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3-07-31黄妙红

考试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发利用资源

摘要:课程资源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其开发和利用效果对课程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重要引导媒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在小学这一关键时期,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做好开发与利用工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7-0146-05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尤其对正处于行为习惯、三观形成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也更有必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资源整合,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在教学准备阶段摸索开拓教学资源,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焕发活力与生机。

一、 充分认识开发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意义

道德與法治是一门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地认识和掌握课程资源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它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这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助于推进德育的开展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德育上延续了过去的品德课的思想,但在新的学科中,增加了许多法治的内容,它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将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让他们对诚信、规则、法治等拥有全面的认识。在小学的各个年龄阶段,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水平,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来开发出与他们每一时期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中,并能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与社会的差异,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可用于教学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把德育和法治相结合,透过多元的课堂环境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德育的威力,领会到法治的精髓。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和教师去开发和利用各种对德育与法治教育有正面影响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进而为德育与法治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二)有利于德育和法治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法律知识认识不足的孩子,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在小学阶段,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做出更多的表率,要从自己开始,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们做出更好的表率。其次,德育老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前,必须对德育课程有所了解,熟悉德育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对德育课程的教育与教学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眼界,既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适时地开发出动态的德育课程资源,又要善于挖掘出隐藏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保留好对教学有益的资源。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程体系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充实,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再次,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不是教师一个人进行的一项工作,它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起进行的一项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过去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从而推动了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帮助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持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性质都需要老师们进行思想上的改变,提升自己对课程资源的认知水平,持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对各种有用的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也实现了自我的转型,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质。

(三)有利于对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主要是由小学生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组成,与各类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资源相兼容,这些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的课程资源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增长知识、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孩子们在生活中拥有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活动型教学资源进行体验,从而从原本纯粹被动的知识学习者,转变为课程的参与者,从而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转变成了知识的实践者和探究者。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学生在持续的参与和体验中,逐步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法治的精神,从而推动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增强与法治观念的提升。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德育在基础教育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展,对立德树人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提高新课程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德育与法治的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存在着“德育与法治”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在一些方面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即只针对新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狭隘,以及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缺少多方位的思维。也有一些教师重视引入校外的课程资源,然而,他们所发掘出的课程资源并不丰富,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单一的问题进行了缓解。现在,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觉得很枯燥,很无聊,学生从教室里获得的知识途径不多,对教室里的知识也没有进行深度的反思,这就造成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地培养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学习水平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重点要关注课程教材资源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类文本资源。教材是把握一门课程核心的基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明晰教材的导向作用,灵活运用教材,既要把握教材的长处,也要填补教材的空白,做到教学上的扬长补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包罗万千,涉及生活常识、人文地理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把握教材的优点。比如,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我国民间艺术的主题单元,在教学时要从产生、发展演变、现代化改造的顺序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详细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流变,也可以和国外音乐进行对比,突出比较意识和问题导向。但教材又是统一的,只存在版本的差别,同一版本不存在内容的差别。然而,学生所处家乡不同使得对教材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从小就了解教材中的民间文化,但有的学生完全没听说过。所以,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还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环境拓展教学,将课本知识和当地文化结合,弥补教材空白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为基础,在学校教研团队协助下创建学习资源库,使得学生在线下上课获取知识之余还能通过线上获取一致的资源,从学习素材中自主学习并深入研究理论知识,进而培养自身乐观的人生态度、爱国爱民的思想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正确三观,体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核心。

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线下的图书资源开发利用。教师要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情况,引入图书、杂志等文本资源以开拓学生阅读渠道,将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阅览室结合,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平台,在除教材之外的书本上进行阅读和资料的补充,使得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的认知。例如,在部编版《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推荐相应读物,如《汉字王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图书,使学生在书本阅读中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时,带领学生前往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阅览室,集中阅读相关书籍,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建设好线上文本资源库。学校和教师可以协同专业技术人员整合国家智慧教育等平台,设置具有本校特点的线上文本资源库,规划整理资源的种类,强化线上图书资源编排的逻辑性。比如,《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线上文本资源库中有关此单元的内容整合到一个大板块,在这个大板块里细分三个小板块:微课板块、新闻资源板块、优秀案例资源板块。微课板块是本单元教学的微课资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巩固课堂知识、查漏补缺并自主探究学习。新闻资源板块是官方权威媒体发表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报道,此板块要尽量涵盖范围广,不仅要有白色污染、农药污染、水污染等现实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展望未来看现代化发展对未来环境是否会造成污染,此板块既要彰显问题也要体现对策,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优秀案例资源板块是对有关本单元内容的优秀教学视频的整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倾向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获取别样的学习体验,掌握多视角的学习模式辩证地看待事物,保持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鲜感。

