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SS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2023-07-31姬曼曼陈淑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骨髓瘤形态学多发性

姬曼曼 陈淑霞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河南商丘 476000

多发性骨髓瘤为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变,是仅次于淋巴瘤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对骨髓造血系统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群,约占所有肿瘤1.5%[2],其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高钙血症、贫血、溶骨性损伤等,因此及时对多发性骨髓瘤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相应干预方案至关重要。细胞分子遗传学为目前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案,但其检查难度大、费用昂贵,存在一定局限性[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评估诊断中,可通过检测WBC、T淋巴细胞等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炎症状态等,从而反映疾病进展情况,具有简便快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4]。但目前临床关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SS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59~72岁,平均(65.28±2.14)岁;体质量指数20.3~25.8kg/m2,平均(23.05±1.12)kg/m2;ISS分期:Ⅰ期29例,Ⅱ期33例,Ⅲ期26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型:IgG型48例,IgA型12例,IgM型5例,IgD型3例,Kappa轻链型7例,Lambda轻链型13例;贫血62例,骨痛66例,骨破坏63例,骨功能障碍55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903012)。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中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诊断标准[5];均为初次诊断;住院时间均>1个月;可接受本研究检查方案;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入院前1个月存在放化疗史者;合并心、肺、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精神异常或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方法

1.3.1生化指标测定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1个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L,37℃,离心10min,3500r/min(r=8cm),分离血清、血浆于-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日本日立7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诱导T细胞/抑制T细胞(CD4+/CD8+)、Th1/Th2;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银染,经KL分析系统计算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AgNOR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仪器选用HED-SY96S型酶标仪,试剂盒购于武汉生源科技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相关说明进行。

1.3.2分组方法 根据入院时ISS分期进行分组,Ⅰ期: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β2微球蛋白<3.50 mg/L;Ⅱ期:不符合Ⅰ期和Ⅲ期的所有患者;Ⅲ期:血清β2微球蛋白≥5.50 mg/L。

1.3.3预后评估 患者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每隔1个月入院复查一次,检查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形态。根据是否发生复发、转移评估预后,其中发生复发、转移评估为预后不良,未发生复发转移评估为预后良好。复发:经检查发现存在贫血,骨髓检查发现异常的浆细胞增生,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异常,存在大量蛋白尿,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

2 结果

2.1不同ISS分期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比较 入院时WBC、ANC比较:Ⅲ期>Ⅱ期>Ⅰ期;ALC、CD4+/CD8+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ISS分期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

2.2不同ISS分期患者入院时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入院时Th1/Th2、AgNORs比较:Ⅲ期<Ⅱ期<Ⅰ期;血清TGF-β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ISS分期患者入院时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ISS分期与各免疫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院时WBC、ANC与ISS分期、血清TGF-β呈正相关,与Th1/Th2、AgNORs呈负相关;ALC、CD4+/CD8+与ISS分期、血清TGF-β呈负相关,与Th1/Th2、AgNORs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ISS分期与各免疫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2.4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比较 随访6个月后,88例患者中复发/转移15例。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入院1个月时WBC、ANC较高,ALC、CD4+/CD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

2.5预测价值分析 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个月后WBC、ANC、ALC、CD4+/CD8+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95、0.832、0.856、0.836,各指标联合预测AUC为0.927。见表5。

表5 预测价值分析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为一种以恶性浆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可伴随骨痛、贫血、肾功能障碍等症状,且随浆细胞增生程度不同,可引起机体各部位脏器功能受损[6]。因此,尽早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病情、预测预后,制定相应干预方案至关重要。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评估中,其通过显微镜或自动化仪器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数量进行测量,从而对疾病病情进行评估[7]。本研究经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发现,不同IS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WBC、ANC、ALC、CD4+/CD8+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可推测上述指标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紧密联系。有研究显示,外周血ALC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重要免疫标志物之一,其表达随病情进展而波动,与肿瘤患者总体生存期存在紧密联系,且高水平ALC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前延长总体生存期的重要影响因素[8]。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细胞表达受抑制,而CD8+、淋巴细胞多表达正常[9],因此CD4+/CD8+比值多呈下降趋势,CD4+、CD8+在维持自身成分免疫耐受时,可阻止机体对自身同源肿瘤细胞免疫,致使肿瘤免疫抑制,随肿瘤发展,CD4+表达受抑制程度提高,因此CD4+/CD8+比值与ISS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ANC可反映机体受感染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感染时机体白细胞可显著变化,由于骨髓内浆细胞挤压白细胞,致使外周白细胞减少,如伴随细菌性感染,机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显著升高,WBC、ANC随之升高[10-11]。

近年来随分子生物学发展,临床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功能异常与病情密切相关,其中Th1、Th2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比值可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AgNORs为RNA聚合酶亚单位之一,可反映rDNA转录效率,能体现淋巴细胞活性及机体细胞免疫状态;而TGF-β为肿瘤细胞及Treg细胞共同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反映肿瘤对免疫应答的抑制程度,随肿瘤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上述指标随之改变[12-14]。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ISS分期患者入院时Th1/Th2、AgNORs、TGF-β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免疫状态的评估价值。

本研究经随访6个月后发现,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存在差异,进一步行ROC分析显示,WBC、ANC、ALC、CD4+/CD8+各指标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联合预测AUC为0.92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可为临床制定干预方案、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骨髓瘤形态学多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
一May-Hegglin异常家系细胞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