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自信,老年人健康的内在力量

2023-07-28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

保健医苑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学家信念效能

◎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在老年人“人人期盼健康,时时关注健康”的当下,如何保持健康成为老年朋友间日常交流永远不会缺席的中心话题。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健康理念已经为老年人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如生活规律、坚持运动、饮食营养、情绪乐观等,并为很多老年人一丝不苟地严格践行。有一位老人说,“如果某天我参加了宴请,第二天一定清水煮菜,把油盐摄入量均衡回来。”另一位老人说,“我如果有了不高兴,哪怕时间再晚、哪怕身在国外,也要打电话找人全部说出来,绝不让它过夜。”这些做法当然都是对健康概念的遵从,但仔细想想似乎有那么一点点过于严苛,把自己绷得紧紧的,不留一丝丝余地,这种严防死守反映出一个问题,即老年人其实在健康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脆弱性,也就是缺乏健康自信。

所谓健康自信,指一个人对管理自己健康能力的自我肯定与自我相信,心理学称作“心理效能感”。最早提出心理效能感一词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其定义为“人们对于他们具备通过自身行动产生合意效果这种能力的信念”,同为心理学家的麦达克斯通俗解释为“我相信,在某些条件下,利用我的技能,我能做到”,另一位学者斯奈德更是借助于一个童话小故事阐述道:有一列小火车很想开到山的另一边去,因为如果不开过去,山那边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就得不到玩具,但要顺利开过去则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否则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小火车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停地说“我认为我能,我认为我能,我认为我能……”,最后终于翻到山的那一边,把玩具送到孩子们手里。故事中的“我认为我能”也就是 “我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是对自我效能感最通俗的表述,也是自我效能感的核心。

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在于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健康和行为有着三个决定性作用:

第一,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一个人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即“我做什么”,如我是每天坚持运动30 分钟还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以及做出选择后,“我会坚持多久”,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选择以及是否能够坚持对于健康十分重要。

第二,自我效能感影响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

即面对困难和痛楚是不畏挑战、勇敢坚强、拼力相搏、积极应对,还是畏惧退缩、消极悲观、轻言放弃。一个在困难和痛楚面前动辄放弃的人最终可能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对活动结果的认知归因及其情绪体验,即在面对活动结果时是看到自己向前行进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的一点点的进步、收获和成长,还是把目光放在过程中某一个环节或方面的“不尽人意”“问题依旧”,也就是问题与残缺。前者是自我肯定,自我肯定必然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情绪;后者是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必然导致消极的心理体验和消极情绪。一个常常自我否定的人最终会失去生存的价值感和生命的意义感。

关于自我效能感的这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1966 年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对6 个年级18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般性能力测试,但却对老师隐瞒了测试项目,并向其提供了一份编造的“在本次测试中得分最高的前20%的学生名单”,美其名曰“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学生在本学期有发展潜力”,使老师误以为这些学生会有不同寻常的智力表现。结果竟然发现,当老师期望某个孩子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智力提高时,这名学生就真的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智力提高,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转化成了客观现实。这一效应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称为“自我实现预言”,也就是“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成现实”。

就我们所关注的健康而言,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健康产生影响:其一,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加健康行为,减少不健康的行为,促使个体的健康向积极方向变化并维持这种变化使之可持续;其二,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与良好健康相关的多种生理过程,如免疫力增强、对传染病易感性降低、维持神经递质正常分泌等。具体地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持有积极的期望和积极的信念,健康就会倾向于向积极的方向变化,如果相反,总是觉得自己“老了”“不行了”“什么也做不了了”,那么,健康就会倾向于向消极的方向变化,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健康状态。

自我效能感为什么具有实验中所显现出来的改变的力量呢?原因就在于自我效能感蕴含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质,也就是希望和乐观。在心理学的概念体系中,希望是“相信生活可以变得更好的信念,以及因而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动机和努力”。乐观是“相信好事而不是坏事将会发生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二者的共同点有三:其一,相信(信念);其二,好的(积极指向);其三,动力(有意义的行动),即“我相信我自己”“我只选择积极”“我坚持,我能够”,这三个共同点不是简单的三句话,所表达的是人的优势。心理学家斯奈德将其概念为一个人指向目标的思维,知觉到有能力达成合意目标的路径和使用这些路径的必要动机,它们整体集聚于一个人的身上,成为“生命本能卓越表现的力量”和“个体机能中有生产力和健康的方面”。

从这些阐述不难看出,希望不同于愿望或欲望,愿望或欲望也可以引发行为,但不一定引发有意义的行为,如我想吸烟,而吸烟就是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再如,我想发财,有想法但可能只是躺在沙发上去想,不一定有行动,或者不一定做出有成效的、持续不懈的行动。同样,乐观也不同于我们常听到的“管他呢,只要开心就行”,乐观者心中拥有方向,以及在明确的方向引导下“对迈向合意目标或远离不合意目标的认知”,所以,乐观绝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快活一天算一天,快活一会算一会”,也根本区别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式的及时行乐。希望和乐观支撑了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支撑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如罗素和丘吉尔所说,希望是坚韧的拐杖,悲观的人在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的人在困难中看到机遇。

因此,老年人注重健康,不仅需要讲究营养、运动、医疗,还需要强化对健康的自我效能感,建立对健康的自信心,在心里打下强壮有力的支撑健康的内在支柱,让自己风吹仍坚挺,霜打仍苍劲。为此,老年人平时要常说“我很好(自我肯定)”“我能够(自我激励)”“我有用(正性自我评价)”,绝不说“我老了(自我排斥)”“我不行(自我否定)”“我无用(负性自我评价)”。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信念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为了信念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谁更难过
发光的信念
人生什么最重要
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