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2023-07-31屈振辉,童舟,苏岳
屈振辉,童舟,苏岳
摘 要:我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目前大多采用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效果不甚理想因而亟待创新。以往国内已有学者对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但大多都偏离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本义。实现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组织创新,首先应改革编班的方式,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编班方式;其次应理清线上线下教学顺序,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作用及整合作用;还应加强对大班教学的有效管控,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分别采用任务驱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模式。
关键词: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3)02-0035-04
目前,就业创业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已相当普遍,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除学校支持力度、学生学习态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创业课程具有不同于传统课程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在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仍严守传统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而没有注意到其特殊性。探索就业创业课程教学自身规律,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应是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目前不少高校这方面课程师资短缺,多采用两三个行政班合班的教学形式,教师课堂管控难度加大;有些高校引入了“超星”“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开展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但教师和平台方都不了解就业创业课程教学规律,也没有利用好这些平台采取更好的教学组织方式开展教学。笔者在多年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为提升该类课程教学效果对其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某些设想,试图通过本文对这些设想进行理论阐述和系统化梳理,希望籍此探索能更好提升我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概念厘清
根据“中国知网”检索,国内已有学者对就业创业课程进行了有关“教学组织”的研究。李碧花认为在高校创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分享、商机寻找、创业游戏、实地调研、网创模拟、习题训练、创业大赛等内容,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黄书猛以本科高校为例,认为高校在创业课程教学组织上,应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并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和采取教学效果评价[2]。周玉敏撰文对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3]。陆金芳和胡可人在探索高职院校就创业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方面,提出“加强就创业课程的系统整合”“合理组织就创业课程的内容”“加强团队建设成立就创业课教研室”“加强就创业师资建设发挥个体长处”“建设就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稳定教学秩序”等建议[4]。刘冬美提出基于创业项目运营的教学组织方式及其保障机制[5]。缪重明认为在高职生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宜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6];等等。
然而上述研究所阐述的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组织,已经脱离了教育学上“教学组织形式”的本义。后者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7]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真正且具体的落脚点,其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它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以某种教学活动程序集结起来的纽带,并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反映前述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就此而言,本文下文要探討的编班、线上线下教学顺序、大班教学管控等问题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二、“因课制宜”编班
人类教学组织最初的形式是个别教学制,发展到近代后才出现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指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班,教师以班为单位,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科教学的组织形式。”[8]由于高校通常按照专业培养人才,因此在需要合班授课时,普遍的做法是同年级、同专业的平行班级合班授课。这种做法对专业课和其它公共课比较适用,但对就业创业课程是否适用则要分别探讨,其依据是管理学中的团队同质性与异质性理论。同质性即共性,而异质性即差异性。高校将专业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班教学,这主要缘于他们在专业上具有相同性,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共性。
在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中,就业指导课程适合于相同专业的学生一起教学。因为专业与职业存在密切的关系,相同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进入职场后会面对很多相同问题,尽管他们今后可能从事不同的职业,但这些职业往往存在较多的联系,他们日后也会构成职业的共同体。而创业基础课程则不同。创业理论认为“创业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对于创业团队和新创企业取得高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专业不相同是高校学生最大的差异性。在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中,创业基础课程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教学,原因有二:一是利于在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二是利于在学习中组成创业团队,为今后真正创业打基础。高校在传统上基本按行政班教学,但这门课程最好打破这一传统,实现跨院系的混合编班。为真正达到异质性的效果,每个混编班应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数,而教师在最开始上课时,就要组织学生组建团队。分组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通常是指依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将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上述混编班中其实也有分组,只是分组的依据是不同项目而已。对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专业混编成班抑或相同专业编为一班,都各有其优劣:前者优点在于可使学生感受不同职业有不同的生涯发展样式,缺点在于教师要兼顾多个专业的学生因而教学难度增大;后者的优劣恰好与前者相反。笔者曾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前者讲授过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在讲授职业兴趣时带学生做“六岛环游”游戏,就感受到了前者的奇效。面对近百名学生,笔者在游戏前并未对他们与所学专业逐一对应认识,但在游戏后却能对“岛”上学生所学的专业“猜”中七八分。学生在大呼其神后,笔者再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涯科学,这使学生学习兴趣徒增,效果颇好。另外,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大多源自西方职业生涯理论,但后者以心理学为基础因而较多以体验式活动展开,因而小班授课可能更为合适。
三、线上线下教学顺序
随着世界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校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其典型代表,其有很多优势。“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0]线上线下是各不相同但又彼此联系的两个教学“场域”,其中线上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现在多以慕课(mooc)形式进行;线下教学主要以研讨式活动为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完美结合,因为慕课教学可以高效地传递知识,而课堂上面对面的讨论式教学则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化与拓展、情感的沟通、体验的丰富等,二者优势互补。”[11]与此同时,它也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是传统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组织形式的结合。后者“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要教学媒介和信息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12]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这更推动了我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线上教学的发展。如前所述,教学组织形式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以某种教学活动程序集结起来的纽带,并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反映前述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在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中必须理清两者间的顺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整合作用。对此不能一概而论,笼统说线上教学在前、线下教学在后,抑或相反。应当根据线下教学的内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其作用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则理应在线上教学之前进行;如果其作用在于巩固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则理应在线上教学之后进行。为此,授课教师要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仔细梳理,并设计好每个知识点中线上及线下教学的内容,合理安排其中线上教学部分和线下教学部分的顺序,这样才能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合力”。
