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学习活动设计让课堂“生”动起来

2023-07-29张莉莉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道德与法治

张莉莉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习活动为核心设计教材,教材结构呈现的是学习活动的不同部分。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学习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及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用学科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设计;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6-0032-03

一、案例描述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本门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出发点,将学生逐渐丰富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组建课程的基础。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习活动为核心设计及编排教材,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以生活的逻辑建构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教材主题不是以道德知识、规范说理为重点,而是通过具有道德与教育意义的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

孩子进入小学后,多数喜欢与同伴交往,愿意参与群体活动,希望在集体中获得认同和支持。但还有部分孩子因为各类因素影响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喜参与集体生活,很不容易融入群体。关于同伴交往的教育贯穿于小学低年级整个阶段。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拉拉手交朋友”重点内容是适应新生活,结交新朋友。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重点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并养成在群体交往中的基本行为方式。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侧重引导学生了解一起游戏时的规则,学习如何过有创新性的群体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是“我们在一起”这个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落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道德修养”第二条“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健全人格”第二条“体会成长的快乐”;“责任意识”第二条“热爱学校和班集体,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些核心素养,重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通过自我展示、游戏互动等方式认识新朋友,感受结交朋友的乐趣与美好。

二、案例分析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节课以让学生体验到“一起玩”的快乐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乐群意识,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校园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栏目一“大家一起欢乐多”,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大家一起玩时的快乐;第二课时完成栏目二“想一起玩怎么办”、栏目三“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对学生进行融入群体交往的技巧指导,让学生学会解决一起玩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大家一起欢乐多”这个栏目由两幅主题图构成,分别指向讲述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的故事和大家一起玩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笔者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儿童的真实生活,以丰富的学习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生活和道徳问题中的焦点人物,学生既是作为学习者的“我”,又是教材中生活事件的“我”,要让这两者在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上合二为一,这就需要学习的起点中有“我”,现实的问题中有“我”,体验感受中有“我”,问题的解决中有“我”,实际的践行中有“我”。

因此笔者把静态的教材变为儿童主动参与的五个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静观生活 ,铺垫主题

学习的起点有“我”——寻找快乐的瞬间。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的立场出发,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人,用他们喜欢的形式走进儿童的内心与他们对话,带领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教师播放课前搜集到的学生与同伴游戏的视频,重点关注学生两个生活场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活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个的欢乐情景,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跟随画面回顾大家一起玩的欢乐时光,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和同伴交往中体会到的愉快、开心感受。随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件,广开思维,畅所欲言,交流一起玩的快乐故事,教师适时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不仅仅站在“我”的立场,还要尝试兼顾“他人”的立场。

通过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学生与同伴快乐玩耍的视频连接起课程与生活,同学们谈论自己生活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话要说,寻找到了与同伴玩耍时快乐的秘诀。这样有目的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就引领学生像照镜子一样观察自己的生活。

(二)再现生活,强化新知

真实的矛盾冲突有“我”——欢乐体验场。

这一大的主题活动下用三个小活动,层层递进,强化新知,让学生体验乐群的意义。

第一个活动首先邀请一组同学上台参与抱团游戏。听老师口令,按规定人数迅速抱成一团。游戏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时抱成团时心里感受,没抱成团时心里的感受。让学生在游戏成功或失败的冲突中,真正明白游戏时更应该关注同伴的感受。做一个知心的小伙伴,比游戏成功的快乐要幸福得多。

第二个活动是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块魔毯,让学生思考一块魔毯最多可以站多少个人?然后分小组进行挑战,尝试逐渐增加学生的站法,体会和同伴一起游戏时应该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游戏的快乐。

第三个活动是在小组内学会新的折纸花样,引导学生交流:你教会了/学会了折什么?在学生分享和大家一起折纸的欢乐瞬间,让他们明白,大家一起玩不仅可以带来快乐的心情,还可以从一起玩的过程中收获许多新的知识和学会有用的技能。这也是交往能带来快乐的原因之一。

通过创设游戏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反思自己的生活,再一次让他们明确了学会正确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珍惜和朋友共同成长的过程。同学们在课堂中不是去思考老师给的问题,不是在为别人做事情,不是在为别人解决问题,“我”是要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問题,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生活的主人。

(三)还原生活,指导践行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我”——绘本故事。

播放绘本故事《小布丁和小蝴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小布丁是怎样交到朋友的?都做了些什么?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在交朋友时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麻烦,学生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而投入其中,思考自己在交朋友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

道德与法治教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不是给他们标准答案。探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模拟”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提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反思

《课标》中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所以笔者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是道德学习的主体,学习情境中“我”是主角,学习事件中“我”是当事人,笔者在课堂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明晰了自己的需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唤醒了内在的自觉,实现道德素养的自我建构。

因此笔者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体,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走进儿童的内心与他们对话,带领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在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设置上,尊重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快乐故事会”“绘本故事”两个环节,从体会挖掘与同伴在一起的美好快乐到初步探索解决缺少伙伴的方法,以儿童立场发现儿童,引领儿童,为学设教,回归儿童,把学习还给孩子。

在活动的形式上,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创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把生活化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笔者将教材51页主题图提示的三个方面设计成“抱团”“魔毯”“折纸”三个主题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结交朋友的乐趣与美好。

在道德的内化上,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统一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学生绝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本课设计了多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停留在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的阶段上。课堂作业的布置更是去引发学生自己去寻找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