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考不易考

2023-07-31刘晶

中国美术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初试中国美术学院艺考

刘晶

进入每年一度的艺考时间,早在春节档就已出圈的网络热词“绝望的文盲”,随着近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考生高考须达一本线”的热点新闻再次引发广泛讨论。然而,根据近年来各部门关于艺考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差生”“艺考上大学容易”……这些固化在艺考生身上的标签,正在被一一摘除。

作为“入关口”,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是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是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一步。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高艺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以扭转“重专业轻文化”的误区。根据《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显示,文学编导类、播音主持类、摄影类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美术类、音乐类、书法类、航空服务艺术类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一段线75%。由此可见,随着文化课成绩在艺考录取分数比重中的提升,想通过艺考获得本科通行证的捷径,已行不通。

再从艺术院校的校考来看,注重综合素质的选拔,已经是近年来各个美术院校艺考的招生标准,从校考试题的变革可见一斑。以屡虐考生的“央美试题”为例,从《棒棒糖》到《转基因鱼》《答案在风中飘荡》……这些无不令考生们叫苦不迭的考题,成为每年央美校考的一道风景线。“美术学各专业均通过试题检测考生的家国情怀,设计学专业注重解决问题的联系性思维,建筑学专业注重有文化关切的空间营造等。”据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2015年起,中央美术学院从招生规则和招生方法入手,不断调整规范流程设计,尤其是命题环节,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特色鲜明的“央美试题”体现学院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目标方向。在命题方式上,更加注重各学科专业独特性和相关性的有机统一,既坚持测试考生专业基础能力,从技巧、技能上加强试题难度,又通过考察考生对时代生活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认知意识,测试整体文化素养。无怪乎“上岸”的师兄给后来人分享建议——想进央美,好好读书,多看新闻。

当然,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特殊性,不同艺术院校甚至不同艺术专业由于地域差异、校史校情不同,在具体招生工作中也会有不同特色。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实施初试(网络远程考试)+复试(现场考试)的招生考试制度,40000余名考生报考,约9000人进入复试,而今年中国美术学院计划招收本科生1620名,平均报录比接近50:1。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说,中国美院自2021年首创的线上初试+现场复试的招生考试制度,初试侧重强调学科素养,重点考察基础造型能力;复试考察各大类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题目更有专业针对性,以达到精准选拔的作用。“我们希望真正热爱藝术、有艺术理想的那部分优秀的考生进入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

的确,立德树人,高质量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在根本上超越了原有的“单一”体系,呼唤着“艺文”双修的选拔标准和操作机制。众所周知,艺术与文化密不可分,能够创造高品质艺术作品的艺术人才,不可能只学习所谓的艺术创作技巧,而忽视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如果说创作技巧是艺术的“表”,那么深厚的文化素养就是艺术的“里”,只有深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艺术创作者才能将充沛的情感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让受众感知到艺术创作的美学诉求,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如此才能保证艺术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我们深知,未来的艺术人才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安身立命,在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艺术实践中施展才华,在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织交融中作出贡献。相信通过艺考洗礼的学子,将成为思想素质、文化情怀、知识视野和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素养均衡的新时代的新生力量,给我国艺术文化事业注入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作者系《中国美术报》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初试中国美术学院艺考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运用心理学定律管理班级初试
我的艺考之路:播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Creative Cram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见美女
艺考百态
艺考“不易”,应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