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学视角下“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2023-07-31李晓瑜

美与时代·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物化遗产

摘  要:“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合作之路,更是文明交融与文化交流之路,是面向世界传播丝路文明及中華优秀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分。设计作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力量,在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及传播性上,通过“物化”及“数字化”创新内容,能进一步弥合文化差异、推动文化亲近,有效提升文化形象的塑造及传播能力,助力民心相通建设,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物化”遗产;“数字化”产品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文化“走出去”作为国家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强国战略之一,以2003年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为开始,文化领域“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开启了中国以文化作为途径走向世界的新进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和东南亚国家期间,相继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战略,不仅为中国自身和相关沿线国家提供了经济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为国际友好合作、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指明了方向,更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世界的“相通”建设提供了心相知、行将远的文化底蕴。

一、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的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文化范畴[1]。它是建立在古“丝绸之路”文明的深厚历史渊源及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时代新发展。历史上,伟大的“丝绸之路”连接并承载着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间人文交流互鉴的历程,以人类最原初的物物交换的货物贸易分享为交流基础,形成了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连接了东西方。中国古人以“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为交往原则,开拓和创造出东西方交流合作的发展模式,共同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无论是丝绸、瓷器、指南针、火药等的西传,还是佛教、伊斯兰教等的东传,古希腊、古波斯、古印度以及阿拉伯文化与中华文明交流碰撞,形成和平交往的丝路文化遗产,在中国与亚非欧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当下的 “一带一路”倡议及建设以“平等、包容、互鉴、繁荣”作为合作原则,是丝绸之路精神及中国传统文化贯彻国际经济的产物,也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文化基因。从这一文化维度来看,“一带一路”更是文化交流及文明交融的“文化之路”,也是面向世界传播内涵深厚的丝绸之路文明及中华优秀文化。

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文化维度来看,“民心相通”是整个战略实现的基础。心通,交流合作则更通,与经济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可能会更为深远和持久。当下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已经无可回避地形成了全球互联合作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冲突也不可避免,如意识形态的冲突、文明的冲突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中心权利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之间的冲突等,这些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同文明的冲突、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差异,如“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是合作共赢、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中国和平文化思想(与西方的控制、对抗、谋霸、个人优先为主的权利思想根本不同),但是这一中国文化智慧长期并未获得西方世界普遍的理解,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文化没有传播到西方去,对西方世界没有形成冲击和影响,或者说冲击非常薄弱,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却极为强烈。这种文化之间的不协调就会使得交流不对等,势必会影响相互之间更为长远的合作发展,这成为开展文化交流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即加强文化交流及文化传播建设。若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倡导的根本目标来看,“一带一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及中国文化智慧不仅是世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和实施路径指导,也是调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文明的思维隔阂和价值取向差异的一个重要契机,而中国文化也更需要以此为契机积极“走出去”,让“一带一路”的文化价值最大限度传播出去并获得世界民众认可,消解各种偏见及误解。同时,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来说,只有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夯实这个基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和开展文化交流,才能顺利全面实现对外开放的政策畅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发展。民心相通的基础不牢,“互联互通”的可持续性也会打折扣。

要实现民心相通,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通过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兼顾各方利益,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各方认可的双多边有效沟通,从而减小文化隔阂、促进贸易发展和产业合作,让沿线各国共享和平幸福的生活。也可以说,在文化认知的角度上,以“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交流契机最适宜向世人润物细无声地展现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中国话语与中国精神的倡议,古代“丝绸之路”正是在贸易往来中深化了彼此文明的交流和交融。在当前我国深化文化交流、建设文化强国的整体战略下,借助“一带一路”可以有效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古老智慧和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

二、“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合作与传播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贸易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是避免倡议成为空泛理论愿景的重要基石。以文化贸易合作来说,只有在市场上被消费的文化,才能真正产生文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贸易合作,助推国家软实力的增长。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实实在在的产业消费,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文化贸易市场份额占比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从目前的世界文化发展现况来看,文化传播权利也多取决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欧盟这些文化贸易大国,莫不如此,都是以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创新及社会发展新需求将其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以获得贸易合作及竞争资本。所以,文化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支柱产业,也不断成为全球重视的发展对象,更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崭新增长极。

