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
2023-08-01吴春建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猪养殖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各类疾病暴发频繁,其中猪流行性腹泻是规模化猪场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自2010年猪流行性腹泻病原发生变异后,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造成新生仔猪大面积死亡,给猪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以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腹泻为例,通过临床症状、病例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结合规模化猪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紧急接种疫苗、实施生物防控措施等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控效果良好,有效提升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水平。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规模化猪场;临床症状;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67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呕吐、水样腹泻、严重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1]。PED一般高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后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同时该病具有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仅会增加治疗成本,还会造成猪群大面积死亡。PEDV可感染各日龄猪,其中哺乳仔猪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成年猪死亡率虽然低,但病愈后的成年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降低[2]。在传染性上,PEDV潜伏期较长,猪场一旦感染很难清除,病愈后的猪群仍能发现病毒,因此在治疗完成后,还应继续排除病毒2~3个月,以防反复发病[3]。
1 发病情况
2022年9月23日,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发现有5头哺乳仔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同时伴有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现病情后,该猪场管理人员曾自行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9月25日,同栏哺乳仔猪发病率为100%,不同栏发病率为20%~40%,其余猪群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均未见发病,哺乳仔猪未接种腹泻疫苗,于当日送兽医诊断中心进行确诊。截至9月30日,该猪场先后有35头仔猪发病,20头死亡,病死率达57.14%。
2 临床症状
经过临床检查,发现病猪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黄色或黄色粪便并伴有恶臭味,少数猪出现呕吐、脱水等症状,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但体温正常。随病情加重,粪便颜色变深。发病中期,病猪精神萎靡,出现严重脱水,体重明显下降。发病后期,病猪陆续死亡,从发病到死亡仅2~3 d,潜伏期较短。结合临床症状,须进行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对该病进行确诊。
3 病理变化
先后剖检病死猪5头进行观察,发现病变部位均处于小肠、胃。病死猪的整个小肠充满气体,肠管处于扩张且半透明状态,有白色或黄绿色液体;肠壁变薄,缺乏弹性;肠黏膜充血、出血;淋巴结充血、水肿。胃底黏膜充血肿大,部分黏膜伴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容物呈黄色,并伴有大量干酪样凝乳块。其他实质性器官肉眼未见明显异常。
4 实验室检测
4.1 细菌检测
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肝脏、脾脏等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在病死猪的肝脏、脾脏等部位未见细菌。于是将采集的病料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设置为37 ℃,培养24 h,亦未见细菌生长。由此可见,该病死猪未发生细菌感染。
4.2 病毒检测
PEDV属RNA病毒,病原分离培养较为困难。为快速准确地检测PEDV,减少猪场损失,本次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诊断。
无菌采集病死猪的小肠及其内容物样品作为分离病毒的病料,小肠整体采下。在病毒检测中,按体积1︰10的比例在病料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将病料混合物研磨破碎,取病料混合物至离心管中,12 000 r·min-1离心2 min,取上清液,采用病毒RNA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上清液中的PEDV核酸,按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进行荧光RT-PCR检测。RT-PCR检测反应条件:50 ℃逆转录10 min;95 ℃预变性2 min;95 ℃变性5 s,55 ℃退火10 s,72 ℃延伸15 s,40个循环,延伸15 min。扩增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发病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荧光RT-PCR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确诊该猪场哺乳仔猪的病例为PEDV感染。
5 防控措施
5.1 开展针对性治疗
猪场病猪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后,第一时间将病猪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传播。由于病猪自身的抵抗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性地提升猪只免疫力以预防其他感染源,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降低本次发病的死亡率。通常会选择药物治疗,由于病猪出现严重脱水症状,猪体内盐分会迅速降低,在藥物治疗时还应配合补充液盐(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2.5 g碳酸氢钠、20 g葡萄糖,兑温水1 000 mL)。
现阶段,猪流行性腹泻并未有特效药,通常是采用土霉素碱和诺氟沙星缓解腹泻症状。具体用法:发病期,每头病猪注射土霉素碱1 mL,早晚各1次;巩固恢复期,注射诺氟沙星0.2 mL·kg-1,每天1次,防止反复发病。如果病猪病情严重时,可将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00 mL与蒙脱石粉15 g,混合均匀后灌服,每头5~10 mL。