以文本资源为载体开发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也能促进学生课外的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多视角的辩证看待事物方式。在线上、线下的文本资源支持下,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随时随地使用这些资源,将理论知识灵活快速地融入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在運用知识指导实践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行,塑造遵纪守法的正确三观,彰显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的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其教学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从而更适应现实生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认知的建立也是已有生活经验的延伸,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教学中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教学需求为前提,以教学计划为根基,辅助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情景等,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小学生正处于对周边事物极其敏感、好奇的阶段,而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兴趣完全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源泉和引导。例如,《变废为宝有妙招》的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家中的废弃报纸、空置玻璃瓶、塑料袋等常见废旧物品带到学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并结合家中的资料查阅,在课堂上思考如何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并亲自动手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开发利用学生所在社区资源,通过公共信息媒介与社区建立长远合作关系,基于社区的最新发展方向设计适宜学生参与的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和教师要和社区负责人保持沟通,在遇到可利用的资源时及时争取机会。例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和社区取得联系,让学生参与到上班高峰期的治安保障服务,包括交通疏导、维护电梯秩序、进行人员登记等。在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并增进学生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士之间的联系。学校老师还可根据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实际情况,采用图片、录像的方式上传到共享平台,向家长及社会汇报学校的表现情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最大化发挥其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如果社区出现了有人故意插队、不配合登记工作等不文明现象,教师要将其作为反面案例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不局限于具体的实践活动,还包括网络上的虚拟交往活动。在网络普及千家万户的背景下,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并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保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先进性。首先,教师要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挑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挑选有益于课堂教学的图片、视频、音乐资源,结合教学需要选取对教材内容有补充价值的网络资源。其次,如果网络找不到合适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自制视频,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更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最后,在教学中要适度使用网络资源,不能占据太多教师讲解时间,一堂课视频播放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并且播放数量最多3个,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还能有时间进行讲解,对长视频要进行剪辑,将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整合。但是,教师要明确在课堂播放视频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播放视频前,教师要抛出与教学内容相关且能从视频中获取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

(三)家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思想价值的黄金阶段,其接受的思想教育会深刻影响三观的形成,而对小学生思想的引领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家长和家庭参与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家校共同合作开发利用家校资源,而学生就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在家校共建、共育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充分开发利用家庭资源,以真实的教学情况为出发点,联系家长创建家校统一联盟,让家长也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第一,创建家校统一联盟。教师可以借由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多元互动的家校联盟系统,如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通过教师在群里日常分享的学生学习状态,给家长了解自家孩子在校学习真实状态的机会,并能促使家长改变教育模式以达到端正学生学习状态的目的。教师要基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家校资源,如在《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在联系平台上发布即将学习课时的教学计划,使家长能及时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并且可以相对应运用教育对策引导学生在家活动,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家庭活动联系起来,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教师还要加强家长的基本教学能力,在联系平台上传基本的教育方法理论和实例,对家长进行培训,从而使其掌握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强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家庭教学间的呼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落实到位。第二,开展一日教师活动。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邀请家长作为讲师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扩充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身知识储备。教师要对家长的基本信息做好电子档案记录,遵循家长的意愿登记相关信息,为一日教师活动的开展奠定信息基础。家长在课堂上的分享也是课堂生活化的体现,对小学生而言更加生动,他们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我们的衣食之源》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和职业为农业、畜牧业相关的家长协商,邀请他们作为一日教师给学生讲解粮食的来源、生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享受的美好生活是以什么为保证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养殖的基础知识,通过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增进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使其树立起珍惜粮食、爱护粮食的理念。

(四)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导向,其具有社会性的同时也具有历史性,在教学中可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充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涵。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沃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文化资源进行选取,可以是塑造人物品格的诗歌,可以是内涵无穷的古代典籍,也可以是寓意深远的经典故事。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穿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结合《论语》《孟子》等古籍中的名句,促使學生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养成;也可以用《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勤劳意识、规则意识和辩证的思想。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假期主题活动,如诗朗诵、演讲等,帮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师还可以开发利用学校特色文化资源并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每所学校都有其特色,教师要挖掘并解析学校文化底蕴,进行精简和再创造后加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案中,使学校文化资源和课堂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比如,有的学校特色是“诚”,对自己实诚,对他人诚实,对治学忠诚。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诚”的理念贯彻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待己、待人、待物,对治学保持敬畏和崇敬。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收集有关于“诚”的故事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的内涵,塑造学生诚实守信、不卑不亢、热爱学问的道德观念。在思想建设上还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发展导向。因此,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利用当今时代政治文化资源,合理融入时政新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从热点事件出发引起反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结论

综上,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向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长远发展为前提,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导向,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生活资源、家校资源、文化资源,创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学课堂,用更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充足资源的辅助下更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长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2(12):62-63.

[2]周永霞.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讨[J].新课程导学,2022(9):52-54.

[3]谢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237.

[4]蔡娇英.基于“互联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成才之路,2022(17):135-137.

作者简介:黄妙红(1981~),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发利用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