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山核电:砥砺奋进不停步 安全发展铸辉煌

2023-07-28董常芳

新安全 2023年1期
关键词:秦山核电

董常芳

钱塘江口,秦驻山下,巍然矗立着中国核电的“红船”——秦山核电站。2003年2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考察秦山核电基地时,充分肯定核电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强调要发展清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十年栉风沐雨,秦山核电人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笃行不怠,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创造出色业绩。

如今,秦山核电已安全发电32年,为千行百业和千家万户源源不断输送能源,彰显着“国之光荣”的绚烂风采。

从无到有,核电“红船”破浪前行

1970年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听取上海市领导汇报由于缺电导致工厂减产的情况时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二机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搞原子能发电。”2月8日,上海市领导传达周总理指示,开始研究部署核电站的建设工作,把首座核电站建设工程命名为“728工程”。1982年11月2日,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定点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北麓。

1985年3月20日,我国自主设计与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核电站并网发电;1994年4月1日,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一期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30万千瓦级),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198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秦山核电站题词:“国之光荣”;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也为秦山核电站题词:“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2021年9月3日,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许可证获准延续,有效期至2041年7月30日,这是我国大陆首座运行许可证获批延续的核电机组。

1996年6月2日,秦山核电二期主体工程开工。秦山核电二期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第一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1号、2号机组作为我国引进大亚湾核电站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站,实现了自主建设原型堆向商用堆的重大跨越,装机容量67万千瓦,设备国产化率55%;3号、4号机组装机容量67万千瓦,设备国产化率77%,先后于2002年4月15日、2004年5月3日、2010年10月5日和2011年12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实现了核电装备国产化的重大跨越。

1998年6月8日,引进重水堆核电站的秦山三期主体工程开工;2002年12月31日、2003年7月24日,秦山三期1、2号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三期重水堆建设以总工期最短、投资省的出色成果,实现中核集团核电建设运行管理与国际接轨,被誉为“中加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4年12月15日、2015年2月12日,秦山一期扩建的方家山核电工程1、2号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方家山核电工程是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之一,实现了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秦山核电已拥有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66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截至目前,秦山核电累计发电超750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目前核电机组最多、堆型最全、核电运行管理人才最丰富的核电基地。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經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2020年,秦山核电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和勉励。2021 年是秦山核电安全发电30周年,“七一”前夕,秦山核电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取得的成绩与未来发展规划,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鼓励,使秦山核电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自2003年考察秦山核电站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核工业、中核集团和秦山核电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秦山核电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六个根本遵循”:一是牢记初心使命;二是坚持安全发展;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四是坚持绿色发展;五是助力建设“核电大省”;六是奋力谱写“国之光荣”崭新篇章。这“六个根本遵循”是指引秦山核电勇做新时代核电领跑者、谱写“国之光荣”崭新篇章的行动指南。

30多年来,秦山核电在党中央和中核集团党组、中国核电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从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凝练了新时代“秦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严细认真、安全至上、创新奉献、为国争光;积累了“八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人才强企、坚持企地融合发展、坚持央企责任担当、坚持“走出去”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山核电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坚持安全发展,运行业绩屡创新高。公司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百余项国家级荣誉,为奉献安全高效能源、创造清洁低碳生活、打造世界一流的核电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监督与管理体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30多年来,秦山核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大局,秉承“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将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存线、员工的幸福线;始终将核安全置于最优先位置,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对待核安全,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坚持生命至上、以人为本,全力保障员工、从业者和公众健康安全。

自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历经30多年发展,秦山核电已建成9台机组,实现安全稳定运行超150堆·年。30多年来,秦山核电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 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机组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行水平,仅近三年有22台次机组获得WANO性能指标综合指数满分,2020年9台机组中有8台同获满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秦山核电人自己的努力。

首台机组运行之后,为加强核设施内部监督,根据国家核安全局要求,秦山核电率先设立了独立的核安全监管部门。随着秦山基地新核电机组的不断开工建成,公司核安全监管部门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和发展,逐步培养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又符合秦山实际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秦山核电始终将保障核安全作为首要责任,秉持核安全精神,深刻认识核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从严监督,筑牢核安全屏障。按照核安全法规、核安全导则、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管理程序和核安全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做好自身核安全监督和管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对技术规格书的认识已从当初的“最高要求”转变为当前的“最低要求”,彰显了公司核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秦山核电打造了完整的经验反馈体系,积极汲取和分享内外部经验教训,借鉴及应用业界的良好实践,以减少电厂乃至同行业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自1998年首次引进状态报告体系,公司逐步开发了状态报告数据库,显著提升了经验反馈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且运行至今数据库累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为经验反馈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数据。

