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笋果实收获状态对种子发芽率及发霉率的影响

2023-08-01傅潇霞张旭娟施建军潘念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发芽率

傅潇霞 张旭娟 施建军 潘念

摘 要 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在制种过程中由于自身茎秆不断抽生的生长特性,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同一时间收获种子时果实处于不同生长状态。为探索芦笋果实最佳收获状态,研究芦笋果实不同收获状态对种子发芽率及发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略早收获种子质量优于过晚收获种子质量,尽管过时采收部分种子发芽率仍能达到较高水平,但其发芽整齐度较低,易造成芦笋苗期生长势参差不齐,且过时采收果实发霉风险大。状态5(茎秆绿色健康,无发病症状,种子果实外皮鲜红,果实饱满、质软)和状态6(茎秆绿色健康,无发病症状,种子果实外皮橙色,果实饱满、质硬)这两种状态下收获的果实洗出种子质量最好。

关键词 芦笋果实;芦笋种子;发芽率;发霉率

中图分类号:S644.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01

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芦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雌雄异株宿根性植物[1-4]。芦笋的果实成球状,直径7~8 mm,由果皮、果肉、种子3部分组成。果实未成熟时为浓绿色,成熟后为绯红色,果实中有3室,每室可结2粒种子,但果实内的种子数量与是否授粉充分有关,良好的授粉条件可使果实内的种子数量明显增多[5]。芦笋生长速度快,花期在4月中至5月末,果期在5—8月,结果期仍有新生茎。种子收获时发现芦笋种子的生长状态存在差异,为确认哪种状态下收获的种子质量更好,在田间对多种收获状态下的芦笋种子进行发芽率和发霉率比较,以确定芦笋种子的最佳收获期和收获状态,以期为芦笋制种田的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大棚内(30°N,120°E),该试验基地位于东南沿海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8.7 m,年平均日照时间1 765 h,年平均气温17.8 ℃,年降水量1 454 mm。

受南方高温高湿气候影响,芦笋田多采用设施大棚避雨种植管理,2022年8月为试验芦笋种子的收获期,此时浙江省杭州市白天平均温度36.8 ℃,晚间平均温度27.1 ℃,最高温度达41.0 ℃,最低温度27.0 ℃,大部维持晴好天气。

1.2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的“佳芦1号”果实均由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由于芦笋自身茎秆不断抽生的生长特性,导致雌雄株母茎生长时期不同,开花授粉时期也分不同阶段,在同一时间收获时会出现有些种子处于正常收获状态,有些种子处于早收状态,有些种子处于过时收获状态的情形。故笔者根据芦笋种子收集时芦笋的田间茎秆和果实状态,将其划分为6种不同的生长状态,具体生长状态标准见表1。

1.3 试验方法

试验选取处于6种不同状态的果实洗出种子后各选取300粒,分3重复(每重复100粒),于2022年9月17日,在28 ℃蒸馏水中浸种3 d,每隔1 d更换1次蒸馏水,3 d后将种子洗净放入干净的发芽盒中进行催芽,种子表面覆盖3层纱布,并喷洒蒸馏水以保持湿润的环境,于2022年9月20日开始催芽,10月10日催芽结束,催芽温度保持在28 ℃,每隔5 d观察统计1次种子的发芽和发霉情况,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发芽率和发霉率。

(1)

式(1)中:Ya表示种子发芽数量,A表示种子总数量,单位均为个。

(2)

式(2)中:Yb表示种子发霉数量,A表示种子总数量,单位均为个。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果实收获状态下的种子发芽率

由图1可知,状态1、状态3、状态5、状态6的种子发芽率均超过了90%,状态2和状态4的种子发芽率在80%~90%。根据种子发芽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种子发芽率随着催芽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催芽第5 d时,状态5和状态6的种子发芽率均超过了80%,状态1的种子发芽率不足30%,状态2、状态3、状态4的种子发芽率均不足50%;催芽第15 d時,状态1、状态3、状态5、状态6的种子发芽率基本达到了90%,状态2和状态4的种子发芽率也达到了80%。

