能预备课、生涯指导课,让初中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学习什么技能、未来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区县职高和农村中学联合招生,为其提供教育和职业双资格认定[11],实现学生技能、兴趣、教育多点合一的目标,既解决辍学问题,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总之,控辍保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虽然国家和省市已经采取诸多措施解决辍学问题,但若不能针对性地就目前困境提出方案,仅仅把控辍保学归因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等宏观方向,则难以从根本上看到控辍保学存在的困境与优化方向。目前,甘肃农村地区的控辍保学整体上实现的是义务教育的巩固率等大数据,学生的隐性辍学、复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毕业后的上升渠道等问题仍是困扰甘肃农村控辍保学的现实困境。因此,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优化控辍保学的方案与路径,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目标,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贾伟.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破解对策[J].教育与经济,2020(04):50-57.

[2]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209/t20220914_660850. html.

[3]孔国平,焦明明.教育精准扶贫下农村初中控辍保学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07):255-256.

[4]祝宗琴,范薇.民族地区控辍保学政策的执行分析——基于A省X县的实证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32-33.

[5]吕巧莉,徐乐乐.乡村学校隐性辍学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33):51-55.

[6]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090501/201709/t20170905_313230.html.

[7]李强.同伴效应对农村义务教育儿童辍学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9(04):36-43.

[8]陈阳,陈国华.乡村教师本土化自觉的缺失与唤醒[J].中国成人教育,2020(08):90-92.

[9]臧永伟.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10]张新亚,苏荟.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教育抉择:中等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教育——基于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25):47-52.

[11]汪琼琼,肖开飞.农村初级中学教育与县域职业高中教育有效衔接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4):38-39.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甘肃省农村初中控辍保学效果评价研究—以华亭市河西初中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628)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优化方案现实困境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