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患沟通对提高下肢骨折护理效果的影响评价

2023-08-01罗桂英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护患下肢护理人员

罗桂英

( 江西省会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 会昌 342600 )

在临床骨科中下肢骨折伤害比较常见,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多为建筑事故、交通事故等,在临床中主要采取内、外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案[1]。 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受到受疼痛感、行动受限、担心康复效果、经济压力等原因影响,导致下肢骨折患者经常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对治疗和护理措施不能积极配合,对康复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良好的护患沟通至关重要。 护患沟通是指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主动采取的一种目的明确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 在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友好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进展,积极向患者讲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同时,及时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可以保证患者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根据长期临床实践表明,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沟通方式、沟通效果不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加强对护患沟通的研究,不断优化实用技巧并进行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提升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选择2021 年10 月—2022 年11 月接受治疗的110 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组护理,探究护患沟通优化对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效果提升的影响评价。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筛选自我院2021 年10 月—2022 年11 月接受治疗的110 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5 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8 例和27 例;年龄23—73 岁,平均年龄为(49.23 ±5.54)岁;根据骨折部位划分:胫骨骨折2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 例,股骨干骨折15例,踝骨骨折5 例,髌骨骨折3 例。 对照组55 例,男女患者分别为30 例和25 例;年龄25—72 岁,平均年龄为(49.78 ±5.93)岁;根据骨折部位划分:胫骨骨折2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 例,股骨干骨折16 例,踝骨骨折4 例,髌骨骨折3 例。 2 组患者以上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差异不显著(P>0.5),具有比较意义。本研究在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启动。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精神和认知正常;③符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标准;④患者及家属知悉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内脏严重损伤、失血过多的患者;②原发性运动或精神障碍的患者;③交流或沟通障碍的患者;④对研究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了解其病情,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在手术前,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和术后注意措施,叮嘱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在手术后,协助患者将患肢抬高,定时帮助患者清洁手术切口、更换敷料,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患者稳定病情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对患肢进行检查,当骨折接口固定稳定、可靠时,将外固定解除[2]。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 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时沟通。 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需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设施和科室环境,讲解入院流程和须知,使患者的陌生感得到消除。 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确保语气温和,可以从工作性质、家庭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3]。 ①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职业、家庭、学历、个性等全面评估,制定完善的护患沟通方案。 由于骨折疾病具有突发性,短时间出现骨折症状,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恐慌、暴躁、急躁、易怒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适时介入,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沟通,保持热情、耐心的沟通态度,采取合理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情况、导致原因、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恐慌心理,对患者的困惑给予及时解释,使患者对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4]。 ②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 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间,饮食需要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维生素和钙质的补充,减少摄入油腻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叮嘱患者每日注意按时排便,可以增加食用具有膳食纤维的食物,确保肠道通畅。 ③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告知患者正确体位对治疗措施开展和治疗效果提升的重要性。 (2)手术前沟通。 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流程、配合项目、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向患者解释清楚,患者对手术顾虑和担心的内容,需要给予详细、耐心的解释,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和手术治疗,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5];让患者清楚了解麻醉方式和皮肤准备的重要性及范围,避免患者因不了解而出现恐慌;叮嘱患者在手术前要禁食禁饮,在手术前1 晚及早休息确保睡眠充足。 向患者强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在手术前,患者经常会出现恐慌、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了解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疏导,消除患者的术前顾虑,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使患者以愉悦、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6]。 为了确保骨折复位、缓解患者的疼痛,手术前必须进行皮肤牵引和支具固定,避免患肢内收或外旋,防止出现骨折移位的问题[7]。 在临近手术时,做好尿管插管、备皮等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同时,可以与患者交流一些轻松的话题,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使身心得到放松。 (3)手术后沟通。 在手术完成后,将手术成功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他们对治疗动态能够及时掌握;手术后8 小时内,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后的继续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他们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并发症后因紧张、恐慌而不知所措;叮嘱患者在排气后,可以食用流食,后续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有助于加速骨折愈合。 在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叮嘱患者患侧肢体短时间内不能随意弯曲,双腿不得交叉或盘腿坐。 定期对患者的创口进行清洁、更换敷料,保持创口干燥,避免出现感染问题。 及时询问患者的身心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疏导。 (4)康复期间沟通。 在康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使患者明白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肢的功能康复的重要作用;及时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并发症预防训练,适当按摩肌肉,确保血液流通,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8];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被动活动向主动活动过渡,鼓励患者及早进行下床活动,促进患者恢复患肢功能。 叮嘱患者,在康复期间饮食需要以高钙质、高蛋白为主,例如牛奶、豆腐等,补充机体恢复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适量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合理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能促进肠道畅通,避免发生便秘。 (5)出院沟通。 在出院前,需要叮嘱患者注意居家饮食健康,加强钙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加速机体恢复、提高机体抵抗力[9];叮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尝试进行日常活动,但需注意活动量适度,可以根据机体康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劳累过度或过度激烈;叮嘱患者定期入院进行复查。 同时,在患者出院后,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定期进行患者随访,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训练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困扰,给予详细、耐心的解释。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者负面情绪、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负面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比2 组患者在护理前4 小时和护理后4 小时的焦虑值和抑郁值,SAS 临界值是53 分、SDS 临界值为5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越强烈。 (2)治疗和护理依从性:采用自制依从性评估表,由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3 个维度,①完全依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并且可以主动参与临床护理;②不完全依从: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督促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但是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完全不依从:在护理人员的督促下,患者仍然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发生水肿、感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病例数量,并计算总发生率。 (4)治疗效果判断: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个维度,①显效:患者骨折处没有疼痛、恢复肢体功能,在X 光下观察骨折已愈合;②有效:患者骨折处疼痛感减轻明显、基本恢复肢体功能,在X 光下观察骨折愈合不完全;③无效:患者骨折处疼痛依然明显、未恢复肢体功能,在X 光下观察骨折未愈合。 (5)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对医疗护理服务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分,90 分以上为十分满意,80—90 分为满意,60—80 分为一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和处理使用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s)和率(%)表示,数据检验分别应用x2和t进行,当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2 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在护理后2 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2 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比较( ±s,分)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比较( ±s,分)