秦山核电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核安全局和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监督指导,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每年组织专家对公司开展核安全检查、运行专项检查和大修后临界安全检查等,有力推动了公司核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公司认真遵守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运行许可证条件,及时向核安全监管部门提交各类定期报告和事件报告等,强化核安全管理自觉。

30多年来,秦山核电先后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核电厂运行安全评估OSART检查、WANO和国内核能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同行评估。通过对检查和评估发现的待改进领域和偏差的原因分析,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纠正行动,有效提升了核安全管理能力。同时,公司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培养同行评估人才,积极参加国内外电厂的同行评估活动,促进电厂之间的相互交流。2000年,公司更以WANO同行评估为蓝本,开始施行和推广内部的自我评估。通过开展国内外同行评估和交流,公司在学习中获得了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的颁布,国家核安全的战略定位愈发清晰,核电厂自身核安全监管工作显得愈发重要。30多年来,秦山核电工业安全管理始终坚持“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积极探索“零事故、零轻伤”的安全管理策略,近年来,公司保持了“双零”目标纪录,并发展出了一套具有核电特色的工业安全管理模式。

秦山核电建立了覆盖全域的安全区域管控责任制度,以及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空间和人员两个维度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在区域安全管控上,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将区域内危险源等关键物项与党员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挂钩,实现固定设备设施安全的挂账督办。在作业活动安全管控上,推进落实“直接-管理-领导-监督”四位一体责任机制,即作业单位负直接责任、接口管理部门负管理责任、生产单元负责人负领导责任、安全监管部门负监督责任,呈现齐抓共管、合保安全的局面。

30多年来,秦山核电工业安全从粗放式管理走向了安全业务精益化。公司在做好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前提下,注重安全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了10项工业安全过程指标,其中自主创新的隐患排查反差率指标被中核集团采用,在全系统进行了推广。近年来,连续策划开展安全环保综合提升专项行动,针对高处作业、电气作业、起重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安全事项加强改进和规范。公司创新开展工业安全风险评估提升小组活动,以提升本质安全为驱动,从安全管理处室拓展至业务处室,群策群力、发扬民主,通过提炼共性问题、剖析薄弱环节、优化管理流程、试点安全装具、推广本质安全措施,助推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升级、水平提升。

辐射防护贯彻“三原则”,紧抓“最优化”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公众对核电的绝对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类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都有一定的风险,只是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与减少风险需付出的代价不同。”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介绍。为了体现核电的安全性,核电有“两个千分之一”的定量安全目标:第一,反应堆事故对核电厂附近的个人或居民群体可能产生的急性死亡風险,不应超过由于其他事故而普遍受到的急性死亡风险的1‰;第二,反应堆事故对核电厂附近的个人或居民群体可能产生的晚期(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超过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癌症风险的1‰。

“我们的工作不管是维修还是运营,每个环节都和安全有关。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工业安全会受到监督和保障,在涉核安全方面,我们是非常警惕的。针对于核安全的所有决策都是非常保守的,我们称之为保守决策,就是要绝对确保安全。”秦山核电高级技师戚宏昶告诉记者。

30多年来,秦山核电持续推进辐射防护最优化工作,奋力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核力”。

辐射防护工作必须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三原则”的要求,其中“最优化”原则是辐射防护工作的核心内容,即“防止电厂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的辐射照射,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情况下,使人员接受的辐射照射降低到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30多年来,秦山核电贯彻落实辐射防护“三原则”,持续推进“最优化”辐射工作实践。

一是构建了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辐射安全管理体系。EAM(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DMIS (个人剂量管理)、IRP(辐射防护数据库)等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基于工作内容、辐射分区、个人剂量、集体剂量等信息开展辐射安全风险分析与辐射工作分级许可,实施在线开完工手续,实现辐射工作的在线流程管控;对辐射控制区实施红、橙、黄、绿四级的再分区,并实行红、橙区作业的在线审批。切合作业实际的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使辐射工作风险全面可知可控。

二是加强放射性污染和人员剂量管控。放射性物项转运和临时辐射控制区出入实现电子化审批,从污染隔离区到负压棚,不断优化提升水池去污标准;研究管道外超声去污等先进科技手段,有效提升现场污染管控能力。加强有利于辐射防护的系统设备、工器具和材料的提升和使用。推动剂量最小化工作,如改型保温材料以实现快速拆装、改进屏蔽材料选材加工和拆装方式,大大缩短人员作业时间,降低集体剂量。