四、大班教学有效管控
大班教学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采取的普遍形式。有的高校两三个行政班合成为一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人数多达百余人;有的高校甚至将8~10个行政班合成为一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人数近千人,实际上就业创业已沦为讲座而不是“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如对该类课程的不重视、师资力量的短缺等。尽管《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但实际上很难做到。上课学生人数众多,他们对这类非专业课程的兴趣又不高,因此教学效果普遍不佳。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曾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湖南省教育厅在近几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评分细则中规定,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编班不合理的(班规模超过100人),扣2分。”但是即便如此,不少高校这类课程的教学班规模仍然接近百人。既然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大班教学现状无法改变,那么只有对大班教学进行有效管控才能提升授课效果。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越来越多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此应在此前提下探讨这个问题。表面上看,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难以管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学习时间又不同步、无法进行实时沟通,等等,但实际上如果措施得当,如線上视频课程中的跳题、配套的课后作业乃至紧密相连的线下教学活动,都能对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管控。
而对线下教学来说,有效管控大班教学的办法主要有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前者适用于学习兴趣不浓、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主要是高职生。“高职院校校级学院线下教学宜采用‘任务驱动式,结合线上课程设计相应的‘任务,用‘任务形成压迫感驱动高职生去学习。具体而言,就是配合线上课系列模块设计线下课程中的课内活动和课外作业,以此形成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层层施压的强制性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进行严格地考核。”[13]在线下教学中最好运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使线上线下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笔者讲授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课程时,在需要学生参加的教学活动环节,活动(即“任务”)都不用课件呈现,而是用“超星学习通”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直接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由学生以主题讨论、抢答、问卷、投票、评分等形式全员参与或选人参与。45分钟内有时这样的活动多达近十次。个别平时上课喜欢玩手机的学生直呼,任务之密集使他们都没有时间玩手机。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任务驱动式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大班学生人数虽众多,但任务由教师直接“点对点”下达给每个学生,教师可实时监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尽管大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多,但教师以完成创业计划书为最终任务目标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而这一最终任务又被分解为若干具体任务涵盖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将创业项目的每一步具体任务都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团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这些任务之后,教师都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时监控任务完成的情况。据此,教师通过对上述任务的监控就能实现对就业创业课程大班教学的有效管控。
《意见》指出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些教学方式适用于学习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他们不仅认真学习线上教学内容,自觉完成线上线下各种教学活动,且对课程本身和教师教学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对他们来说学习态度和主动性都已不再是问题,因此任务驱动式教学已作用不大。教师对于这类学生最好采用深度教学,在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各学科有深度的知识(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深度的思考,用这些来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渴求。如笔者对他们讲授就业指导课程,就从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价值谈起,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属于西方经济学中四种失业类型中的摩擦性失业谈起。而对他们讲授创业基础课程,就从这门课程不仅教授学生创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赢利意识、创新意识、资源整合意识、团队意识、博弈意识、规范意识和管理意识谈起,这也扫除了部分学生心中“我今后不打算创业,但为何也要学这门公共必修课”的疑问。对他们讲授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时,则不拘于现代西方职业生涯理论,而将人类古今中外思想家、学者所有关于职业与人生的思考都融入其间……在研究式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管控的不是学生而是自身。换言之,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的驾驭能力,既要旁征博引又要收放自如。最好自己对问题能有所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否则就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五、结语
《意见》吹响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改革的集结号。课程教学是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前述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是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要抓住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的特点,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工具,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组织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碧花.《创业基础》教学组织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1-2.
[2]黄书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管理探讨:以本科高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4):61-64.
[3]周玉敏.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96-99.
[4]陆金芳,胡可人.高职院校就创业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8(34):104-105.
[5]刘冬美.基于创业项目运营的教学组织实践与机制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206-209.
[6]缪重明.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生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4-47.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64.
[8]史小力.教育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275.
[9]王丹,隋姗姗.创业管理基础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14.
[10]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43):1.
[11]于天贞,田爱丽.“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追求及实践路径:华师慕课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1):10.
[12]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5.
[13]屈振辉,廖生成.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学院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