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2023-07-29杨扬

艺术大观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钢琴伴奏应用价值

杨扬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的实践意义、存在问题和改善对策,旨在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钢琴伴奏提供参考建议。钢琴伴奏作为教学教具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氛围,但在实际的课堂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钢琴伴奏;小学音乐课堂;应用价值;儿童歌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0-0-03

钢琴伴奏是指将钢琴音色用来配合其他乐器或人声的演奏,是一种集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为一体的演奏技能。钢琴伴奏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能够适当地根据作品风格调整和声织体、填补节奏空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1]对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视奏能力和伴奏技巧,能够准确地用钢琴诠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其中包括准确的节奏节拍、流畅的旋律、丰富的情感表现,以及完整的音乐知识,以便给学生的音乐表演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钢琴伴奏与小学音乐课堂的钢琴伴奏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伴奏技巧的复杂程度和要求:成人钢琴伴奏多为专业歌曲伴奏,技巧复杂,要求演奏者视正谱;而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钢琴伴奏则更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音乐审美的培养,钢琴伴奏更多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因此,小学的钢琴伴奏不仅仅是一种伴奏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展现。

一、钢琴伴奏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意义

(一)建立完整的音乐形象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对歌曲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歌曲的喜爱程度,同时也是教师是否可以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小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是建立完整音乐形象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初步认识歌曲中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形成对音乐的感知力。教师通过钢琴伴奏,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速度、情感等方面,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钢琴伴奏的演奏过程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艺术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例如,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的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是一首传统的彝族歌曲,具有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小学生初次聆听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演奏主旋律来突显明亮、欢快的音乐特点,同时配以简单的左手分解和弦和跳音弹奏方式,增加音乐的层次感。每个乐句的句尾处,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装饰音增强歌曲的彝族风味,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体音乐形象(见谱例1)。

谱例1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小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趣味性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力。儿童歌曲旋律流畅,篇幅短小,合理地运用钢琴伴奏可以提高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活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导,开展趣味性的音乐课程活动。要“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的特点,为每类活动分学段设置不同的、贴近学生生活趣味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師必须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弹奏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歌曲和伴奏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钢琴伴奏可以稳定歌曲节奏,增强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经验丰富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控制钢琴的音色、速度,来引导学生适当地掌握演唱中的音量和节奏,丰富的音乐体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音准

正确、精准的音准与节奏是学唱歌曲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钢琴伴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其他乐器不同,钢琴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时停下来,反复纠正错误的音符和节奏。这使得教师可以高效、便捷地指导学生对歌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解决歌唱技术难点。

在训练学生音准时,教师可以利用钢琴演奏一些简单的音阶和旋律来提高学生对音高位置的敏感性,从而训练学生的音准。接着教师可以奏出歌曲的旋律声部,鼓励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感受每个音符在旋律中的位置,并尝试模仿演唱。这样的音准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演唱旋律。教师还可以用钢琴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身体律动来提高节奏的稳定性。例如,傣族民歌《金孔雀轻轻跳》,教师可以通过强拍跺脚,弱拍拍手的律动方式,引导学生聆听歌曲节奏、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二、钢琴伴奏在课堂运用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钢琴伴奏的认知性不足

为了符合小学生认知心理上的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作品结构简单、织体特点鲜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钢琴伴奏织体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充分认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忽视了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一些教师认为,钢琴伴奏作为一种辅助课堂的教学手段可以是“附加项”并非“必选项”。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丰富,一些教师产生了懒惰心理,不愿意再使用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授课,而是依赖于现代化教学方式,如播放视频音乐、使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多媒体课件等,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二)教师伴奏设计单一

歌曲的伴奏一般由引子、主副歌、间奏、尾奏等部分组成,其中涉及音乐理论、曲式分析、和声编配等多个方面的音乐知识,是一门结构庞杂的学问。要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专研,其学习的时间成本相对较高。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有所疏忽,缺乏对伴奏编配的深入了解。笔者以歌曲的前奏设计为例,揭示教师创编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一些问题。

歌曲的前奏又称“引子”,它起到提示歌曲速度、暗示音乐情绪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儿童歌曲结构简单,许多音乐教材没有提供歌曲前奏,需要教师自行设计。但是,伴奏设计的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首先,一些教师会采用单一的首尾句重复作为歌曲前奏,在面对风格各异的作品时,织体选用单一,限制了音乐情感的推进。其次,一些任教经历丰富的教师,在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后,面对新时代、新课堂不愿轻易改变,在歌曲的前奏设计上仍沿用之前的编配方式,导致伴奏缺乏创新性,无法与时俱进。