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中,以文化、美学、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创新转化为具体的可消费的产品,通過功能和形式的结合给人良好的消费体验,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贡献,其作用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中也愈加重要。最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英国,正是通过设计的力量,再一次助推了英国经济的新增长以及老旧城市为引领的历史文化的复苏。另外,以当下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公司为例,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创上市公司数目增量依旧呈上升趋势,遭遇金融危机,而文创上市公司的数目增速不降反升,说明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非同步性以及在经济逆境中的抗击能力[3]169。可以说,从战略角度上,文化创意产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突破口,从实践上,是奠基国家文化创意发展的软实力、提高世界影响力和全球号召力的重要策略,也是文化传播权利的争取,在“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基于此,文化部2017年发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民心相通”建设为规划,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贸易合作,并在相关子计划如“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等计划中就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及设计做出重要批示,并对相关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进行连续三年的扶持行动,厚植文化产业基础,促进文化交流。

然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明悠久的国家来说,我们需清楚要对外传播哪些文化内容,哪些内容更具有传播性并能被域外不同文化群体接受,从而顺利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实现文化的浸润,达到认同及共享等。从历史上来看,以盛唐、元明为代表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力,他们都曾以代表中国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及优雅生活方式的物质文明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了文明的魅力。以史为鉴,在新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带一路”需以新的思想观念继续继承并引领这一文化交流合作,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消费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而对于达成消费的产业来说,只有内容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供给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消费,从而实现良好传播。

三、“物化”遗产的跨文化先联先通传播性

文化贸易合作中,各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展开国际间文化贸易合作的坚实根基,也可以说是最容易达成交易的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有快慢差别,但是文化却没有高低之分,普遍具有悠久的古代四大文明遗留的厚重历史文化遗产(早期人类文明最大规模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流地带就发生在欧亚大陆,也即“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中具有先联先通的天然优势。这些不同区域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不可替代性的原生文化资源,是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中国千年手工造物文明所积累下来的工艺美术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在相当长的时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主要载体。

如果从传播的有效性上看,中西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语言的隔阂,使得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学、艺术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比较难以被域外西方世界的大众所理解,而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则不同,它们既适用又美观,备受人们喜爱,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产品。与抽象的文字、思想相比,这些工艺美术品更容易通过实体被感知、流通、传播,同时附着在产品之上的色彩及纹饰更具文化展示的视觉直观性及文化标志性,而历史上,西方的域外人士正是通过使用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产品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砚祖教授认为工艺美术是物态化文明的产物,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广泛的原因也得益于这些物态化的东西——工艺美术产品,并提出有必要将工艺美术作为物化的“国学”来看待[4]。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是技术和文化艺术审美的产物。在古代,独树一帜的工艺美术品是推动大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国建国初期更是因为文化特色鲜明,物美价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不仅为我国的经济贸易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精神,在当下的“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份额中也一直占有较大比重[3]68。以相关文化贸易合作数据为例,2018年,我国工艺美术产品贸易与2017年相比增长9.9%。增幅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5],不仅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指引下正在不断增加文化的符号象征,也反映了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产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如近几年在“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大型贸易交流会上,专业院校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开发设计出的更多国内文创产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带来经济收益,同时也成为讲中国文化故事的重要载体。基于这样的文化交流传播价值及意义,文化部将工艺美术直接作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内容来建设。

因为极强的地域特征,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象征具有其他文化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艺美术,不仅是当下“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重要的再生资源,也是各项文化产业合作中基础最好、对其他产业合作最有带动力的部分,如以能够反映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发展国际形势重要指标的文化旅游产业来说,具有中国文化及艺术韵味的工艺美术产品是旅游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提升跨境旅游的民族文化价值及体验,极大增加旅游附加值,而且能积极促进跨文化传播,带来文化价值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如我国在国际上开展的一系列传统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欢乐春节”、旅游年、文化年、文化季、文化周以及高层次的文化合作论坛等交流活动,作为宣传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工艺美术产品都未曾缺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外交礼仪角色。如以传承宋锦文化为基础的江苏“上久楷宋锦”品牌,借助“一带一路”对外发展机遇,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上积极展开研发,其创新设计的现代用品在各种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中重新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的优雅生活方式和文化。

