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2023-07-31姜李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主动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秉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使课堂内的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效率无法提升,这需要一线教师们及时调整。文章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7-0155-04
一、 引言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推动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还要根据历史资料,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关注。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停滞不前,与现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观念不符。
二、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初中历史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表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并不全面,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式教学,并且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这样单调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历史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因此不愿主动参与课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普及,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教育课堂中的功能和优势,很多先进功能使用率不高。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新时期下新技术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奇妙之处,与教师建立双向的和谐关系,推动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有趣。
三、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重视备课环节,为学生准备更充分的活动设计和历史史料,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全面的视角下进行学习。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需要判断学生会出现疑问的环节,并准备好不同的解决方案。备课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环节深入探究历史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与环节,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实现高质量教学。伴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对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还需要思考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发展之间的联系。
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关注以下三点:第一是全面性,指的是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能够使班级学生共同进步;第二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而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第三是掌握好教材的深度,这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基础。现阶段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备课环节的重要性,有时无法掌握教材的深度,有时在课堂中则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提高对备课环节的重视程度。
比如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春秋所在的历史时期,对春秋五霸的地理方位有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设置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西周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历史学家们发现孔子所整理的史书《春秋》与东周建立前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重合,因此又将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展示春秋时部分大国的地理位置,并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各国的国力,为之后学习春秋五霸及春秋时期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历史学科的趣味性
對各个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创造力与实践力的源泉,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的科目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便可以用更加阳光、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若想在课堂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便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为课堂营造出浓厚的趣味性学习氛围。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历史小故事等多样化的历史活动,让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不再局限于历史教材,并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们还可以在学生的空闲时间举办历史学科的知识竞赛活动,或者是辩论会、手抄报等活动,并为这些比赛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奖项,在校内掀起学生的学习浪潮,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扭转传统历史课堂的枯燥局面,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知识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三国鼎立》一课时,需要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通过对曹操在战争中一胜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过程性认识形成对那个时代更加深刻的了解。鉴于这部分知识的复杂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史料的理解与分析,剖析出关键战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一看哪一组的理解更加贴合史实,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意识
最新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勇敢地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疑问,从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改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新课标旨在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拥有更科学的学习方式,这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其中自主學习能力是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拥有的核心能力,我国著名学者庞维国教授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生自我意识的“能学”,学生拥有内在学习动机的“想学”,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会学”,学生养成自主习惯的“坚持学”。学生作为课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按照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进程与评价目标,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学会学习”。初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发掘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沟通式的学习方式,萌生出想学的观念,并凭借着自身的意志坚持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故事、表演、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并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手段,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进行驱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较为困难的部分是学生如何坚持学习,为此教师们可以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学生此时会在成就感的基础上鼓励自己进行学习,以此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讲授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时,学生能够对甲午战争的起因有明确的了解,知道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战役、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条款,又是哪个事件引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接下来教师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在资料中寻找战争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分析出战争发生的原因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探索资料的过程中抓住重点,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时,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接受多样化教育的前提是对教师有良好的信任。经验丰富、情绪稳定、教态良好的教师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份亲近感会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学习兴趣。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某科目产生学习兴趣时,会主动进行探究,并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而不会认为学习是一项负担、一种压力。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动或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便能够顺利推进。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和谐的地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用平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出来的亲和力,吸引他们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平和的情绪与态度能够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情感态度,他们能够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同时,能够实时获取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从而确定之后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教师还需要在学生提出疑问时,耐心、认真地倾听。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能够有效提升。
比如在讲授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北伐战争》一课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目的,了解主要的战役,确定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背景,并借此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照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这时教师便可以将孙中山先生建立的黄埔军校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明确建立军校的原因,让学生根据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分析建校的根本目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接下来在大屏幕上展示北伐战争的路线地图,鼓励学生根据地图尝试分析北伐战争的路线与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发言,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五)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知识有理论抽象、逻辑严谨、应用广泛这三个特征,这不免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历史知识的枯燥乏味与单调性,尽管教师使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有点吃力,最终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无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出相关的历史场景,这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与历史知识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熟悉的点,从而对历史知识拥有更加具象化的想象,教师站在学生熟悉的角度上提出历史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脑中的“最近时刻区域”,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构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更加多元化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眼前。教师还需要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旧知识的帮助,还能够感受到新知识所呈现的新景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初中历史教师将一些生活中的场景与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声音、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出历史知识的艺术性与多样性,将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古代埃及》一课时,学生需要对尼罗河流域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金字塔的建造历史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从而树立唯物史观。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询问学生对埃及有什么样的了解,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到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图坦卡蒙面具等。这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保存流传下来的古埃及文物,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定的认知,这时再进行本课内容的讲授,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四、 结论
初中历史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研究历史教材的重难点,首先需要在备课环节重视教材的分析与探究,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设计详细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其次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然后是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师生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逐渐敞开心扉,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则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构建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入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元素,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能够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钰娇.情境再现模式对突破初中历史重难点问题的研究[J].学苑教育,2023(1):47-48,51.
[2]仇丛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2022(34):90-92.
[3]曹诗雨.借助史料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基础教育论坛,2022(34):108,110.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5.
[5]张莉.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9):168-169.
[6]吴艳.浅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J].读写算,2020(21):92.
[7]陈雪洁.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究[J].中小學电教(教学),2023(3):46-48.
作者简介:姜李(1985~),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星河学校,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