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辅读班的发展策略探究
2023-07-31贾凤辉
贾凤辉
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提升计划》)中提出推进教育公平,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的原则来加快残疾人走进小康生活的步伐。特教辅读班的安置模式也应运而生,并且成为特殊儿童三大安置模式之一。2021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再次明确提出“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区域依托特教辅读班逐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特教辅读班为辅的新模式,这样有效地解决了特殊儿童因在特教学校实行隔离式教学而脱离社会的问题,也解决了部分程度较重的特殊儿童不能随班就读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特教辅读班的专业训练和补偿性教育,程度较好的残疾儿童可以返回普教课堂,重回主流教育。
一、保障到位,夯实师资
(一)物资保障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补助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统筹资源倾斜支持残疾学生,提高补助水平。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确保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学校期间的无障碍安全通行。还有必要的特殊教育设施是特殊儿童康复和发展的关键,要办特殊教育,必须有最低限度的特殊设备及教具,所以智慧黑板等多媒体设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等康复训练设备,蒙台梭利教具等已经成为资源教室建设的标配,从整体来看,特教辅读班的硬件设施配备得较完备。
(二)师资保障
教师是特教辅读班运转过程中最为重要、关键和核心的要素,同时又是最为薄弱的一环。目前来看,特教辅读班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普教教师转岗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的。转岗后的教师即使接受过培训,但是不过是杯水车薪,还是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做支撑,这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特殊教育的发展,阻碍了融合教育的进程。为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试行了2年为一周期,特殊教育教师不少于144学时的全员培训。并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加强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了跨越性的提高。
特教辅读班招收的是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学生,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必须建设一支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的教师队伍。不同年龄、不同残疾程度的孩子同在一个班级,教师教学任务重,管理难度大,作为特教辅读班的教师就要能克服种种困难,发挥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学习,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利用每周例会转达家长的诉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残疾孩子不但身体有缺陷,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地也存在着问题。所以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更有耐心和爱心,以自身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来引导学生。特殊教育的工作比较烦、比较难,特教老师们就在任课教师、生活指导员、保姆、妈妈等多个角色叠加中度过每一天。
二、科学构建,推进教改
(一)加强领导,提高特殊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有《二期提升计划》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政策指引和要求,成立了特殊教育领导组织机构,指导监督特教辅读班的职能运行,落实“一人一案”,做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工作。特教辅读班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全部被纳入学生学籍管理。
(二)加大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在普通教育中还是在特殊教育中,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作用,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事情。近年来的课堂教学不断经历着改革,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融合课堂等几个方面入手,重新构建了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目标“三化”
特殊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在特教辅读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设计多元化、个别化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基本目标和个别化目标,使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所进步和成长。想要做到这些非常不容易,一个班级,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一位教师授课,要实现每个孩子的教育目标,这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在课前做好完备的教育计划,针对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课堂策略。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情绪特点、智力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课堂的驾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都要很强,这样才能实现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化教育目标。同时特殊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往往被老师和家长忽视,其实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特殊儿童逐步成长、自力更生、融入主流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多个维度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要提高他们认知水平,又要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不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科学化即教学目标难度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最适宜。这需要前期的观察、评估、研判做基础,在评估研判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三结合”
任何的教育教学改革都不是“拿来主义”,都不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需要立足本校实际,做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入学的特殊儿童残疾程度的不同,依据教师数量有限、活动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特殊教育课堂组织形式上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积极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由原来的集体授课逐渐转变成班内分组授课模式。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分层指导,对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生活能力的指导和训练,而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我们则进行学业引导和社会性培养双管齐下的策略,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融入社会。同时我们也将深度学习理念中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特教课堂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嵌入性评价,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实现思维的进阶。
我们大胆改革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生活化、场景化,教师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活动,使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使残疾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这样我们将课堂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了特殊教育的最大效能。
3.课堂互动“三原则”
