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分析
2023-07-31盛婷
摘要: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当中的价值以及正确开展德育教学的方式,希望可以真正改善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融入传统文化的德育课堂也能够端正学生的个人心态,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也可以坚持初心,拥有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学生也能够端正个人的品德,提高个人的修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7-0159-04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素质化教育更加倡导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素质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正确看待生活和社会,能够端正个人的价值观念,拥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修养,才可在今后长远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成长为能够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充分贡献的人才。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德育工作中,也是相关教育者的重要探究命题。
一、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实情况
(一)过于脱离实际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阶段的素质化教育更应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从而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在传统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然而在教育改革的当今时代,仍旧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深度剖析,以致于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只是了解了一些浅层的内容,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知识拥有深度的理解。当前的教育工作仍旧拥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他们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也是初步系统性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该时期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某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未能真正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规律,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并未挖掘学生的个人长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德育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也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
(三)缺乏实践经验
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时间的洗礼,逐渐累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资源。但当前许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当中,缺乏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课堂的经验,未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认知维度,以致于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并未得到教师合适的指引,改善个人的行为品质。某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许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达到有效实践的目的,因而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重要价值
(一)可以改善学生的品德修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初期,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知识探究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方面相对较为稚嫩。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判断力,因而在面对一些不良文化时,难以坚定初心,容易存在盲目跟从的情况。此时在德育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和知识内容,有助于对学生思想上的引领和行为上的规范,使学生可以在接受引导和教育的过程当中,清楚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拥有正确的道德理念,可以将相关行为准则作为自身行为处事的重要方向,这些也是德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优秀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文化浸润功能,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之下,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可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今后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也能够更加坚持自我,懂得礼义廉耻,学会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长为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宣扬,不仅仅是德育的需要,更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重要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极具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它是历代劳动人民在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当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和智慧象征。因而,在德育当中,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来影响学生,能够使学生从多维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养成积极进取、不畏艰辛的正确价值观念。学生在拥有正确三观的前提之下,也可于自身的成长道路上不断进步,在个人的人生道路中发光发热。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经历了各种社会和时代变迁,也累积了众多的文明知识。比如,儒家思想是具备代表性的思想文化之一,它也影响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又如,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探寻与经验总结的结晶,它也为我国民族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我国也包含各种人民所创造的奇观,比如万里长城、苏州园林等,这些文化瑰宝、特色建筑、多样美食已经成为滋养每一位中华儿女身心的必备条件。因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在接受德育引导的前提之下,更具责任心和荣誉感。学生也可带着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不断学习和成长,也为祖国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有助于不断拓宽德育的空间
在传统的德育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处于一对多和灌输式的状态。学生在德育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教师教得也非常费劲。许多教师不善于丰富德育的内容,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教育资源,以至于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在学会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德育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道家、佛家等多重思想,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音乐、武术等不同文化主体,从而拓宽德育的广度和深度,讓学生能够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性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也可在这些多元化的文化知识教育过程当中,融入具备先进性的元素,帮助学生积极拓宽学习领域,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德育本身就是具备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学习能力,无法深入理解一些民俗文化、语言风格、曲艺特征,反而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法来拓宽教育的领域和边界,使得多学科加以融合。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也能够更具活跃度,这也是小学德育空间拓宽的重要媒介。
三、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方法
(一)有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之根本,为了能够提高德育的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切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前提要素。尤其是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德育课堂当中,更应当提高教师自身的觉悟度,使教师对传统文化拥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在德育当中转变个人的教育思维,构建高效的课堂。通过塑造高质量、高素质的德育教学队伍,使教师对传统文化更具理解度,教师自身能够拥有对世界的充分认知,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设置教学场景。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思维和精神上的引导,才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度,也让学生在相关学习场所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改善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可以学习陈白沙文化的价值,将其意志品质融入德育课堂当中,使学生也可以在研读陈白沙故事的前提之下,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拥有克己和修身的意识。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也可以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精神,让学生在研究陈白沙先生相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教师自身而言,也应当在德育课堂之前研习文化知识的内涵,提高个人的修养,端正个人的行为品质,为学生做好榜样。又如,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就是很好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利用故事分享会、有奖竞猜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自我创作等过程中真正深入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二)创设德育的环境,进行隐性育人
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在德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学习时期,这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教育阶段。教师的德育水平会对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个人的人格,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德育环境的影响之下,深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或者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引领,使学生可以在探索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認识自我,认知社会。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良好德育环境构建的基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相关文化活动当中,使学生受到不同教学活动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文化宣传墙、宣传栏,多多普及一些德育知识,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育过程中也可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指引,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当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思维敏捷度,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并拓宽学习视野。学校广播站也可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多多引用文化典故、历史名人的高尚事迹,带给学生心灵上的洗涤。在德育环境的营造之下,学生能够提高个人的思维认知度。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多多阅读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或者学习一些视频资料,达到提高个人学习水平的目的。学校可以举办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黑板报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改善个人的核心素养,加深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度。
(三)有效丰富教学的形式,以兴趣作为引领
传统的德育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因而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度不高,学习兴趣度不足。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非常活泼,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生也容易存在思维上的跳跃性,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尤其对自身不感兴趣的科目或者学习内容,学生更容易开小差。所以为了能够提升德育的水平,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进。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更应当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时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更具学习的热情,才能够在参与德育活动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提高个人的高度,改善个人的行为修养,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的信息技术凸显出了充分的教育优势。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收集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的资源内容,从而传达传统文化的意境。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比教师的口头讲述更具魅力,教师能够丰富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给予学生直观化的体验。其次,要塑造更加生动的情境,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动性。教师也可通过借助模拟故事情境的方式,来多与学生展开互动。比如,很多学生对“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则成语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层面,并且并不清楚该成语的典故,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境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从而展现经典的故事内容。用相关案例来传递故事哲理,使学生能够对此则成语更具理解度。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具备趣味性,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为了丰富教育的形式,教师必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可提高相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四)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让文化扎根
知行合一也是素质化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达到的教育状态。在德育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借助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理论课程的教育内容往往占比较多。而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的德育目标,更应当利用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从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领悟度。学生也要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成为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利用一些文化宣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度。同时也可组织学生去参观古代名人的故居、相关文化博物馆,从而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了解古人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为了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中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端午节时进行献爱心活动,亲自动手包粽子、准备一些生活日用品,到社区进行献爱心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的影响下,也可充分达到德育的目的,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又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江门当地的文人故居、文化宣传博物馆中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平和经历,可以到白沙祠前观摩陈白沙的事迹,了解陈白沙的思想,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也可让学生以古代的伟人作为个人的榜样,学习伟人身上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质。当学生在自我成长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也能够勇于突破,敢于挑战,从而不断成长,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些知识内容。而在新的教育时期,德育更应当以具备趣味性的方式呈现。教师可以在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前提之下,充分达到德育的目的。教师需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可以端正个人的心态,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教师也可通过创设德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之下,得到充分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能够不断深入探究文化知识,提升个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度。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刻板式教育方法,而要丰富教育的形式,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需要充分展开实践教育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德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于个人道路上不断前进,改善个人的行为修养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冬美.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浅析[J].学苑教育,2021(29):35-36.
[2]黄铭娴.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2021(5):66-67.
[3]章希.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31-132.
[4]周海琴.关于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新作文,2021(9):81-82.
[5]邱君巧.寓教于乐根植于心——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20(31):65-66.
[6]睢中华.探析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小学生(下旬刊),2021(9):43.
课题项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2021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1GDZZ008)成果。
作者简介:盛婷(199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丰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