在治疗期间,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乳钙素、多维太保等营养物质,为病猪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每100 kg饮用水中添加98%盐酸吗啉胍粉剂100 g,抑制病毒的繁殖,促进病猪恢复。如果病猪恢复状态较差,可补充盐酸多西环素,以提升猪体免疫力。
5.2 加强饲养管理
5.2.1 日常清洁管理
猪场管理人员应针对猪的生长状态制订合理的清洁管理方案。1)定期清洗围栏。在清洗围栏时,通常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全方位冲洗。受猪群生物习性的影响,部分猪群会在围栏清洗时产生抵抗情绪,因此需做好猪群安抚工作,以免猪只受伤。2)加强患病期间猪舍清洁。发病期间病猪的排泄量会增加,为防止PEDV传染扩散,须加强猪舍清洁,并设置临时隔离点、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的安置点,及时清理粪便,防止出现二次感染。
5.2.2 猪舍温湿度管理
在发病期间应保持猪舍适宜的温湿度,温度维持在26~28 ℃,保持舍内通风干燥,为哺乳仔猪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环境应激,促进恢复。
5.2.3 饲料管理
哺乳仔猪腹泻期间不寄养,固定乳头,防止病毒传播。在患病期间,哺乳仔猪的消化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应及时调换母猪饲料品种,防止仔猪出现其他症状。在饲料选择上,应给母猪提供营养价值高、易消化且易与相关药物融合的全价饲料,同时给仔猪补充益生菌和微量元素,促进仔猪胃肠蠕动,提高仔猪机体抗病力。此外,还应对仔猪的进食量及投喂状态进行控制,以保证仔猪的摄入状态。
5.2.4 严格消毒措施
1)母猪乳房消毒。先用毛巾蘸消毒液来回按摩母猪乳头,排出前几滴乳汁,消毒用品避免交叉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对母猪的乳房、外阴、臀部等部位进行消毒,分娩前后各一次。对于产后母猪,采用头孢噻呋注射液进行消炎,能有效预防母猪产后三联症。2)产房卫生消毒。产房配备专用拖鞋、专用卫生工具,禁止窜舍,减少交叉污染;清空待产房后,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3)母猪清洗消毒。采用泡沫清洗剂兑40 ℃温水清洗,而后将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按照1∶200的质量比稀释后对临产猪体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方可使其进入待产房,避免妊娠母猪将病毒传染给初生仔猪。
5.2.5 分区管理
该规模化猪场为一点式猪场,猪群往往会出现PEDV循环或重复感染。由于猪场无分区管理,群体间存在交叉感染,这也是仔猪反复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PEDV不稳定区或发病期实施分区管理非常有必要,以7日龄为分区依据,将仔猪分为7日龄及以内和7日龄以上两个分娩小组进行管理,具体分区如图2所示。
5.3 紧急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防控PED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而本猪场的哺乳仔猪并未接种腹泻疫苗。PED传播速度快、发病日龄低,单纯依靠仔猪主动免疫是不可行的,需要通过母猪获得免疫[4]。因此,猪场哺乳仔猪发病后,须对母猪紧急接种疫苗。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品种有灭活疫苗、活疫苗两种类型,其中活疫苗更适用于紧急接种。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在母猪分娩前16~45 d,每头肌内注射4 mL。待母猪免疫接种14 d后,对其进行PEDV中和抗体检测,当PEDV中和抗体大于或等于1∶32时,表明该母猪个体中的抗体对仔猪具有保护作用,仔猪能通过吮食初乳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从而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此外,为了有效预防该病,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对所有的种公猪、空怀母猪、妊娠中期的母猪(在刚配种的前20 d和临产前的15 d不可免疫)等进行两次普免,两次普免间隔时间宜在20 d左右。
5.4 实施生物防控措施
5.4.1 切断病毒传播流行途径
1)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禁止串舍(包括猪群、工作人员、生产工具等)和不必要的操作,防止出现交叉传染[5]。2)无害化处理。对7日龄以内的发病哺乳仔猪、病死仔猪及病猪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就地掩埋,在猪场范围内交替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甲酚皂溶液等进行全面消毒,减少病菌的繁殖和传播,有效抑制PEDV的扩散蔓延。
5.4.2 杜绝一切外来病源传入
1)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种,把好引种关,避免从疫情发生种猪场引入仔猪,引入的仔猪必须具备种畜合格证和检疫证明,严格检疫合格后隔离观察56 d以上,经兽医检疫,确认无疫后方可混养,保障猪群安全。2)实施封闭化管理。禁止无关外来车辆、人员及生产工具等进入生产区,如需进入,必须经过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入养殖场;禁止场内人员流动,发病猪舍安排专人饲喂,进入过发病猪舍饲养人员不准进入其他健康猪舍,防止病毒传入。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上述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腹泻案例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症状观察,采集病料进行荧光RT-PCR检测,对该病例进行诊断。10月2日,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及相应的防控措施,哺乳仔猪腹泻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死亡率由原来的57.14%下降到8.00%,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值得相同规模猪场的一线生产人员借鉴参考。目前,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仍存在欠缺,需要兽医工作者在今后的临床诊疗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郝建伟,张祥斌,薛春宜,等.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6(12):100-105.
[2] 謝佳喜,郁宏伟,田喜成.一例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J].今日养猪业,2022(5):50-53.
[3] 梁树东,李雨来.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21(8):135-136.
[4] 李梅,周波,孙锐.一例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治疗体会[J].中国畜禽种业,2022(12):149-151.
[5] 李天芝,于新友,张颖.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与防控措施[J].猪业科学,2018(12):98-99.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08
作者简介:吴春建(1975—),男,广东英德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研究。E-mail:26967720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