三是加强重要辐射场所管控和放射源安全管理。对高辐射区城进行上锁管理,控制人员进出,进入人员必须穿戴铅衣或者钨衣;针对大型作业场所,优化进出和隔离区域,减少人员停留时间;优化大修工作平台,优化保温脚手架高水位平台施工方案,降低作业人员集体剂量。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放射源安全管理体系。2020年8月,遵照地方环保部门要求,秦山核电三家业主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合并,合并后由公司统一持证,实现了公司范围内放射源资源的统合与一体化管理。

四是注重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促进辐射安全绩效的提升。公司建立了规范的辐射防护技能培训中心,提供防护用品使用、标识标牌、出入控制流程、人因等培训;对重点辐射工作项目的人员进行单独培训,包含特殊防护用品穿戴及使用,污染隔离区和负压棚讲解;对蒸汽发生器拆装堵板等重点项目进行人员培训,提升员工及承包商人员的工作技能,促进降低集体剂量。

秦山核电“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辐射防护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优化辐射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提升辐射防护最优化实践能力,“十四五”末,实现单堆集体剂量三年周期均值达到WANO前1/4的先进水平。为此必须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近年来,公司保健物理部门加快了数字化改造步伐,推动伽马相机、视频监管平台、个人剂量计自助配发智能柜、厂区无线辐射监测系统、智能核清洁机器人、人脸识别技术、VR技术等项目应用,努力创造辐射安全管理新局面。

润物细无声,底蕴深厚的核安全文化

秦山核电于1994年初引进安全文化,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宣传推广,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和素养。多年来,公司通过学习、消化国际核电站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秦山特色的核安全文化。

秦山核电逐步开展内部自我评审和外部同行评估,改进工作过程,实施过程控制,应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风险控制方法,建立独立监督验证体制,在国内率先开展定期安全评审、概率安全分析,施行SAT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发防人因工具,建立防人因失误实验室,提倡“明星自检”STAR工作方法等,推动核安全文化逐渐形成。

2011年8月,公司开展了国内首次安全文化现场评估。评估队利用WANO《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大原则》,对照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根据全员问卷调查数据、现场人员访谈和现场观察等结果,形成了评估结论。评估活动有效提升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核安全文化意识。

秦山核电奉行安全文化是领导先行文化,安全要由领导率先垂范。公司以“党建+安全”为着手点,大力开展党员领导进班组活动。公司领导联系业务处室和承包商单位班组,了解基层人员安全生产工作实情实况,听取工作与生活建议,帮助解决安全生产难点问题,推动参与业务处室与承包商单位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

公司加强安全生产委员会运作机制建设,形成周、月、季度多层次会议研讨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模式。发挥周会的“短、平、快”作用,做好上级安全要求的快速传达与部署落实,对发生的违章偏差与安全事件进行即时研讨与纠正;发挥月会的汇总和考核功能,对安全指标的偏离进行监控和处理,对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进行盘点与指正;发挥季度会抓大事的作用,都署落实重点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秦山核电重视领导者深入基层一线,通过管理巡视和观察指导、安全检查、危险源督办、高风险作业监督等多种策略,推动各层级领导干部勤下现场、掌握实情、管控风险、发现并解决问题。正是基于领导重视安全的示范效应,秦山核电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能源局全国电力安全文化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和“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类似的标语在秦山核电的办公楼内随处可见。“责任、安全、创新、协同”作为中核集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其对安全的诠释为: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努力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重视识别和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為社会营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无论是在中核集团还是在秦山核电,对安全的重视已经成为刻在核电人基因里的重要元素。

30多年来,秦山核电基地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未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事件。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秦山地区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对周围辐射环境没有产生可察觉的影响,其所在的海盐县也被浙江省评为环境最优先进县之一。秦山核电作为中国核电安全运行的典范,为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提供了最好印证。

自1985年开工建设至今,38年积累,秦山核电已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核安全文化。“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要贯穿到每位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中,使他们知其责、尽其职。”秦山核电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关于核安全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回望来时路,筚路蓝缕。秦山核电人始终秉持着强核报国、造福人类的使命担当,不负总书记当年考察秦山核电站时的殷殷嘱托,践行落实“八八战略”的央企员工责任,守护好核安全生命线,为核电安全生产和运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践行使命和嘱托的20年,也是秦山核电安全发展的20 年,安全牢牢贯穿核电运行和发展的始终。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秦山核电和核电人将不忘初心、奋楫笃行,不断铸就核电安全发展的新辉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新时代核工业人要增强发展的底气、志气和勇气,认真总结我国核能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始终牢记党中央赋予新时代核工业的使命任务,把握新发展阶段难得的发展机遇,更好凝聚起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核工业强国。”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

猜你喜欢

秦山核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典范秦山 创新之源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首届秦山核电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核电等待重启
走进核电全产业链
设备可靠性指标在秦山核电机组的应用
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热功率下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