特殊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欠缺,经常被人看不起,被人藐视,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民主、平等、自由”的原则,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一种交往关系,一种共同的具有创造意义的关系。教师要在互动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理顺思路,讨论方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残疾孩子,这一点尤其重要,这也是构建他们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一环。
4.融合课堂“三步走”
为了能够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我们尝试着建立三步融合的流程,完成融合课堂的构建。第一步是先让部分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孩子走进普教课堂;第二步是选择融合的学科,我们先尝试将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课堂作为融合课堂;第三步是由特教教师进行跟踪陪读,随时记录,随时调整,时机成熟后,特教教师逐步撤离课堂,实现特殊儿童的完全融合。这样就初步形成了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三、构建融合环境,回归主流
特教辅读班的成立,意在通过补偿性的训练,能够让特殊儿童回归普教课堂,享受主流教育。随着工作的深入和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教辅读班的职能从“知识补充”到“技能提升”不断转变,包括融合班级的管理、课程的调整、行为管理、融合环境构建等。尤其是比较特殊的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备受关注。这里笔者以某一特教辅读班融合教育为案例进行阐述。
在特教辅读班中有一个自闭症男孩儿,叫彬彬(化名),入学时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喊叫、大笑,喜欢躺在地上打滚;注意力不集中,刻板行为明显,不与人对视,能够简单地与人对答,语言表达不丰富,不主动交流,不与同伴交往,陌生环境适应较慢。机械记忆力强,对数字敏感,对时间与日期有着超乎寻常人的敏锐度和记忆力,如果能够回归主流教育,发挥其特长,那么很有可能成就一个家庭。
(一)主要思路
为了更好地让彬彬回归主流教育,我们不断地实践,针对他制订IEP融合计划,借鉴了程秀兰融合式教育的五个阶段方法,除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外,还运用了游戏干预、集体教学、团体沙盘游戏疗法、自信心的培养等方法。
(二)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
1.游戏干预
游戏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象征性理解”,即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技能,促使他们理解社会角色。教师采用干预计划中非指导性方法,即类似于“个案中心疗法”,在日常游戏环节中,通过与彬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分享成功的喜悦来促使孩子自主探索内心,感知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游戏项目主要是从开始的一人游戏到团体游戏,使彬彬逐步适应融合环境。开始单独游戏时主要是搭积木、玩橡皮泥、绘画等。教师会在他进行“创作”时,静静待在一旁,以欣赏和鼓舞的方式与其交谈,让他慢慢适应有人在身边。随着次数的增加,他初步接纳教师的参与。然后和互助班级(普教班级)的学生共同做团体游戏,比如接传球、篮球等运动游戏,让他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
2.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儿童接受文化知识、提高感知力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特教班的孩子除了接受本班的文化知识教育,还走进普教课堂,进行融合教育。开始,彬彬对进入普教课堂非常抵触,情绪经常出现波动,刻板行为频次增加,笔者就开始陪读,可能是有比较熟悉的人坐在他身边,他慢慢地能够平静下来,逐渐地能够自己坐在课堂上。虽然能够坐在课堂上,但是对课程提不起兴趣,类似“局外人”。教师们很有耐心地对其所有表现积极关注,比如回答问题阶段,老师会安排两个学生先进行回答,而后再让彬彬复述。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彬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还可以开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这些方法的运用能逐渐改变彬彬躲避甚至排斥的行为,使他慢慢体验在集体中的乐趣,产生与人合作的互动行为。
3.团体沙盘游戏疗法
目前,我国自闭症的治疗使用较多的是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游戏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各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加之自闭症个体的复杂性,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对所有的自闭症个体都具有普遍有效性,因而在干预和治疗方面提倡综合治疗的方法。由于沙盘游戏治疗既具有“有限定的自由”,也有教育训练的特征,因此沙盘游戏疗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沙盘疗法能有效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因此我们采用了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来对彬彬进行有效干预。初期阶段,彬彬只自己玩沙,即使按照要求拿了沙具,最多也只拿三件,并且不思考不交流。
在彬彬的初始沙盘中,他自己选择了一个沙箱,当有其他同学要和他共同完成时,他就一声不响地走开了。从他的沙盘来看,沙具随意地丢在沙子上,自己一直在玩沙子,在教师问到他沙子在手中流出来感觉舒服吗?他只是机械化地回答“舒服”,其实我们知道,他根本没能主观地感受到沙子流下来手的感觉。只单从沙盘来看,沙具单一而且毫无生命;倾斜是指通常应直立或站立的沙具,被他摆放成倾斜或者是坠落的姿势,这些都表明他情感压抑和心理能量不足,由于自闭症儿童不能对自身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认知和理解,因此也就很难觉察和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且自己也只能以简单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给他们的情感交流造成了障碍,由此不可避免地使自闭症儿童出现情绪紊乱、压抑和焦虑,并导致与他人交往以及行为方面心理能量不足。此外,彬彬的初始沙盘反映出了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即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狭窄突出表现为沙具单一。
在他第10次创作的沙盘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来他已经有了思维,沙盘也有了内容和生命。虽然这次沙盘有一定的引导,但是不难看出他开始有内在力量的释放了,内容也丰富了。但是还是局限在自己的天地里,不与外界建立联系。
在第25次创作的沙盘中,这个沙盘是四个人完成的,其中有彬彬一个,经过不断地引导和干预,彬彬能够和普通的孩子一起进行沙盘游戏,在普通孩子的带动下有沟通,有融合,有力量。沙盘作品中沙具类型增多,除了初始沙盘中的汽车和船等交通工具,还出现了厨房用具、橱柜、绿色植物等。这个沙盘作品反映出了逻辑、意义以及整合和分类倾向,观察发现,随着沙盘干预的进程,彬彬的重复言语、刻板动作减少,主动性语言增多。这就是团体沙盘游戏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干预中的优势。
4.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的培养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改变认知,提高自我尊严以及情感感受力。教师可以在任何时刻对他们自信心进行培养,肯定儿童的行为,从而使其内化,有助于其自我肯定和封闭心理的重建。彬彬对日期有着超常的记忆力和敏感度,所以每天教师都会询问他一遍今天周几了,几月几日啊,他都能对答如流,这个时候,马上给予表扬,他会非常开心。经过长达几年的反复,现在只要你说出2016年以后任何一年的日期,他都能马上说出是星期几。我们也经常让他与校长、老师、其他学生交流这项技能,每次他都特别开心,特别自信,都会说“彬彬是最棒的”。
他的歌声也很好听,就经常帮他录制音乐,然后再放给同学和家长听,并鼓励他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演,只要他站上舞台,他就是自信的天使。
(三)主要成效及实践反思
魏书生有过这样的体会: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个广阔又迷人的新天地。通过长期不断的干预,借助融合环境,通过融合教育,我们已经慢慢走进彬彬的内心,彬彬也开始慢慢地接纳我们。在沙的世界里,他是自由的、自主的。这种自发性的施动环境和活动,对他过度系统化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由于过度系统化而表现出的刻板行为,同时他也学会了和沙子对话,和同伴沟通。
无论是游戏教学还是沙盘游戏干预,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而和彬彬一样的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纵向发展的个体,所以我们的干预也只是阶段性的,要想进行长期有效干预,搭建高效的融合教育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特殊儿童只有在融合的环境中才能有真正融入主流社会的可能。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特教辅读班,做好特殊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特教辅读班以其特殊的形式存在于普教校园中,它的健康发展,将有效推动普特融合进程,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