四、动漫游戏产业的数字化跨文化传播

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贸易合作中,数字文化产业作为全球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因为其时间和地理空间上的便利和优势,具有“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成为以数字传播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焦点以及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

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6]。在目前我国的数字创意产业分类中,以动漫、游戏为主的核心产品是“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弥合文化差异、推动文化亲近的困境与挑战的重要传播载体,其多元文化主义特性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传播优势能有效推动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如以动漫产业来说,其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跨文化传播的使命,一方面。是其具有国际性特点。在动漫作品中的形象一般多采用象征符号进行表达,不需要跨文化知识背景即可理解,尤其是儿童动漫产业,直接作用于拥有更强多元文化接受能力的儿童,跨文化渗透力更强[7]。如由中韩创意团队共同打造,在全球受到普遍欢迎的动画片《超级飞侠》,其中的动画形象设计采用的是各国约定俗成的飞机形象,表达的观念多以普适性的积极向上、纯真阳光的价值观为主,民族个性不会成为表达的重点,不会激化文化互斥[3]321。另一方面是动漫具有民族性,它是民族文化精神及思想内容的生动呈现。动漫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社交礼仪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直接映射,如《超级飞侠》就能够折射出亚洲人的普适性价值观念,儿童在观看动漫的过程中,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元素的影响。

另外,在当下的文化领域,数字娱乐产业是年轻消费群体文化娱乐生活最重要的形式。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高、青少年人口多的主要地区[8],作为现代年轻消费群体,动漫、游戏相较于其他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说,更容易被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所接受,更具备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阻碍较小,能够有效推动文化亲近,让不同国家的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为未来打下基础。这种從价值观形成时期就奠定的理解和包容的文化特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真正实现民心相通的基础,因此成为当下文化内容“走出去”的集中代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当下世界第一大网络游戏生产国,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以及数字创意原创IP都获得了不错的域外文化传播成绩。

数字创意产业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借助数字科技的辅助,能够将无形的文化变得可知、可感、可触碰,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体验,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使中华文明绽放独特魅力。如网络游戏《英雄联盟》在海外不同文化语境中被喜爱并接纳,不仅是数字技术中融合现代审美,更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新技术手段、特色文化以及资本手段等的合力让中华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从而获得喜爱。当下,我国的数字技术进入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新时期,数字内容产业不仅能给我们提供文化崛起的新机遇,而且也使中华优秀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效度、强度和广度,增强传播力度。

五、结语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来都是各个文明共同的愿望。古“丝绸之路”通过和平贸易理念传播着东西方文明,为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融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日益强大并崛起的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应该以大国的担当继续发扬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将文化作为重要的交流载体,以符合现代传播方式的理念和途径推动中华传统智慧及经验走出去,通过中国文化特有的人文艺术气息及魅力在跨文化传播中形成更为有效的心理共振,建构民心相通,促进合作交流及发展,以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世界和平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张卓娅.做好跨文化传播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中国广播,2019(4):11-13.

[2]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8-22].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ivk_sa=1024320u.

[3]向勇.“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69.

[4]李砚祖.物化的“国学”[N].人民日报,2016-10-02(08).

[5]刘昕.2018年成绩单亮眼,我国文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EB/OL].[2019-03-21].http://www.ce.cn/culture/gd/201903/21/t20190321_31719315.shtml.

[6]文化部.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04-0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30291.htm.

[7]王可越.跨文化动画与动画跨文化:文化、美学与产业的多维度探讨[J].现代传播,2014(7):96-99.

[8]搜狐网.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举办[EB/OL].[2017-07-07].https://www.sohu.com/a/155359257_502857.

作者简介:李晓瑜,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物化遗产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