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长调对蒙古族舞蹈的影响

2023-07-29黄婷婷

艺术大观 2023年20期
关键词:影响

黄婷婷

摘 要: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蒙古族长调是指用蒙古语演唱的,在蒙古族民歌中广为流传的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歌曲形式。长调旋律优美流畅、复杂多变、节奏鲜明强烈,在我国古典音乐中具有较高地位。蒙古族长调这种音乐形式对蒙古族舞蹈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在舞蹈创作风格、舞蹈表演形式、舞蹈动作风格上。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蒙古族舞蹈;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0-0-03

长调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长调,是一种由五音组成的具有旋律的声乐套曲,由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变而来。由于古代蒙古人多是游牧生活,在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他们以马为交通工具,以游牧为经济生产方式。因此,蒙古族人民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即在游牧的生活中产生了歌咏草原的生活情调。长调就是草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劳动的智慧结晶[1]。长调形式多样,曲调悠扬悠长。它不但旋律优美动听,而且是蒙古族人民生活、劳动和爱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长调与蒙古族舞蹈之间的关系。

一、蒙古族长调概述

蒙古族长调是由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融合而成的,它是蒙古族人民劳动、生活、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长调不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民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认识,反映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据史料记载,蒙古族长调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说,长调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当时游牧民族以狩猎、捕鱼为主要生计。由于当时游牧地区气候寒冷,狩猎和捕鱼都不方便,所以牧民们就用马拉的石轮在草原上行走,把采集来的果实磨成粉,然后用水调和成膏状,这样就可以用来驱赶野兽了。久而久之,这种用石轮在草原上行走的生活方式就被传承下来[2]。

二、蒙古族长调对蒙古族音乐的影响

从音乐方面来看,蒙古族长调的旋律特点在蒙古族的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长调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它就像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在劳动中起到了激励劳动热情和鼓舞士气的作用,而且还作为一种情感寄托,表达着蒙古族人民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所以长调在蒙古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是蒙古族人民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而且也是蒙古族人民精神力量的源泉。

从演唱方式来看,在演唱长调时都会使用到长调独特的调式,长调在演唱过程中是以一种固定音高为基础的,并且在演唱中都会用到两种以上音调,这就使长调有了多样性、复杂性,而且对于长调中音高的控制也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其有了一定的规则性。因此,当蒙古族人民根据长调具体内容来创作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歌曲时,长调都会与之相适应。

从歌曲结构方面来看,蒙古族不仅是因为长调独特的调式、旋律等特点对其产生了影响,同时在蒙古族长期从事游牧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蒙古族音乐结构特点也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歌词创作方面来看,长调在歌词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题材内容,不仅体现在民歌当中,而且还体现在长调作品中。蒙古族长调中所涉及的情感、生活等内容都是蒙古族人民最真实而又贴近生活的事物,因此在长调创作中便能做到准确地把握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而且,长调作品与蒙古族传统民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从风格上来看,蒙古族长调的歌词表达形式是以五言为主要框架,在这五言当中又包括四言、六言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歌词所包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这些歌词也是蒙古族人民表达情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3]。

从词曲结合方面来看,蒙古族长调在创作过程中是以歌曲为载体的,而歌曲本身也是一种以词为主,曲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在蒙古族长调作品中所體现出来的艺术美感也是十分独特的。

从蒙古族音乐的演唱方式来看,在蒙古族长调作品演唱中运用了一种叫作“卡龙调”的方式进行演唱,而这种方式又与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所采用的“敖包”“牧羊”“打歌”等多种演唱方式类似。

从蒙古族音乐作品情感表达方面来看,蒙古族长调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蒙古族长调作品在表现时往往都是将现实生活与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所以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从蒙古族音乐表现形式方面来看,蒙古族音乐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特点。蒙古族长调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具有艺术性和音乐性等特点,所以在蒙古族长调作品创作中除了需要对蒙古语进行选择之外,还需要注重对蒙古族民族特色等多种元素进行融入。从这些方面来看,都是蒙古族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

从蒙古族长调对蒙古族舞蹈的影响来看,蒙古族的舞蹈形式主要是由蒙古族长调所构成的,这种舞蹈形式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古族人民对于蒙古族舞蹈有着特殊的感情。

从蒙古族长调的词曲结合来看,在长调词曲结合中往往都会运用到一种叫作“散板”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对蒙古族舞蹈产生很大影响。“散板”在蒙古族音乐中所包含的主要是蒙古族人民对于生活的情感、对未来生活美好前景的期盼、对自己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过苦难过程的回忆。“散板”是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形式会与蒙古族舞蹈中的“双人舞”相匹配,并且这种搭配是非常符合蒙古族文化和审美特征的,因此它在蒙古族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蒙古族舞蹈情感表达来看,“呼麦”往往都是作为一种标志性动作被运用到其中,而这种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呼麦”对蒙古族舞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舞蹈过程中对于节奏、旋律等方面会产生影响;二是在进行表演时通过呼麦会使表演者自身对歌词内容有所领悟。