SAS 评分 SDS 评分组别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5 63.57±2.81 35.66±5.58 64.79±3.12 38.45±4.03对照组 55 64.56±2.64 46.87±4.66 64.37±3.23 45.62±7.33 t 1.904 11.436 0.694 6.357 P 0.060 0.000 0.489 0.000

2.2 2 组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对比(n,%)

2.3 2 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仅有1.82 %的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占比低于对照组的20.00 %,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 见表3。

2.4 2 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高达92.76%,而对照组仅有76.36%的患者有效,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n,%)

2.5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8%,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下肢骨折具有突发性特征,患者一般很难接受突然的变故,而且普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导致了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10];而且骨折后患者会有非常强烈的疼痛感,疼痛无法进行语言描述,患者普遍缺乏骨折及治疗相关知识,从而导致了患者出现焦虑和不安情绪。 患者发生骨折后既要承担身体上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的困扰,还要面对以上不良心理和情绪,急需得到他人的安抚、关心和陪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加入的呵护。 再加上患者下肢骨折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行走能力,需要长期卧床休养,甚至可能造成瘫痪,对其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需要承担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一些患者变得悲观、自暴自弃,开始抵触治疗和护理,为身体康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甚至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更有甚者,不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还可能因为情绪过激与护理人员发生争执。 在临床上,常规护理措施虽然能对患者负面情绪、不良心理、配合度低、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改善,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但是,如果患者的依从性比较低,会限制常规护理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因此,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在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断优化护患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手术前、手术后、康复期,再到出院前,深入、全面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疾病与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有助于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促进护理效果的有效提升。 本次研究中,护理观察组患者过程中优化了护患沟通,在护理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值和抑郁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占比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表示满意的患者占比更高,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这说明,护患沟通的优化,对患者情绪的改善、护理依从性的提升、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效果的促进和患者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这是因为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的身心需求得到满足,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信心,更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对下肢骨折护理效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护患沟通技巧、方式及内容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下肢骨折的护理效果,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护患下肢护理人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