2.2 不同果实收获状态下的种子发霉率

由表2可知,6种不同果实收获下,只有状态2、状态3、状态4的种子出现发霉情况,且状态2、状态3、状态4的种子发霉率随催芽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状态2的种子发霉率最高,达14%,分析是由于果实采收时状态2的果实外表已有霉菌附着。状态3的种子发霉率为2%,收获时果实暗红,处于过熟状态;由于芦笋果肉含糖量高于芦笋茎,虽收获时茎秆绿色健康,目测无霉菌,但果实可能已开始滋生霉菌[6]。状态4的种子发霉率为3%,茎秆黄色老化而种子果实外皮鲜红,果实本身无健康的生长环境,说明果实外表鲜红只是假象,内部已滋生霉菌。至测试结束时,状态1、状态5、状态6仍无种子发霉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1)状态1的果实茎秆健康,种子干瘪皮白,不饱满,几乎无果肉,种子较干燥,分析是其健康果实成熟后遭遇高温炙烤晒干,使得其种子的发芽率未受到较大影响,但打破休眠时间长,又因果肉晒干,种子干燥,霉菌滋生少,与基本无发霉测试结果相吻合。2)状态2的果实茎秆绿色健康,无发病症状,种子果实外皮暗红不饱满,有霉菌附着于果实表面,质软,分析是由于其正常成熟后未及时收获,果肉开始滋生霉菌,导致种子发霉率高,影响发芽率。3)状态3的果实茎秆绿色健康,无发病症状,种子果实外皮暗红,饱满,质软,发芽率正常,打破休眠时间长,分析是收获期过晚造成种子过熟,又由于果肉含糖量高,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果肉逐渐变质,提高了种子的发霉率。4)状态4的果实茎秆黄色老化,无明显病菌浸染痕迹,分析是高温引起的养分回流,启动了植株的自我保护机制;种子果实外皮鲜红,饱满,质软,发芽率不足90%,分析是果实养分中断后直接进入后熟阶段,无法断定果实进入后熟状态时的果实状态,所以无法确定果实是未成熟便进入后熟期导致发芽率低,还是因为后熟时间过长导致发芽率低。可见尽管果实状态目测正常,然健康的茎秆是果实成长的基本营养来源,失去养分来源后虽然果实能后熟转色,但种子质量已受到影响。5)状态5的果实茎秆绿色健康,无发病症状,种子果实外皮鲜红,果实饱满质软,发芽率正常,整齐度高,无发霉种子,属于正常收获期。与周劲松等发现的芦笋种子发芽数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发芽高峰时段为开始发芽后4~6 d基本相符[7]。6)状态6的果实茎秆绿色健康,无发病症状,种子果实外皮橙色,果实饱满质硬,虽然果实正在转色,然发芽率正常,打破休眠时间短,无发霉种子,可见此时收获不影响种子质量。状态5和状态6的差异极小,与任安祥等得出的从橙绿色至红色果实上采收种子其发芽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符[8]。

根据试验研究,茎秆健康是果实正常生长的基础,制种田管理过程中宜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保持茎叶健康生长,保证果实正常汲取养分;种子略早收获的质量优于过晚收获,尽管过时采收部分种子发芽率仍能达到较高水平,但其发芽整齐度不高,易导致苗期生长势参差不齐。种子收获时果实出现过多状态分化,与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关系密切,宜改进制种田管理措施,调节生长进程,促使种子收获时处于基本一致的生长时期;在设施内制种时应利用设施条件及时调节温湿度,保证母茎和果实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 刘孟,乜兰春,胡淑明,等.‘冠军芦笋雌雄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15,42(11):2278-2282.

[2] 刘奇颀,瞿华香,余格辉,等.芦笋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55-60.

[3] 郭鑫,赵传志,赵术珍,等.芦笋的杂交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3):7910-7916.

[4] 陈罡,卢昱宇,管安琴,等.芦笋综合利用及耐盐性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12):50-53.

[5] 李本波.春季蔬菜之王 芦笋[J].中国果菜,2014,34(5):14-19.

[6] 何智峰,邓春梅,王娟茹,等.芦笋果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8(3):271-272.

[7] 周劲松,罗绍春,汤泳萍,等.芦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及多胚现象观察[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4):30-32.

[8] 任安祥,周倩,王羽梅,等.芦笋种子条件与发芽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6(4):29-32.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1

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蔬菜)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芦笋新品种选育”(2021C02065-7-2)。

作者简介:傅潇霞(1987—),女,浙江萧山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蔬菜品种选育。

*為通信作者,E-mail:2635755911@qq.com。

猜你喜欢

发芽率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液体冷却介质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高温浸种消毒处理对胡枝子发芽力的影响
浅析不同处理砂床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贮藏年限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