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序放开发售电价
2023-08-01胡新玲黄琳杜晓炜
胡新玲 黄琳 杜晓炜
电力批发市场与零售电市场的关系
电力不同于其他普通实物性商品,不但无法进行大量存储,且本身的可靠性与供电质量完全依赖于连续系统的平衡支撑。如没有用电、配电、输电及发电等环节的协同配合,电力系统便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一定不同程度的电力“断流”现象。所以,应结合市场常规化电力经营地区及国家所实施的相关政策,根据区域情况,提前合理设计电力市场架构和模式,再逐步推行电价放开政策。
与此同时,电力批发竞争是零售电价有序放开的必要条件,否则无法真正有效实施竞争性电力销售模式。
我国发电价格有序放开的方式与路径
部分地区可实行“三阶段”改革战略 “三阶段”电力经营模式主要是先使电力市场初步实施直接批发经营模式,再建立“强制性电力库”运作,最后推进“双边交易”战略。
其中,交易市场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尚未正式形成电力市场竞争运行模式前,在当地初步推行直接经营模式,进一步协调电力资源原始计划与后续运营之间的矛盾冲突,目前也可通过此类方式大幅度减少购电成本。而并未参加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上网电价,可继续执行原有政府电力定价模式,但其基本价格必须随着电力相关燃料变化而实时调整。
强制性指的是发电企业仅可向电力相关交易机构售电,严禁双边电力场外交易。单向性指的是在电力竞买方面只有发电方,并无负荷方。负荷方主要是指大部分被动接受批发电价的企业机构。单一性指的是只存在实时市场及日前市场,也就是所谓的现货市场,并无其他电力资源相关的中长期交易市场。集中性指的是系统平衡需依靠集中电力安排。而由集中控制后所形成的平衡成本包含一定的公共成本部分,将由全部消费者一起承担。
“双边交易”则是一种“责任自负、自由交易”的批发电力交易模式,此种模式在美国、北欧及英国等国被广泛应用。电力“双边交易”模式更倾向于现代商品市场属性,对市场出清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要求,价格不易受到外力因素影响而被扭曲,再加上各种现货与长期经营产品的完美结合,大大提升了整体市场的流动性;且由于市场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故而对电力供应商的负荷、运行方式与信誉度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改革,我国电力市场的整体运营体制也在不断更新,国内部分区域已逐渐向着双边电力资源高效交易模式发展。因此,可根据目前发展状态并针对区域用电情况,对电力行业整体市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革。
部分地区可建立联合“双边交易”市场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电力资源跨省(区、市)供给渠道较多。一是由于地方用電量不同,导致目前各省(区、市)间电力资源交易矛盾随着市场变化而愈演愈烈,而各个地区均拥有一定的电力稳定供给需求;二是已实施双边电力交易运营模式的区域多依赖于地方大型市政电网企业,整体电力资源供应能力足够,其间不乏大量竞争性运营模式,但不会影响整体电力资源市场的平衡性。
我国售电价格有序放开的方式与路径
售电侧价格放开不应与批发同步竞争 如上述文献所述,大部分售电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多基于发电单位来实施,若能合理运行“强制性”电力批发运营模式,可大大减少各个供电商家在经营中的不良竞争行为,使其不但可以选择与客户单独商定售电价格,也可根据当地政府电力管制价格制定浮动式电价合同,放开售电价格无需与市场化售电侧改革同步实施。
确定售电价格放开的范围和对象 一般来讲,电力系统的调度性会随着入户电压整体负荷率的加大而增高,且更易协调整体供电质量与商家售电价格之间的合理性。另外,采用高压电分压的方式入户,其用电量普遍较大但单位交易成本不高,故而此类用户对于市场交易用电方案的接受程度较高。针对部分高压工商业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购电优先选择权,通过同时运用电商与批发市场两种购电方式,使电力价格在日常运行中逐渐放开。针对仍未取得购电优先选择的部分小型用电用户,可维持原有市场购电模式,以合理盈利、合理控制成本为基本原则为其提供电力服务。
暂行保底供电商和保底电价制度 无论是采取自由竞争还是机构指定等方式来选定供电商,均属于较为常规的电力资源市场化改革方式,部分已拥有用电选择权却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并未真正得到供电保障的小型企业用电用户也能拥有持续的供电服务。由于国内在售电侧实施竞争模式后,因电力市场诚信普遍不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部分小型用电用户仍存在很多纠纷,可采取保底供电商的经营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可尽量选择本地企业作为保底供应商,其整体供电业务区域应结合市场电价及相关政策而适当调整,最终将其彻底划分在低压供电区。保底供电使用价格应根据所在区域供电成本而定,且必须与当地电力批发市场供电价格形成联动,可将价格浮动周期设定为三个月或半年执行。
此外,诚信与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缺失诚信依然是目前国内市场化售电侧的最大弊端。因此,应对售电侧改革方案进行彻底完善,包括规范化制定售电公司契约合同,从而切实提升整体行业可信度,推行有序放开发售电价。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