(三)新进教师的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现中小学涌入了一批专业能力强、音乐素养高的年轻教师,其中不乏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但是,新进教师在儿童歌曲的伴奏编配方面缺乏经验,因为新教师初入小学,身份开始发生了转变,从之前的“学生”身份变成现在的“教师”身份。而他们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的钢琴伴奏多为艺术歌曲,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因此,在儿歌编配上,往往会形成惯性思维,把艺术歌曲中的伴奏织体带入儿歌伴奏中。选用复杂的伴奏织体,混淆了儿童歌曲和艺术歌曲的本质区别,忽视了儿童歌曲的伴奏适配性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编配方式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扰,不利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2]。

三、建议改进策略

(一)编配符合儿歌特点的伴奏

在伴奏音型方面:儿童歌曲篇幅短小、结构简单,织体编配因以简洁为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编配伴奏音型,如柱式和弦用来表现节奏性强的作品;分解和弦表现抒情性、叙事风格的作品;节奏欢快的歌曲则采用左手快速分解和弦跑动或半分解和弦来表现。作品《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一首既抒情又具有号召力的进行曲,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教师在歌曲编配上可以选择左手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交替的演奏形式去表现(见谱例2)。

在和弦进行方面:纵观中小学音乐教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儿童歌曲多为一段体或两段体结构,其节奏较为规律、旋律线条清晰。教师编配时需避免复杂的和弦进行,特别是和弦外音的过多使用。做到去繁就简,选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结构清晰的简单和弦进行。例如,人音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歌曲《采菱》,该歌曲为非方整型的五句体单段体结构。在和声编配上以正三和弦为主,第五句采用I—IV—V—I的平稳进行,最后落在dor上,以主和弦结束形成完满终止

(见谱例3)。

可以得知,绝大多数的儿歌和弦进行都是Ⅰ—Ⅳ、Ⅰ—Ⅴ、Ⅳ—Ⅴ—Ⅰ等简单进行,教师在选择和弦时,需根据作品结构,调整选配方案。

谱例2

谱例3

(二)提升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人对音乐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听觉系统建立的。它包括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的要素感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尤其重要。这要求教师在钢琴伴奏时充分关注学生的歌唱状态,并及时做出一些弹奏技巧上的调整。

儿童唱歌有音调高、声门窄、声带短、容易声带疲劳等特点,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嗓音特点调整演奏方式。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江南小调,采用A徵五声调式,旋律以迂回的级进为主。教师在弹奏时可以将手指微微伸平,掌关节支撑好,以指腹触键的方式将力量均匀地沉入键中,根据歌曲中的情绪变化做力度(强弱)上的调整,展现细腻柔和的音响效果。与婉转悠扬的江南小调不同,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旋律高亢悠长,具有典型的蒙古族长调的特点。因主旋律发展中出现了上行四度mi-la、下行八度la-la等大跳进音程,歌曲演唱难度较高,教师在伴奏时需要突出右手旋律声部,指导学生找准音调、科学发声、避免“喊唱”行为。

(三)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大胆创新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思维从具象发展到抽象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等发展特征,与学生建立友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钢琴伴奏时,要和学生有眼神上的交流。眼神交流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这要求教师要对钢琴键盘音位熟悉、弹奏区域把握准确,以便在课堂上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孩子,而不是盯着键盘。

其次,钢琴伴奏作为一种教辅手段,可以结合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师生互动、高效课堂。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士兵进行曲》,小学生可以手持奥尔夫小乐器,如沙锤、响铃、手鼓、三角铁等,根据教师的伴奏变化即兴地做出节奏、力度上的调整、感受乐曲中X0 X0的节奏律动。教师还可以将钢琴伴奏与体态律动教学相结合,通过拍手、跺脚、捻指等动作把握节奏节拍。对于抒情性的作品欣赏,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作品《杜鹃圆舞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着道具“丝巾”,随着三拍子的音乐节奏舞动丝巾,感受旋律的起伏特点。这首作品虽然是以弱起小节开始的,但从节奏中仍能感受到三拍子连绵不绝的音乐特点。

总的来说,巧妙地将钢琴伴奏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创造力,钢琴伴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四、结束语

钢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教具之一。钢琴伴奏是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教学工具。合理、高效的钢琴伴奏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前提,要将钢琴伴奏在小学课堂中的效用发挥到极致,重视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学荣.艺术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新突破·新征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7):3-13.

[2]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钢琴伴奏应用价值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