从蒙古族舞蹈动作设计来看,蒙古族舞蹈当中动作设计往往都是根据长调作品进行创作和制作出来的,这种创作方式主要表现为将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所形成的草原文化和草原生活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仅体现在舞蹈动作设计上,同时还体现在动作形态上、表情形态上和情感表达上。

三、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舞蹈的源头

在蒙古族传统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蒙古族民间舞蹈——长调。民间舞蹈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它属于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蒙古族民间舞蹈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且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和规范的动作,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其中蒙古族民间舞蹈长调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民族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蒙古族舞蹈产生于广阔的草原上,这也为蒙古族舞蹈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空间。草原民族多为游牧生活,他们以骑马狩猎为生,经常在大草原上迁徙,因此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粗犷、豪放。蒙古族人民喜爱艺术是因为他们崇尚艺术,希望用艺术来表达内心真实、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说蒙古族民间舞蹈长调是蒙古族舞蹈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因素和文化因素。

民间舞蹈长调是长调音乐节奏特性最直接的体现,它随着音乐而形成、发展,在音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对舞蹈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长调在演唱过程中所形成的许多独特表现手法与技巧为民间舞蹈注入了活力。因此,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长调音乐与民间舞蹈同生共存于草原上是一种必然现象。如果说长调音乐是蒙古族舞蹈的源头,那么蒙古族舞蹈就是长调音乐的载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蒙古族人民将长调音乐与民间舞蹈融为一体,并在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中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舞蹈艺术[4]。在民族舞蹈长调中,舞者不但要进行自己所擅长的舞种动作,同时还要与长调音乐紧密配合,将其舞蹈風格融入其中。此外,舞者还需运用独特的体态和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

由此可见,长调音乐是蒙古族舞蹈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舞蹈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蒙古长调”与“蒙古舞”的融合

蒙古族舞蹈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蒙古汗国时期:蒙古汗国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它统治着草原地区,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蒙古族主要的生活方式是游牧。因此,在古代,草原上的人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世世代代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那个时期,游牧民族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安全保障,必须有大量的马匹和骆驼等交通工具,他们不断地迁徙,他们把家安在了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附近。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及居无定所等造成了人们长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状态。同时,这些游牧民族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进行游牧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关于狩猎和放牧等生产活动方面的歌;在他们进行游牧活动时又产生了许多关于狩猎、放牧和音乐方面的歌。

2.“蒙古舞”形成于清代中叶至清末民初时期。清朝中叶至清末时期:蒙古族地区由于没有固定居住地点和固定食物来源等造成了许多人长期居无定所,在这个时期蒙古族地区出现了许多游牧民活动区域,其中蒙古族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和逃避苛捐杂税、为了改善生活、寻找食物和安全保障而到处漂泊。清朝中叶至清末民初:蒙古族人民为求生存而漂泊于蒙古族地区,他们长期居无定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漂泊的蒙古族人民不断地学习他们所熟悉的民间舞蹈,同时也把他们所熟悉的民间舞蹈与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使自己所熟悉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在这个时期,由于蒙古族人民已经知道了有一种叫“长调”的民间音乐,于是他们便把这一民间音乐作为舞蹈动作的灵感来源,把这种民间音乐与他们所熟悉的一些“蒙古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蒙古舞”。因此,在清朝中叶至清末民初时期蒙古族舞蹈也是借鉴“长调”与“蒙古舞”两种不同舞蹈形式相结合而形成的,同时也受到了当时流行在蒙古族地区一种叫“苏勒德”(“长调”)音乐和曲调及风格的影响。这种舞蹈也就是后来形成于清末民初时期的蒙古族舞。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了巩固祖国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实施了“以蒙治蒙”政策,同时在各个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由于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所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就有许多关于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蒙古族传统文化遗产,以及为了发展蒙古族文化事业,从而使我国蒙古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许多有关蒙古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方面最好的法律依据。

五、结束语

蒙古族长调与蒙古族舞蹈的融合,不仅体现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上,也体现在文化的传承上。我们知道,音乐与舞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音乐舞蹈同源于人类的生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们都是以音乐和舞蹈为核心,并依据各自所具有的文化特点与审美要求相结合而存在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音乐与舞蹈就是从属于音乐和舞蹈的两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

在蒙古族长调和蒙古族舞蹈之间,有一些共性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两者都是源于民间,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艺术形式。它们都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艺术;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价值;它们都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而在发展中不断融合。这些共性就是我们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联系在一起探讨、研究和欣赏这些民族文化遗产、民族艺术遗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蒙古族长调与蒙古族舞蹈在音乐与舞蹈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两者的融合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然而它们有着不同的艺术属性和审美要求。二者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强而稳定、严格、完整而规范的共同特征,二者都是以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为主要载体而传承和发展至今。而从文化内涵方面来看,尽管蒙古族长调与蒙古族舞蹈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但二者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独特艺术风格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王丹妮.对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的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110-111.

[2]郭俐俐.古民歌长短调碧草蓝天醉琴音——简述蒙古民歌的艺术特点[J].黄河之声,2020(12):4.

[3]雒晓燕.蒙古族民间舞蹈音乐的艺术特点[J].艺术大观,2020(35):3-4.

[4]裴荣.蒙古族宗教舞蹈“查玛”的艺术特质与文化内涵.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

[5]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